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222袋的熱血是收成:羅國慶的捐血人生與開心農場

採訪撰文、照片/鍾采芳
 
       在苗栗頭份國小的教學現場,有一位即將退休的資深老師,他的名字叫羅國慶。這位看似平凡的老師,卻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在教育、公益與生活中默默耕耘,累積了令人敬佩的「熱血」成果:222袋的捐血紀錄。
 
       「我明年就退休了,要開始過樂活的生活!」坐在農田邊,頭戴草帽、雙手滿是泥土的羅國慶笑著說。他的「樂活」生活,不是在國外旅遊或大啖美食,而是在一分多的土地上,種著番茄、玉米筍和秋葵。
 
羅國慶在頭份國小任職40年,今年代表績優捐血人前進總統府晉見總統。
 
接到晉見總統邀約 笑稱差點誤認詐騙
 
       那天,他正在田裡勞動,一通來自新竹捐血中心的電話讓他愣住了。電話另一端說,他被選為績優捐血人代表,要前往總統府接受總統表揚。他第一個反應是「這會不會是詐騙?」直到一一核對資料後,他才興奮地笑出聲來:「能在退休前走進總統府,真的很開心,這真的是我的公益里程碑!」
 
初次捐血,奠定公益之路
 
       在頭份國小任教40年的熱血教師羅國慶,回顧教學生涯與公益歷程,不禁感嘆時光飛逝。他回憶,人生首次捐血是在新竹師專就學期間,當時他剛滿17歲,初次捐血的經驗深深烙印心中,也為日後持續捐血埋下種子。
 
       長年以來默默付出的捐血行動,獲得新竹捐血中心表揚,今年更代表捐血人晉見總統。羅國慶說:「沒有財富可以捐款,那就用自己的方式捐血幫助別人。」從年輕開始,他便定期從苗栗頭份到新竹捐血,只有當兵時短暫中斷。後來在朋友的鼓勵下,再度踏上捐血之路,從此一路走來從未停歇,這份執著與堅持,成為他人生的重要軌跡。
 
捐血紀念品 成為「團服」的回憶
 
       羅國慶曾經給自己訂定捐血達150單位的目標,沒想到一步一腳印捐了222袋。他從沒刻意炫耀自己的捐血成就,倒是喜歡把捐血贈送的T-shirt送給親朋好友,他說:「我很喜歡捐血送的T-shirt,收集到變成家人朋友的團體服,幾乎家人和同事都穿過我捐血換來的衣服。」看到自己的捐血紀念品變成家人朋友的「團服」,很有趣,也是一種紀念。
 
       羅老師分享,每次捐血的紀念品都成了生活中的小樂趣,也激勵他持續前行。羅國慶將捐血視為生活的一部分,連紀念品都擺在學校辦公室,默默影響著身邊同事與學生。
 
他將捐血紀念幣放在辦公室,跟同事分享捐血的好處。
 
健康最重要 勞動即娛樂
 
       談起健康狀況,羅國慶笑說自己年輕時常熬夜,10多年前體檢發現罹患高血壓,從此便開始服藥控制,也曾因高血壓與血紅素不足,幾次無法捐血,卻不因此氣餒。「可以就捐,不可以就等身體恢復,健康最重要。」他表示,自己並沒有刻意運動或節食,純粹就是勞動當運動。
 
       除了教學與捐血,羅老師還有另一個身分——開心農夫。每到週末,他便投入農作,耕耘著屬於他的開心農場。這塊地,是他放鬆的天地,也是他與家人、同事分享的快樂來源。他經常笑稱自己過著「做二休五」的生活,平日教書、週末務農。「我父母年邁,有空就回去幫忙種菜、番茄、玉米筍,這是我最開心的事。」
 
       他種的一分地玉米筍,收成時期能產出近800包,不但自用,更與同事、親友分享,甚至變成大家的團購熱銷品。他強調,這份農作並無壓力,純粹是出自於快樂分享,「我開心地種,農作物也長得特別好。」
 
務農哲學 自然成趣
 
       對於農作,羅國慶有自己的哲學:「我很懶,不會照著網路教學細節操作。」而是用自己的方式簡化施肥步驟,讓植物自由長大。「我沒壓力,它們也沒壓力,就一起開心採收。」例如他曾嘗試用「直立式」種西瓜,儘管150株最後只收成50顆,但他依舊以「挑戰成功」自我肯定。沒壓力的種植,才是快樂的來源。
 
       不同於職業農夫對產量的壓力,羅國慶將農作當成放鬆的娛樂。「我種得開心,農作也長得好!」「很多人種菜是為了吃、為了賣,我是為了開心。」他笑著說。即使遇到天候不佳、血本無歸的季節,他依然豁達面對,「農作就像人生,有得有失,順其自然就好。」
 
教學路上的反思與轉變
 
       作為一位老師,羅國慶也曾對學生的學習挫折,一度感到疲憊。「有些孩子愛搗蛋、上課總在打瞌睡,會讓人想放棄。」但一次畢業典禮,改變了他的想法。幾位平時上課不專心的孩子,在舞台上光芒四射的跳舞表演,讓他大為震撼。「或許他們不愛讀書,但能在興趣上發光發熱,這也是一種適才教育。」
 
       他重新思考教育的價值與可能性,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天賦,不應用單一標準評價。他也感恩任教的頭份國小環境單純,讓他能安心教書、耕作,過著自給自足、自在無壓的生活。
 
身教傳承 捐血精神延續
 
       羅國慶將捐血視為生活的一部分,對於捐血,他不強迫別人加入,卻默默用身教感染他人。他的兒子也曾在17歲那年響應捐血,雖然因蠶豆症無法持續,但也從中學習到許多健康知識。對於參加晉見總統活動,羅國慶表示非常榮幸。「這是對所有長年捐血者的鼓勵,也希望讓更多人了解捐血的重要與價值。」
 
展望未來 樂在公益
 
       從早年為了金質獎章訂下150單位的目標,到如今已超越222單位,羅國慶一路堅持、一路收穫。他謙虛的說:「無論是全血、分離術捐血都是救人,方式不同,意義一樣。」對於那些進行分離術血小板捐血、耗時又辛苦的捐血人,他滿懷敬意:「我做得到的有限,但能做到的就盡力去做。」他相信,透過自己的行動,能讓更多人接觸捐血、認識公益,這就是他最想看到的改變。
 
       現在的他,每週二天務農、五天教學,心中無罣礙、臉上總是帶著笑容。羅國慶用40年的教學歲月、222次的捐血奉獻,以及無數顆他親手種下的果實,讓我們看見,人生的價值,從來不在於做了多少驚天動地的事,而是能夠在平凡的日子裡,默默發光、持續善良。「有些事情過了就過了,人生不必強求。」這位身體力行的熱血教師,用行動詮釋了奉獻與快樂的真正意義。
 
羅國慶身體力行,無論是教學或捐血,都用自己的方式詮釋快樂的意義。
 
瀏覽人數:970
最新異動時間:2025/09/27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