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1745單位的溫柔堅持 楊長江捐血為世界加溫
 
採訪撰文、攝影/呂宜螢
 
平凡中發光的真英雄 
 
       一身樸實打扮、黝黑肌膚的高壯男子,帶著滿臉和煦笑容,眼神清澈又溫暖。楊長江自在放鬆地坐在捐血椅上,正進行著每兩週一次的分離術捐血,截至採訪這天為止,他的捐血成績累計達1745單位。這樣的他,不是那種耀眼炫目的英雄形象,卻散發著長年行善所累積的踏實和沉穩的安定感,他用自己的血液讓世界更加溫暖,一次又一次地為他人點亮希望。
 
楊長江到今(114)年7月已經累積1745單位分離術血小板。
 
       「我其實已經不太記得第一次捐血的情形了,記得是高中畢業後開始捐血,早期都是看見捐血車就上去捐,沒想那麼多,就隨緣這樣。」回憶起捐血初衷,楊長江語氣輕鬆地說:「後來出社會跟同學兩個結伴常去捐血,那時候有人跟我推廣分離術捐血,才開始這種捐血方式。」
 
       過去的分離術捐血需要雙手同時扎針,一手出血、一手回血;相較於捐全血,分離術捐血不僅門檻更高,也需要較長時間,大約一個半到兩個鐘頭的時間才能完成,這對許多人而言可能都是無形的心理障礙,但對楊長江來說,捐全血必須要等上兩個月、而分離術捐血則只要相隔兩週就能再次捐血,將能幫助到更多人,這反而讓他更加躍躍欲試,也從此走上這段分離術捐血的堅定之路。
 
捐血成為生活中的一部份
 
       年輕時因為從事餐飲業,工作時間較為彈性,因此常在中午休息時前往捐血。「那時候上下午輪班,剛好中午捐完血就能直接去上班,時間配合得剛剛好。所以那段期間能夠持續性的捐血。後來因為職務調動,我就會看哪裡有捐血點就往哪裡去,一開始是到長春捐血室,當時是在一個很溫馨的公寓二樓;後來調職到101,因為就在市府旁邊,所以也曾在市府捐血室捐過一陣子……」
 
       對楊長江來說,捐血不只是社會責任,似乎還變成了他個人的一種生活習慣。他提到,最棒的是捐血不只幫助別人,更是「照顧自己」的一種方式。楊長江解釋:「為了要捐血,我就要自主管理健康,每次捐血後都會收到檢驗報告,長期下來,我反而更了解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他坦言自己其實並沒有特別養生,因為喜歡大自然,會經常跟朋友去近郊爬山,除此之外只是維持規律的生活作息,還有捐血的前一天盡量飲食清淡不要吃太油膩的食物。就是這樣簡單的原則,對日常生活和節奏都沒有任何影響,卻能有效的讓他長年保持著能夠穩定捐血的健康狀態。
 
       當被問到這麼頻繁地捐血,家人會不會擔心?楊長江笑著說:「家人其實一點也不擔心,因為我一直都很健康啊!反而是我自己,到了兩週的捐血日如果沒有排上,就會覺得怪怪的。」
 
平時喜歡接近大自然,近郊步道走透透(照片提供/楊長江)
 
除了捐血,也樂於參與淨灘活動(照片提供/楊長江)
 
血液保存有期限,愛心延續不設限
 
       談到捐血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楊長江曾接到捐血中心的通知,原來有病患配對血液急需他的血型。「那一刻才真的深深感受到,原來我的血液能夠這麼直接的救到人。」這也使他更加堅持一定要持續捐血。分離術血小板的有效期限只有5天,這也意味著必須要有穩定且長期的供血才能維持醫療所需。楊長江有感而發地說:「其實對我們捐血人來說,我們只是撥出一點點時間,就能對病人有很大的幫助。」
 
       由於公司一年會舉辦兩次捐血活動,他也主動擔任志工推廣捐血,耐心說明分離術的捐血流程及好處。在捐血室中,他察覺年輕捐血人不多,許多願意長期穩定捐血的幾乎都是中高年齡層,他說:「年輕人可能不是不願意捐血,可能是沒有被鼓勵、流程太繁瑣。」他建議除了要多辦活動之外,捐血室可以再提升流程順暢度來縮短等待時間,還有捐血地點要更為便利,才能吸引更多年輕人踏出第一步。
 
       每兩週一次、每次將近兩個鐘頭的時間,這些捐血紀錄絕對不是靠一時的熱血和熱情所能堆疊出來,而是要長期一次又一次主動預約、每次都能如期赴約、讓血液一點一滴默默流貫才能完成,這驚人的紀錄真的一點也不容易。楊長江微笑地說:「心態很重要。我來這裡捐血就當作是紓壓,看看影片、跟護理師聊聊天,每兩週都能來這裡紓壓放鬆,多好!」
 
朝向典範前進,如今自己也成典範
 
       楊長江剛做分離術捐血初期,在長春捐血室捐血時,遇到一位當時已經破300次紀錄的女性分離術捐血人。「那位大姊每次都是利用中午短短的時間來捐血,血小板數值還能達到三、四十萬,不但一次能捐兩個單位,還比我們提早了半個小時就捐完,我們那時候都只能捐一個單位,尤其女性做分離術捐血困難度更高,就覺得她好強,也成為我期許自己要達到的目標。」
 
       如今的楊長江捐血紀錄輝煌早已遠遠超出當年自己所訂的目標,也成為了他人仰望的典範,今年更被遴選為績優捐血人代表,將晉見總統接受表揚,這是來自國家的最高肯定,但他並不以此為自傲,只想說:「行善不能等,對的事情就要趕快做。」
 
       真正的英雄總是不聲不響地用輕鬆的身影實踐出不凡的堅定,捐血這件事也許不是甚麼大事,卻是對社會最實在的一份溫柔,台灣何其幸運,社會上存在有許多這樣的人,一直默默地堅持著這份溫柔,守護著大家。在訪談結束後,楊長江一邊檢視自己的捐血紀錄一邊說著:「目前短期目標就是要挑戰2000次,其實今年的進度已經有點落後了……我不是什麼偉人,就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而已。只要身體允許,我會一直捐下去,捐到不能捐為止!」
 
瀏覽人數:280
最新異動時間:2025/09/27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