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一本捐血紀錄小冊,集出王守信一輩子的善意
 
採訪撰文、攝影/李佳芳
 
       「以前捐血是在高雄軍校路、一台廢棄公車改裝的捐血車裡。裡面有幾張躺椅,很窄,護士要上廁所還得跟人家借。」王守信說起早年捐血的情景,語氣像在描述一段久遠的日常生活。
 
       第一次捐血,是18或19歲、在南臺工專念書時。他依稀記得,那天校方在禮堂前舉辦捐血活動,戶外搭棚,有護理師、也有老師與同學排隊捐血。「我本來都還只是站在旁邊看,看他們都捲起袖子。後來看久了,很自然就上去了。」
 
       他說不出為什麼那次也想試試,只記得捐血中心宣導:捐血可以幫助需要的人,也有助身體新陳代謝。當時的他,不太敢看血袋中的血,「會糾結、不舒服」。索性不看,捐血就變得很快、也比較不會怕。「捐完血之後,護士都會提醒,捐完血要壓五到十分鐘。」學生活動中心的總幹事捐完血後馬上去搬桌椅,結果手臂上的傷口因為沒壓好,血又流了出來。血噴出的場面刻在他腦海裡,使得他日後捐完血,必定會休息十分鐘後才離開。
 
       退伍後,他進入百貨業,一做就是22年。年輕時當兵,捐血沒有間斷;即便在職期間工作忙碌,捐血仍沒中斷,退休後也沒有停下來。現在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主動到左營捐血室報到。「變成習慣了,時間到就自動過去。」
 
       王守信開心地分享,他手上曾經有一本小冊子,捐500cc就蓋兩格。他會在本子上貼便條紙、寫下次可再捐血的日期,捐血的記錄累積得愈多,愈有成就感。
 
能幫助人的事情,我就去做
 
       「能做的我就做,自發性的,幫助人就是快樂的事情。」王守信說,當我們看到缺血或交通事故新聞,知道急需血液時,需要四處調度血液,所以主動、定期前往捐血室捐血。
 
王守信主動、定期前往捐血室捐血。
 
       他曾經想參加骨髓捐贈,還特地到醫院詢問,當時護理師告訴他,要先住院三天、施打白血球生長激素,但因為請假困難、時間喬不攏,最終沒能配合。「再去問時,年齡也超過骨髓捐贈年齡限制上限的45歲了。」
 
       他也嘗試改捐分離術血小板,計劃著兩週捐一次血小板,相較於捐全血,累積次數比較快。但因條件限制,不適合分離術,於是繼續捐全血。
 
       面對多數捐血人容易害怕的扎針,他直白地說:「針很粗,不要看,心裡就比較不會緊張。」他記得護理師曾教他捐血時要「握拳」,一握一放,讓血流順暢。「以前捐血車上會放一個像是機車把手的東西,手放在手把上,一握一放,血流比較快。」即便現在機器進步了,自動會調整流速,但他還是習慣握拳加速血液捐出。
 
       他說只有極少數幾次遇到漏針,要重新再扎一次。「那種感覺不是很好啦,但也就這樣。」王守信回憶,他的捐血歷程大致順利,只記得有一次血壓過低,護理師勸他不要捐。過幾週調整身體後,再回來繼續。「我都很注意身體狀況,自己的身體自己顧,這樣才有辦法長期捐。」
 
不為活動、不為贈品,只想安靜地行善
 
       「我不喜歡那種有活動的捐血。」他從實際捐血經驗中發現,像是宮廟、或有贊助的場次,人通常很多、往往很擠,使得現場有時候會發生爭執。曾經一次,他到現場報到後稍微離開購物,回來時被後面的年輕人誤會要插隊,讓他印象很不好。
 
「我只是想簡單去捐血而已,不是為了活動促銷。」
 
       後來,王守信幾乎都改去捐血室,沒人催、沒人吵,去了就捐,心裡也比較自在。有一次去捐血室捐血時,護理師說:「你是不是住過建業新村那裡?」一問才知道,原來是他小學同班同學的妹妹。「很驚訝,地球真的很小,轉來轉去還會遇到。」
 
       還有一次,有人排在他前面,檢查時被退件——血紅素不夠;有時候是因為其他健康指標不合格。「我每次都沒被退件,很爽!」他笑著說,那種「一直都能捐」的穩定感,是讓他覺得很開心的事。
 
身體能給,就繼續給下去
 
捐血超過40年,王守信坦言,自己從未想過會被表揚,更遑論進入總統府。
 
       「有人有去過總統府嗎?很多人一輩子沒去過。完全沒有這種經驗,無法想像。」儘管一開始心裡有些不願:「要提前準備、要穿西裝打領帶,弄得很拘謹、不自然。」他分享道,這輩子從不喜歡穿正式服裝,笑稱自己在鐵道部上班,必須穿著軍便服時期,就央求別人先幫他打好領帶,「從一而終,一條領帶打了一次,就是用五、六年。」
 
       但這回,儘管不習慣,王守信還是決定筆挺赴會。「既然你們安排,我就去;如果到時候有服裝要求,我就會打。」他說話一貫平實,但神情間有種對這份榮譽的尊重。就算不喜歡穿西裝,能夠因為長期捐血獲得肯定,他依然願意正裝出席。
 
       年過六十,處女座、審慎且龜毛成性的王守信,將屆齡退休後的捐血生涯未雨綢繆,他為自己訂了下一個階段的人生原則:但凡身體能提供,就盡量幫助別人;只要檢驗合格,還是會繼續捐。
 
既然投入了捐血,就做到底。
 
       「你知道嗎?回頭一看,從70年開始捐,時間真的過很快。對我來說,捐血就是一個最直接的幫助人的方式。既然投入了,就做到底。」王守信堅定的這麼說。
 
瀏覽人數:104
最新異動時間:2025/09/27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