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持之以恆的捐血,連武忠的自律哲學!
 
採訪撰文/張郁梵
圖片提供/連武忠
 
連武忠都捐全血,自17歲初次捐血至今未曾中斷,累計共捐贈213袋全血。(攝影/張郁梵)
 
       儘管身為億萬富翁,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生活卻始終簡樸,做為當今全球最成功的投資人之一,巴菲特不僅以精準眼光與長期價值投資聞名,更以智慧、謙遜和堅守原則的處世哲學,成為無數人心中的人生導師。他曾不止一次強調自律生活的重要性,並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如果在小事上沒辦法約束自己,那麼在大的事情上面,也很可能沒辦法紀律自己。」
 
       究竟什麼是「自律」?自律是在沒有人監督時仍能自我約束,是自我管理、時間規劃、專注力和堅韌意志力的基礎,也是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自律不難,但要落實並養成習慣卻不容易,捐血人連武忠就是個自律的人。
 
       為了實現規律捐血的目標,連武忠平時生活、飲食都很節制,他會特地盡量避開任何有可能會影響捐血的行為,例如拔牙、手術、感冒、前往歐洲或疫區旅遊後,必須暫緩捐血,他就會格外小心並留神;也因此,連武忠從17歲開始捐血至今,雖已過四十個年頭了,但他從未被捐血中心打槍過,就連疫情蔓延期間,他也沒有放棄捐血的好習慣。
 
規律捐血,自律運動
 
       連武忠分享,前陣子捐血時,親眼看見一位年輕男性,捐完血後一站起來就昏倒了,「我在旁邊看了嚇一跳,幸好人沒事,還是清醒的,只是暈厥無法走路,護理人員就扶著他到旁邊稍作休息。」即使事隔多日,連武忠回想起來仍餘悸猶存,也讓他更加謹惕,提醒自己規律運動、時時留意健康狀況,才能確保每次捐血都萬無一失。
 
       而談起第一次捐血,連武忠回憶是在民國73年學校校慶的捐血車上,沒有特別感覺,也沒有印象很痛,只記得是在看到校門口有捐血車,旁邊掛著捐血救人的標語,「沒想太多就上車去捐了!」自此,連武忠開始定期捐血,且直到現在,從未中斷過,就連當兵也沒有停下捐血步伐,只要時間到了,他就會特地在部隊放假時抽空跑去捐血。
 
       連武忠回憶,起初他都是捐全血250毫升,兩個月就能捐一次;後來在護理師的建議之下改捐500毫升,把捐血間隔時間延長至三個月一次。他會自己算時間,然後去找捐血車,公園號捐血車、汐止捐血室、關渡捐血室都是他很常獻出熱血的地方。
 
       「之所以會來關渡捐血室捐,是因為我從事保險工作,很常需要來這附近的車廠處理車險,不然我大部分都是在捐血車上捐比較多。」連武忠說,捐血會有一種使命感,時間到了就會自然而然地去找地方捐血,否則就會心有罣礙,「會一直在想什麼時候要去哪裡捐,心裡就會一直放著一件事情,所以我都盡量規律捐血。」
 
       連武忠是在養成捐血習慣以後才慢慢知道,原來定期捐血的好處很多,不但可以救人,還可以自救,除了可以加快排出體內已老化的紅血球,減輕脾臟的負擔,更可刺激骨髓造血,加速紅血球生成,促進血液新陳代謝,而且假如捐血人有用血需求,不論本身還是直系血親,都可享有優先使用權,即便他到現在都還沒使用過這項特權。
 
       連武忠印象很深刻,早期捐血都要帶一張紅色小卡,「就像以前的健保卡,每次捐血都要拿著紅色小卡,捐完就會蓋章。」他很珍視這張小卡片,每回蓋完章,數著上面的章數,內心就會湧現一股難以言喻的滿足感,「可以看自己已經捐幾次了,這種感覺很特別,也很開心!」
 
       「可惜已經找不到了,不然這些卡片留著一定很珍貴。」連武忠興奮說道,最難能可貴的是,他不只有蓋著北字號印章的捐血小卡,還有中字號的,「在台中捐血就會蓋中字號,跟台北的章不一樣。」原來他曾在中南部短暫生活過一陣子,所以有一段時間都在台中捐血。
 
陪伴母親和兒子體驗捐血
 
       今年58歲的連武忠捐血年資已過四十餘載,全血累計213袋。值得一提的是,他不只自己捐血,還鼓勵家人積極響應,母親和大兒子的捐血初體驗都是在他的陪伴下完成。「我都跟媽媽說,捐血對自己的身體很好,而且還可以順便來體檢。」連武忠提到,母親第一次捐血時已經五十多歲了,好在她並不排斥,後來也都有定期捐血。
 
       連武忠的母親住在社子,里長固定每隔三個月辦理捐血活動,連武忠每次都會特地跑回去帶著媽媽一起參加,久而久之周圍鄰里都很習慣,連媽媽每次捐血,都有兒子陪伴的身影。連武忠驕傲地說,母親在過了65歲以後,還有每年給醫師面談評估並持續捐血,直到超過年齡上限無法再捐還念念不捨。
 
       「大兒子今年25歲,大概兩年前才第一次捐血,還是我押著他來的!」連武忠語帶幽默地感慨,「孩子沒有特別積極,至少有陪他捐過一次,之後要不要捐就看他個人意願了。」
 
靠跑馬拉松培養自律習慣
 
       除了捐血,連武忠也熱愛跑步,幾乎每個假日都在跑馬拉松。馬拉松資歷二十八年,他從最基礎的十公里開始,慢慢進階到半馬、全馬、最後挑戰一百公里超馬並成功完賽。
 
       連武忠第一次跑超級馬拉松,是在東吳國際超級馬拉松24小時超馬賽,他也曾勇闖過南橫(霧鹿峽谷)超級馬拉松,並東征太魯閣峽谷馬拉松。可以一邊跑馬拉松、一邊欣賞壯麗景色,「太魯閣峽谷馬拉松」常被跑者列為此生必跑清單之一,然而,受到去年花東大地震重創,加上接連的餘震及颱風,加劇災情惡化,太管處推估七年內都難以全區開放。連武忠很慶幸,「還好前年我有跑過,不然真的會很遺憾。」
 
太魯閣峽谷馬拉松因花東大地震重創而宣布無限期停辦,連武忠很幸運趕在前一年參加。
 
       連武忠喜歡不斷挑戰自我,個性熱情活潑的他,也在跑步的過程中,結交了不少朋友。他很常在跑馬拉松的時候,幫其他選手加油,鼓勵對方繼續前進。
 
       儘管曾因過度訓練導致左腿受傷,必須休養兩年,他依舊沒有放棄,靠著復健慢慢回到賽道。如今,他不再一味追求成績,而是學會放慢腳步,享受跑步的樂趣。
 
       採訪過程中,連武忠攤開行事曆,細數著接下來的賽程,已經排到明年一月的民雄打貓馬拉松了。兩個兒子在耳濡目染之下,也經常跟著父親一起跑步。虎父無犬子,連武忠笑說,小兒子已經可以在一百分鐘內跑完半程馬拉松。
 
連武忠曾因左腿受傷,整整兩年無法跑步,但他並未因此放棄,反而積極復健尋求治療,並在順利康復後重返馬拉松賽場。
 
自律後的人生,也會影響小孩
 
       連武忠形容自己就像過動兒,喜歡到處跑,平時生活除了跑馬拉松以外,他也熱愛爬山,偶爾他也會帶著老婆和兒子一起登山。
   
連武忠不僅規律捐血,也很自律運動,他形容自己就像過動兒,喜歡到處跑,除了跑馬拉松以外,也熱愛登山。
 
       他喜歡在家裡捻花惹草,不僅在自家陽台種了好幾盆多肉植物,也在自家頂樓佈置空中花園。看著小小一盆植物,因為自己的悉心照顧而被分株成好幾棵,或是養到木質化需要換盆,連武忠就會覺得很有成就感。對他來說,澆水、整理、等待植物成長的過程,可以安撫焦躁的情緒,讓急促的心慢慢沉靜下來,就像跑步、登山和捐血一樣,都是他在忙碌工作中的紓壓管道。
 
       「什麼都要規律,我不抽煙不喝酒,也沒有不良習慣,就是保持健康自律。」連武忠說,自律習慣會影響小孩,當父母自律,小孩也會跟著自律,不會亂來。對於獲邀成為113年度績優捐血人代表晉見總統,他也呼籲遲遲不敢跨出捐血第一步的民眾:「不要怕,捐血是好的,自救救人!」同時,他也希望繼續用行動影響孩子,讓熱血精神在家庭裡一代代傳承下去。
 
瀏覽人數:94
最新異動時間:2025/09/27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