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徐文慶的持續奉獻,是習慣成自然的不變心意
 
採訪撰文、攝影/周永悅
  
知福惜福樂天助人的徐文慶在板橋捐血站捐全血500cc(攝影/許碧珠)
 
       近日豪雨不斷,與徐文慶先生約在板橋捐血站的那天,正逢一場傾盆大雨;他卻風雨無阻。清晨,他才剛從桃園復興鄉挖竹筍下山,「親戚在那裡有一片地,他年紀大了,我就幫忙整理、採些筍子。動一動,流點汗,感覺很舒服。」
 
從苑裡走來,雙手撐起生活,知足而踏實
 
       在苗栗苑裡出生長大,從小他就被教導「凡事要親力親為,勤勞不懈」,這樣的家風與生活態度,讓他即使如今年過六十,仍然維持著早起勞動的習慣。徐文慶家境小康,生活雖然不寬裕,但也過得去。他的父親靠著買賣綁在金紙上的那一根藺草撐起一家生計;後來被橡皮筋取代,這個傳統行業也就此沒落了。
 
       國中畢業後,他跟隨堂姐夫北上到成衣印花工廠做工,一做就是三十年。日子很單純,就是上班、下班,把份內的事做好。他對工作不挑,肯做肯學,也學了一身功夫;但後來碰上工廠外移,台灣的成衣廠一間間收起來,他也只得轉行。這之後,他換過幾個工作,也曾試著自己創業當老闆,不過做生意沒想像中簡單,最後還是覺得開貨車比較實在。如今日子安安穩穩,他笑說:「這樣也很好,知足常樂,心裡也可以比較自在又踏實。」
 
       說到第一次接觸捐血,是在金門當兵時。「我記得那次好像是一個小孩需要緊急輸血,部隊裡只有我和另一個人是 AB 型,我們就臨時被叫去捐。因為沒什麼準備,我們就只先喝了一罐牛奶,然後就去捐血了。」
 
       隔天要考五項戰技。體力好的他平常跑 5000 公尺雖不覺得吃力,沒想到那天跑起來,健步如飛,身輕如燕,越跑越順,好像身體被清空了一樣。即使過了這麼多年,他還是覺得那次的經驗很不可思議,也記得特別清楚。
 
捐血不是使命,而是一種與身體對話的默契
 
       退伍後,在親戚的邀約下,他又開始捐血。沒想到這一捐,就是將近四十年。
 
       「因為還記得那次捐血完,整個人很輕鬆,我直覺認為這是對身體有幫助的事,就一直捐到現在。」只要快到可以捐血的時間,他的脖子就會覺得緊緊的,好像身體在提醒他:時間差不多,該去捐血了。
 
面對人生,他始終相信:簡單過,便能踏實走
 
       個性直率、待人誠懇的徐文慶,常說這輩子從不向人借錢,也從不欠人錢。做人有自己的原則:量力而為、安分守己,不強求、不計較。他始終相信,做事就要腳踏實地,日子可以苦,但心要安。年輕時當過鐵皮屋工人,工程又苦又累,甚至發生過意外,卻一笑置之,認為生死有命,無需過度執著。為了支付房貸,他與太太努力工作,靠著參加標會,一點一滴還清貸款,熬了三年,終於苦盡甘來。如今談起那些日子雲淡風輕,但可以想見,當年夫妻倆是如何咬牙撐過每一天。生活從不輕鬆,但徐文慶總能以開闊的心胸面對一切,這樣的豁達與堅持,何嘗不也是一種人生智慧?
 
       這將近四十年來,他的全血年捐血量1500CC幾乎每年都會捐滿;除了恆心毅力之外,更需要對自己的身體做適當的規劃。「我連動手術,都會特地安排在捐血的隔天,好讓時間接得剛剛好。」他笑說「自己沒時間、也沒錢生病,但捐血這件事不能停」。他說得很豪爽:「我捐血,其實沒什麼特別理由,就是習慣了。時間一到,我就會去捐。」簡單一句話,卻是他幾十年如一日的真心與行動。
 
       這些年來,他只是忠於自己的步調,把日子過好,把能做的事做好。徐文慶不談偉大,也不言奉獻,但在一件件小事當中,我們看見一個人如何用一種自然的方式,把善意活成日常。對他來說,生活就是這樣,不必熱鬧,不需標榜,簡單而自在,就是最幸福的了。
 
樂觀直率的徐文慶,總是用正向的心情看待一切,生活簡單卻自在。
 
瀏覽人數:119
最新異動時間:2025/09/27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