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捐血獻愛 行動送暖

圖、文/許耀升(捐血人投稿)
 
投入捐血行動的起點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回想第一次捐全血,是在高中時,捐血車開進校園的時候,之後到了南部讀大學、研究所,每到了可以捐血的時刻,我就會主動到捐血室或捐血站點響應捐血行動。有一次,護理師突然詢問:「要不要試試看捐分離術血小板?」當時的我,對於分離術捐血一知半解,後來在護理人員的詳細解說下,便開啟了我的分離術血小板捐血之路,迄今累計全血捐血次數為129次、分離術捐血次數為404次。
 
用行動傳遞愛與希望
 
       回想自身長期投入捐分離術血小板的原因,是因為家母罹癌的關係。我深知正在進行化療或正在接受骨髓移植等患者,常用到分離術血小板;因此,我願意用具體行動力挺。每當可以捐血的時候,就會往捐血站點報到。甚至,筆記本上記載著滿滿的下一次的預約日期,每到可捐日,就依約前往。後來,家母癌逝,我也發願在我的有生之年,在自身的身體狀況及時間允許的前提下,有空就會到捐血站點貢獻自己的小小力量,捐血傳愛送暖。尤其,在嚴寒之際,血庫時常告急,更是需要一群熱血的人付諸行動、挺身而出,一起響應;希望藉由自己的小小力量,幫助社會上更多需要被幫助的人。
 
家人的支持是溫暖的力量
 
       每當到了可以捐血小板的時刻前,就會特別格外注意自己的身體,避免感冒或不舒服的症狀發生,導致無法捐血,平日也會補充一些營養品,讓自己隨時保持在最佳狀態。當捐血室來電邀約捐血時,我總能隨CALL隨到,當一個「神隊友」。
 
       出門捐血前就請太太在家幫忙照顧二個年幼的孩子,讓我能夠安心前往,貢獻自己的小小力量。因為固定每二週定期捐血,幾乎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也因此和捐血室的護理師們熟識,常會閒話家常。久而久之,捐血室彷彿成了我的第二個家。家人的支持與陪伴,成為我持續前行的力量,也讓這段捐血之路充滿溫暖與關懷。
 
透過教育傳遞愛與溫度
 
       因為工作的緣故,我有機會在課堂中,將自身投入捐血行動的歷程及與血液有關的相關知識,和孩子們分享。我告訴他們雖然現在年紀尚小還無法捐血,但日後若可以捐血時,如果身體狀況許可,也希望他們可以齊身捐血做公益。我堅信愛與關懷是可以被教導的,也希望藉由課程中的教導,引領孩子們在心中埋下「善」與「愛」的種子,並期許日後萌芽、成長茁壯。
 
       我也時常在各捐血站點遇見不少熟悉的面孔和老朋友,發現社會上到處都充滿著愛與溫暖;例如:在119消防節當天,遇過新竹市消防局總是擠進許多人潮一起響應捐血行動,現場人潮絡繹不絕,紛紛齊身相挺;也在好幾次的捐血活動中,巧遇朋友和以前的學生響應捐血行動,讓我深刻體認到社會中無時無刻都充滿著愛與溫暖。
 
結語
 
       「一個人的力量很有限,但一群人可以很溫暖。」有時,我也會帶著全家一起出門響應,希望孩子從小理解「助人」的意義。我認為透過捐血行動幫助他人,是最直接的方式。坐在捐血椅上的時間雖然短暫,但幫助他人的行動卻是長遠的。期望透過自身的捐血歷程感動更多人,讓更多人「用具體行動展現愛心」,並將行動力落實在生活中,讓社會上洋溢著愛與溫暖的氛圍。
 
114年5月挽袖捐熱血。
 
113年6月挽袖捐熱血。
 
113年2月進行分離術血小板 兒子全程相伴,按讚鼓勵。
 
113年10月太太李安翔挽袖捐熱血。
 
全家響應捐血行動(113年10月夫妻倆偕幼兒一同挽袖捐熱血)。
 
114年1月19日消防節,自己和友人一起捐血助人。
 
瀏覽人數:78
最新異動時間:2025/11/12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