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許碧珠
照片提供/林秀卿
7月19日,新北市文化獅子會於板橋捐血站舉辦捐血活動,林秀卿獅姐也親自到場擔任一日志工。身為護理師的她,對醫療環境再熟悉不過,然而當她踏入捐血站的那一刻,40多年前那段驚心動魄的往事再次湧上心頭。聽她談起那段刻骨銘心的經歷時,現場氣氛也隨之凝結,令人動容。
民國73年,懷胎足月的她與先生一大早滿懷歡喜地前往醫院,準備迎接第二個孩子的到來。因指定的醫師臨時有要事,先由值班醫師接手。由於子宮收縮不順,需要先注射催生劑催生。在等待的過程中,羊水破了,產門卻還沒全開,只能再等待。直到下午二點多,子宮突然攣縮,儀器顯示胎兒的心跳驟降,她的血壓也跟著急速下降。醫師與護理人員立即將她推進手術室,緊急進行剖腹手術。
結果嬰兒因為臍繞頸3圈最終沒有呼吸聲,更糟的是她子宮收縮不佳且大量出血,需要緊急輸血,醫院血庫的庫存血液不足,只能先緊急輸用500c.c.「血牛」血液。讓她也為此擔憂好幾年「會不會因此感染愛滋?」
同時,醫院要她先生立刻到捐血中心提領5,000c.c.鮮血,匆忙間趕到位於南海路的台北捐血中心。幸好,先生平時就熱心捐血,累計捐血次數將近40次。櫃台人員一查她先生的捐血卡,二話不說立即調撥5,000c.c.的血液放入冷藏袋中交給先生帶回醫院。正是這袋袋熱血,讓她從鬼門關前被救了回來,也保住了子宮。
想起那段往事,秀卿姐仍是心有餘悸,也更加明白「捐血救人」的深刻意義。雖然失去孩子的悲痛無法抹去,但她始終心懷感恩——感謝丈夫多年如一日的捐血習慣,也感謝捐血中心與無數默默付出的捐血人。
秀卿姐的先生自學生時代就養成定期捐血的習慣,持續至65歲。原本只是想要發揮小愛盡一份心力;沒想到有一天能得善果在她身上。
雖然因為是B肝帶原者,秀卿姐無法親自捐血,但她以另一種方式回饋社會——擔任糖尿病衛教講師、社會工作師,並參與獅子會八大社會服務等公益活動,推廣捐血活動,把受血的恩情延伸為幫助更多人的力量。
秀卿姐以她的自身經歷呼籲「要養成定時捐血的習慣。捐血既不會對身體有任何傷害,還能救人性命,更為自己和家人提供了最佳的保障。」
「捐血一袋,救人一命」,當我們揪朋招友,展現熱情,捲起袖子那一刻,既是助人的開始,更為自己、為家人、為社會「用愛心結好緣,用熱血種善果」,這正是人生最大的福報。
秀卿姐積極參與獅子會的公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