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不為任務、不求掌聲,李宗翰捐血從生日願望成為生活日常
 
採訪撰文、攝影/周永悅
 
你還記得自己17歲生日那天,許了什麼願望、收到什麼禮物嗎?
 
近三十年來,在捐血路上持續前進,李宗翰很開心17歲那年給了自己這麼好的一份生日禮物,到現在依然甘之如飴。
 
一份特別的生日禮物,一個永續的生日願望
 
       李宗翰17歲的時候,送給自己一份很特別的生日禮物——他去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血。那天他一個人走進台北228公園(當時還叫「新公園」)裡的公園號捐血車,實現了自己許久以來的願望。
 
       「我其實很早就知道捐血這件事,也知道一定要滿17歲才可以捐血,所以我一直把這件事放在心裡,想說生日的時候就去捐。」能在這樣的年紀,就有如此的善心及堅定的勇氣,實屬不易。
 
       因為就讀男校,每隔兩個月捐血時,他總會拉個同學一起去。「不管他們有沒有想捐,只要我說要捐的時候,就會順便把他們拉過去了。」或許那時候的他,多多少少都還有想著是不是能起一點潛移默化的影響。雖然年紀不大,李宗翰對捐血的理解卻比很多人更深入,捐血這件事,也慢慢形塑為他生活裡很自然的一部分。
 
捐血+志工,將善的力量推得更深遠
 
       念軍校生活很忙,一開始他就以捐全血為主。退伍後在保全業擔任主管,時間比較有彈性,剛好也有機會接觸到分離術捐血。「我第一次捐分離術血小板是在台北車站的捷運捐血室(此捐血室於111年11月結束服務)。那天看到馬前總統的捐血報導,上面那段話讓我印象很深刻,就在現場問了護理師關於分離術捐血的事,聽完覺得我可以試試看。」
 
       固定兩週一次的捐血,也讓他與捐血室服務的志工們熟識,也被志工們的熱情所打動。後來,他也加入志工的行列,雖然服務的時間不長,但他覺得這段經歷很有意義。
 
       「那時候孩子還沒出生,我的時間比較充裕。常常跟志工聊天,覺得他們那麼熱心,而我剛好也有點空,為什麼不也試著做呢?不過後來有了小朋友,真的就忙不過來了,實在分身乏術!」雖然現在難以抽身持續參與,但對他來說,只要還有一點餘力,就會想多做一些。這種信念,始終是他生命中很重要的價值。
 
       回想這些年來捐血的經歷,李宗翰說,最讓他難忘的,是早期捐分離術血小板時使用的「雙臂機」。「那時候設備還不像現在這麼進步,得兩隻手都扎針,動都不能動。坐在那裡,連要抓癢也只能忍,真的很難受。」更辛苦的是抗凝血劑的副作用。有一次,他身體狀況不是太好,但又覺得應該撐得過去,還是照常去捐。沒想到捐血時,整個人開始頭暈,臉色發白,甚至吐了出來。「那是我唯一一次出現反應,也是最難忘的一次。後來就知道,捐血前真的要評估自己的狀況,不舒服就該休息,不要勉強。」幸好不久後「雙臂機」就被汰換成現在的單臂機,對經常性捐血的人來說,省了不少麻煩,也更安全。
 
捐血要長久,靠得是自律和穩定生活節奏
 
       雖然曾經在捐血過程中出現過那一次身體不適的插曲,但李宗翰其實一向對自己的身體狀況非常謹慎。這六、七年來,他始終維持著捐滿的紀錄,靠的不是僥倖,而是徹底的自律與穩定的生活節奏。他開玩笑的說:「如果真的會不舒服,我也會挑在捐血前後的空檔才不舒服。」為了讓身體維持在適合捐血的狀態,他盡量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飲食習慣,避免生病,也絕不輕易吃藥,多靠自癒來調整。步入中年後,飲食更加節制,尤其是每次捐血前一天,他更會嚴格控制自己該吃什麼、不該碰什麼。說不辛苦是騙人的,但既然是自己選擇的事,就不會輕易放棄。
 
       至於工作安排,他更是早早規劃好,總會盡可能把該做的事情提前完成,不讓捐血與其互相牴觸。這樣的生活方式,也讓他找到一種穩定的平衡。對他來說,捐血不是例行公事,而是一種持續實踐的責任感。
 
       捐血的這一天,他帶著家人一起來到關渡捐血室。小兒子有時想爸爸,會跑到捐血椅旁,他會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跟孩子解釋正在做的事。「他們還在幼稚園階段,所以我會盡量說簡單一點。也希望他們長大後也能來捐血,尤其他們是男生,我覺得這是他們可以做的事情。」這不但是一種意念、善行的傳承,更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教育。
 
重視機會教育,給孩子良好的生活規範
 
       李宗翰不僅身體力行機會教育,更重視孩子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在家中,他和太太有一套明確的原則——不讓孩子吃糖或喝含糖飲料,也避免他們接觸手機和平板電腦。若想看卡通,則只能透過電視觀看。
 
       「這是我們夫妻之間早就達成的共識」,李宗翰坦言,「現在外在誘惑實在太多了,在學校或是親戚家,我們不會太過干涉,但至少在家我們希望能盡可能守住底線。能維持多久算多久,重要的是讓孩子從小有基本的規範。」夫妻倆深知現代家庭面對的挑戰與過去不同,資訊氾濫、螢幕無所不在,他們選擇從家庭生活的細節著手,為孩子建立一個有節制、有界線的成長環境。
 
       從開始捐血到現在,李宗翰因為工作的關係,幾乎沒有參加過公開表揚活動,唯一一次是在累積捐血達一千單位時出席表揚大會。今年受邀進入總統府接受表揚,他的感想是:「終於讓我等到了。」
 
       這份肯定對他來說別具意義。他說,自己從來不是為了感謝或掌聲才去捐血,而是覺得這是一件能做、也值得做的事。如今這段長年累積的過程,能夠被留下記錄、被看見,他感到踏實,也覺得光榮。不為表現什麼,只是始終如一地做著他認為對的事。這份穩定的付出,成就了無數需要幫助的生命,也讓他自己的人生,多了一份無聲卻深刻的重量。
 
李宗翰和太太重視家庭教育,希望孩子們能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週末假日全家人相聚的時光,最是珍貴。(照片提供/李宗翰)
 
瀏覽人數:210
最新異動時間:2025/09/27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