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劉岦峯:捐血讓別人、也讓自己的生命變彩色
 
採訪撰文/蘇曇
照片提供/劉岦峯
 
       30多年前,劉岦峯18歲高三那年,是他頭一次接觸到捐血。他還記得,當年學校健康檢查時抽血的回憶太過可怕,導致捐血車來到學校那天,他們班上50幾位同學裡,只有大約5位願意捐血。就算老師說可以記嘉獎,大多數同學仍然毫不考慮。
 
       劉岦峯自言自己算是比較熱心,甚至有點爛好人個性的人。他當時雖然也有點怕那看起來特別大的針,但想到可以幫助別人,而且還可以記嘉獎,仍然決定要試試看。
 
       「雖然怕,但並非不能克服。」捐完血以後,18歲的劉岦峯有了這樣的認知。
 
從些許害怕到養成習慣,再到全心投入
 
       畢業後當兵放假時,劉岦峯會順路去捐血,也就這樣養成了捐血的習慣。但他偷偷透露,自己其實一直都有點怕針,從小時候開始就怕,無論是高三開始捐血,或是出社會工作後,這份害怕都沒有消失;卻在一次捐血時,意外地被一位勇敢的阿婆治癒。
 
       他還記得,那是他二十幾歲時,有次在台中公園捐血時發生的事。「那天來捐血的時候,有一個阿婆排在我前面,她因為體檢沒過,正在跟護理人員理論。她說,她是從豐原特地坐計程車過來捐血的,那麼大的針她都沒在怕了,為什麼不讓她捐?我那時候就在想,這樣一位上了年紀的阿婆都沒在怕了,我年輕力壯,我怕什麼?」
 
       從那之後,劉岦峯才算是真的克服了對針的害怕,但讓他真正對捐血一事更投入,是因捐全血多年後,他被護理師告知,他的血小板數量高達40幾萬(一般人的血小板通常介於15萬~45萬/mm³之間),非常適合捐分離術。「我想說我的血小板那麼多,不捐出來的話也是浪費掉。」在知道自己其實有能力幫助更多人以後,他對捐血也生出了更濃厚的認同感。
 
       劉岦峯說時常在大馬路上看到車禍,每當這種時候,他都會再次感受到捐血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情。而十幾年前,岳父罹患血癌,則讓他感觸更深。「那時我岳父住在癌症大樓裡,我們經過的時候,常常看到每個病房裡的病患都在接受輸血。平常我捐血小板,捐滿一袋大概要一個小時或更久一點,但是他們輸血,一袋大概十幾、二十分鐘就沒了。我岳父那時候大概兩、三天就要輸一袋血,其他人情況不同,可能需要更多。我之前雖然一直在捐血小板,但是我從來不知道,對有需要的人而言,用量有那麼大。」
 
       親眼看過血液如何救助他人後,他更慶幸自己因為捐血,而能多少幫上一點忙。
 
健康減重、注意飲食,才能持續捐血
 
       為了要能夠穩定捐血,劉岦峯一直都很注意自己的作息和飲食,特別是有次因為早餐吃肉包,導致乳糜血後,他大概從要捐血的前三天,就會開始注意自己的睡眠和飲食。
 
       去年他年過50後,長年體重在90公斤上下,血壓也有點偏高這件事讓他有些擔心,於是他人生中首次生出了想減重的念頭。除了把每天喝飲料、吃甜食的習慣徹底戒除外,主要就是靠飲食逐步調整。每餐吃的分量較原先減少一點點,維持個幾天到一週,身體習慣後再繼續減少。其他沒什麼特別的撇步,甚至也沒有很刻意運動,這樣一年下來,他就瘦了整整20公斤。
 
       劉岦峯笑著說,可能是因為他並沒有用什麼極端的方式刻意餓瘦自己,所以減重期間一點也不影響捐血,捐完血也完全沒有任何不適。只是減重後,他的血小板也減少了,如今大約落在30萬/mm³左右。這並不影響他捐分離術,只是捐滿一袋血的時間稍微拉長了些。
 
做好行程規劃,捐血出遊兩不誤
 
       如今,劉岦峯對捐血愈來愈認同,也很自然地把捐血當成生活中的一部分。
 
       不少定期捐分離術的捐血人,由於兩週就要捐一次血,很容易遇上週末家人要出遊時,自己卻要捐血,不得不稍微耽誤家人行程的狀況,但對行動力很強的劉岦峯而言,這些都不是問題。
 
       「老婆小孩說要出去玩,就盡量預定有分離術的捐血室附近的飯店或民宿。早上他們還在休息的時候,捐血室八點一開門,我就先去捐血,這樣也不會耽誤到什麼行程。」雖然每個捐血室分離術機台的位置大多都有定期捐血人預定,但是他會先跟捐血室說他要排候補,所有路程和時間也都事先規劃好,盡量做到捐血出遊兩不誤。
 
       他笑著分享,年輕時有次元旦跨年和一群朋友到台中新社露營,1月1日當天一大早六點多,朋友們一天的行程還沒開始,他也是非常自然地就跟大家說:「我要去捐血,等一下就回來,有人要一起來嗎?」
 
       那回還真的拉到三個雖然有捐過血,但通常都是想到才捐的朋友一起來捐血,剛好坐滿一台車。而當天送的紀念品,是粉色與藍色的帽子,更吸引了其他沒有捐血的朋友的目光,還有人指定要帽子,讓他用點數額外換了幾頂回來,也成為朋友們之間一個有趣的小回憶。
 
親朋好友都成捐血夥伴
 
       平時捐血獲得的獎狀,劉岦峯全部都拿去護貝收好。紀念品如獎章、獎牌等,則會擺在家中櫃子上,珍惜地收藏。有捐血中心logo的紀念品,是他最為珍惜、也最喜歡的品項。像之前捐血曾經送過帽子,他拿到後,每一頂都自己拿去繡上年份和當時的捐血次數,作為紀念。
 
       他還提到,多年前他剛開始捐分離術時,在三民捐血室曾經看到集點可換手錶,還可以把捐血人的名字放上去。可惜那個讓他心心念念的紀念品,在兩、三年後他終於集滿對應點數時已經沒有了,成為他偶爾還會想起的小小遺憾。
 
       這些他十分珍惜的收藏品,遇有朋友來訪,他都會大方和客人分享。劉岦峯說,對始終沒養成捐血習慣的人來說,可能就是需要一點誘因,這時除了展示紀念品,他還會分享自己平時在臉書捐血社團上看到的捐血資訊與贈品,並結合家中的收藏,軟硬兼施,看能不能打動朋友們,果然也有好幾個真的因此開始捐血。
 
精心護貝的獎狀、在家中櫃子上擺著的模型車與獎牌、獎章等,每樣都是劉岦峯珍藏的寶貝。
 
       太太在和他結婚後,受到他的影響也開始捐血;而家裡老大和老二到了可以捐血的年紀後,不等捐血車到校,他也會在徵得孩子同意後,直接帶他們到捐血室嘗試首捐。
 
       家中老大雖然因為身體因素,後續不便繼續捐血,但老二則一直覺得很新鮮,很期待能像爸爸一樣幫助別人,並在7月底時完成首次捐血。「他說,捐完之後感覺很快樂,很期待下次捐血。」
 
114年7月,劉岦峯(左)帶著剛滿16歲的兒子來捐血,兩人於中港捐血室內合照留念。
 
劉岦峯家的老二捐血後適應十分良好,已經開始在期待下一次捐血了。
 
       就連他已經70多歲的母親,十幾年前在60歲左右時,也曾受到他的影響而跑去嘗試捐血。「那次附近的廟舉辦活動,有捐血車來,我回家的時候,我媽就跟我說她今天也去捐了。我想可能是因為我每次出門,都會跟她說我要去哪裡,她知道我常常在捐血,所以她也想要嘗試看看那是什麼感覺吧。」
 
       能影響更多人一起來做好事是最好的,劉岦峯因而樂此不疲。
 
樂在捐血,生活更美好
 
       平時,劉岦峯常看線上的捐血社團,雖然對定期捐分離術的人來說,那些捐血活動資訊通常與他無關,卻是可以和太太及身邊朋友分享的內容。他更可愛地說:「在社團裡看到有人已經捐了2000多次,很崇拜他。」
 
       樂於接觸捐血相關資訊、並和朋友分享的他,自然和總是同時間一起定期捐血的捐血人們也都成了不錯的朋友。「已經65歲的會聊後續要捐血,和現在的狀況有什麼不同;好幾個比我年長的,都已經擔任過績優捐血人代表,晉見過總統,他們也會分享當時的情形。我們其他人從聽他們講這些事開始,就在期待哪一天會輪到自己啊,畢竟親眼看到總統,和在電視上看到的感覺一定是不一樣的。我太太也很期待想陪我一起來。」
 
       捐血對於劉岦峯而言,不僅是幫助別人、帶來價值感和意義的事,也為他的生活帶來許多樂趣。像這樣樂於捐血、也因捐血生活得更有趣味,真好!
 
截至114年7月底,劉岦峯已捐血1485單位,且毫無疑問會一直繼續捐下去。
 
圖為劉岦峯參加101年度捐血績優表揚大會時留下的紀念照。
 
瀏覽人數:116
最新異動時間:2025/09/27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