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張郁梵
民國87年次的雙胞胎姊妹花劉瑜婷(右)和劉瑜姍(左),自17歲生日當天攜手完成首捐後,便持續定期捐血從未間斷,姊姊瑜婷更是每年都捐滿四次。(攝影/張郁梵)
「我是姊姊瑜婷」、「我是妹妹瑜姍」身著同色系服裝,留著俏麗及肩短髮,雖然是異卵雙胞胎姊妹,劉瑜婷和劉瑜姍長相卻很相似,彷彿為了考驗工作人員的視力般,每隔三個月她們就會相約南海捐血室報到。有趣的是,兩人剛好一個習慣捐右手、一個喜歡捐左手,所以捐血時經常坐在隔壁,每每都令負責採血的護理師必須睜大雙眼、再三確認,才不會認錯人。
「我們要造成工作人員的混淆,所以每次捐血都會一起出現!」姊妹倆相視一笑,雙胞胎長相已經夠神似了,配上同款俏皮的表情,更是令人有種記憶混亂的錯覺!不過,仔細一瞧,不難發現兩人臉上的痣位置不太一樣,「其實親友都覺得要區分我們很容易,但因為身分證上面的照片幾乎一樣,所以每次來捐血,工作人員看到身分證都還是會問說:『這是姊姊?還是妹妹?』」
也許因為打從還在母親肚子裡就作伴成長,瑜婷和瑜姍感情非常好,不僅經常膩在一塊逛街、看展覽、做志工,偶爾還會「亂入」彼此的閨密聚會,甚至到現在兩人都已經念研究所了,還是睡在同一張床上,瑜姍笑著形容:「我們是比姊妹更好的靈魂伴侶!」
很多人都很好奇雙胞胎是否會有「心電感應」?對此,姊妹倆思索片刻後,異口同聲說道:「與其說是心電感應,不如說是默契極佳,走在路上常會不自覺得被同樣的事物吸引,也都知道對方在想什麼,喜好也幾乎一樣!」就像當年,瑜婷和瑜姍不約而同地在心裡許下「滿17歲生日這天,一定要去捐血慶祝」的願望!
手牽手,一起捐血去!
之所以會對「捐血」有如此強烈的渴望,其實是受家人的影響。由於爸爸是定期挽袖的捐血人,每次捐完血就會帶捐血中心發給的牛奶、餅乾和捐血紀念品回家和孩子分享;也因此,小時候的瑜婷和瑜姍都認為捐血是個很好玩的活動。國中時,姊妹倆從補習班回家的路上,總會經過位於二二八和平公園內的公園號捐血車,「每次都會看到一些哥哥、姊姊在排隊捐血,那種想要捐血的心願就更強烈!」
由於爸爸(左)是定期挽袖的捐血人,瑜婷和瑜姍從小就對捐血很感興趣,父女三人偶爾會一起捐血。(圖片提供/劉瑜婷)
國中畢業後,妹妹瑜姍跑去念護專,得知醫院有很多病人都有急需用血的需求,並且明白捐血是神聖且有意義的善舉後,更加堅定了要在滿17歲生日這天,和姊姊一起捐血慶生的心願。瑜婷還記得,第一次捐血那天,爸爸要上班,所以由媽媽代表陪同,姊妹倆興奮地從家裡走到鄰近的公園號捐血車,捐出了自己的第一袋熱血,對於嚮往已久的她們而言,捐血不只是送給自己的生日儀式,也是另類的成年禮。
事實上,姊姊瑜婷雖然沒有暈血症,但只要聽到跟「血」有關的話題就會忍不住顫抖、全身發軟。瑜婷提到,由於媽媽和哥哥都是護理師,妹妹瑜姍又是護校生,家人聊天時,總免不了出現專業醫療術語,「每次聽到一些尺度比較大一點的內容,我都會叫他們不要再說了!我會發顫,但唯獨『捐血』這件事是例外!」
瑜婷不諱言,第一次捐血看到針頭的時候嚇了好大一跳,「從沒看過這麼粗的!尤其視線看過去斜斜的,感覺又更大支。有時針頭扎進去沒有馬上流血出來,護理師還會喬一下位置,每當這個時候,心裡都會覺得很恐怖。」好在,初次捐血前有先詢問過父母,知道捐血是怎樣一回事,出發前也有先做好充足的心理建設,所以儘管內心有些許忐忑,瑜婷還是和妹妹順利完成首捐。
「其實換個角度想,我們只要挨一針就能救到人,那這點痛算什麼?而且這種痛,遠遠比不上受血者生病的痛苦,所以為什麼不捐呢?」瑜姍開心地回憶,第一次捐血還有拿到紀念手環,恰巧那年(104年)台灣血液基金會為了號召更多年輕人響應,推出了「我年輕!我捐血!」熱血青年招募活動,舉凡年滿17~20歲的青年,定期捐血就可以在「捐血護照」上面蓋章,集滿點數即可免費獲得USB隨身碟,「對當時17歲的我們來說,USB是一個非常實用且有吸引力的禮物,讓我們更有動力去捐血!」
在母親的陪同下,瑜婷和瑜姍順利完成首捐,並拿到紀念手環,開心留念。(圖片提供/劉瑜婷)
捐血,讓我們更健康!
從17歲開始定期捐血至今已過八個年頭,瑜婷和瑜姍每次都是一起現身,但妹妹瑜姍的捐血次數卻比姊姊瑜婷足足少了兩次!原來瑜姍在念護校時,因為住在學校宿舍,經常熬夜,曾被捐血中心「退貨」兩次,「一次是乳糜血、一次是貧血,所以那兩次都是姊姊進去捐,我在外面休息區等她,想到就會覺得很扼腕,因為這樣我可能永遠都會比她少捐兩次了!」
瑜姍語帶惋惜,不過話鋒一轉,她提到,也因為有了這兩次「退貨」經驗,才讓她意識到「捐血是身體健康的象徵」。爾後,為了達成定期捐血的目標,她開始逐漸改變生活習慣,除了養成每天睡覺睡滿八小時的規律作息,也會督促自己每週至少運動三天,連帶也影響姊姊並愛上運動。
「本來只是希望可以穩定捐血,沒想到開始積極健身後,竟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不僅精神變好、比較不容易疲憊,體態也改變很多。」愛美是女人的天性,幾乎所有女孩都夢想能擁有纖細勻稱的身材。瑜姍分享,自己平時喜歡跑步或是跟著健身網紅的影片跳有氧操,姊姊則是跳繩居多,「相比之下會發現,跳繩雕塑體態的效果真的很好,可以讓腿變直,真的差很多。」
跳繩時需要收縮小腹、小腿出力,是個結合有氧和負重的運動,瑜婷不藏私地大方提供自己的健身菜單,「每天至少跳兩千下,並以兩百下為一組,跳完後休息一分鐘再繼續跳,剛開始會很累很喘、覺得很辛苦,但跳久了會很有成就感,而且可以雕塑體態、鍛鍊體力,效果比起一般跑步之類的有氧運動還要好!」推薦有興趣的人不妨可以在家試試看。
熱衷公益活動 曾在世大運做翻譯志工
除了定期捐血以外,瑜婷和瑜姍也很熱衷各項公益活動,只要得知公部門在號召青年志工,姊妹倆就會相約報名。106年在台北舉辦的世界大學運動會、富邦台北馬拉松、日月潭環湖馬拉松都有她倆的足跡。瑜姍補充,服務項目從協助參賽者進行簡單的翻譯工作到醫療諮詢都有,「高中到大三以前,還蠻常和姊姊參加活動做志工,現在因為在唸研究所,課業比較繁忙,就比較少去了。」
許多人常虧志工是免錢的勞工,耗時費力,工作吃力又不討好,但瑜婷和瑜姍卻以父母為榜樣,「希望能像爸爸、媽媽一樣拿到志工榮譽卡,這樣到全台博物館參觀都不用錢!」只是想要取得這項殊榮並不容易,必須同時完成「志工服務達三年以上」以及「志工時數滿三百小時」的條件,才有資格拿到由衛福部頒發的志工榮譽卡。或許正因為有著一對熱愛奉獻付出的父母,耳濡目染下,兩人國中時就曾到住家附近的中正紀念堂擔任導引志工,「現在還在努力累積志工時數,希望可以盡快趕上他們。」
姊姊瑜婷目前是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學生,大學就讀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在校期間是校內「國際志工隊」的成員,曾利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前往緬甸做志工,在一所由當地華僑創辦的學校教中文。雖然服務時間只有兩個禮拜,不過瑜婷因為擔任隊長,必須統整各項行政事項,整個大三生涯幾乎都在籌備活動中度過。
「從上學期面試完、確認志工隊成員後就開始培訓,整個寒假也都在集訓,下學期開學後必須定期開會,討論教案、試教並檢討課程內容、聯絡當地學校、確認服務項目和所需資源。」儘管擔任隊長工作繁瑣,不論前期規劃還是執行,每個環節都必須全程參與,但瑜婷認為「再苦再累都很值得!而且走出去看過以後才會知道,在台灣的我們有多幸福!」
瑜婷(上圖右、下圖左一)大學時曾跟著校內國際志工隊前往緬甸服務,在一所由當地華僑創辦的學校教中文。(圖片提供/劉瑜婷)
學習付出是最好的收穫!
前陣子媒體報導,一名女大生為愛不惜飛奔緬甸,甚至甘願留在詐騙集團工作,也不肯回台與家人團聚,引起輿論譁然,意外抖出「全世界最凶殘的詐騙園區」。瑜婷心有餘悸地說,當時服務的地方就在該園區附近,之前只知道當地治安不太好,內亂很嚴重,常看到反叛軍拿著槍枝走在路上巡邏,沒想到原來那裡這麼亂。「其實,那個時候爸爸、媽媽本來很猶豫,出發前還希望我可以再考慮一下,可是想到人生可能只有這一次機會,還是覺得應該要趁能去的時候把握機會。」
為了增加團員對造訪地區的瞭解,學校特地在行前說明會上,請來校內的緬甸僑生向團員介紹當地,「許多僑生都一直強調:『你們要有心理準備,那裡可能跟你們想得不太一樣。』本來以為那裡大概就是比較落後偏僻的鄉下,直到抵達現場後,親眼目睹才發現落差真的蠻大的。」瑜婷描述:「那裡沒有柏油路,只有泥巴地,民宅一樓也沒有磁磚地板,都是黃土地,水龍頭打開偶爾還會沒有水,當然更不用說洗衣機了,衣服都必須用手洗。」
由於擔任隊長,瑜婷(中)整個大三生涯幾乎都在籌備活動中度過,雖然工作很雜、事情很多,但她認為再苦再累都很值得。(圖片提供/劉瑜婷)
由於服務地區內亂嚴重、治安不好,父母本來並不贊成,但想到機會難得,瑜婷還是毅然決然地前往,並且平安地在兩週後滿載而歸。(圖片提供/劉瑜婷)
細數那段在異鄉的日子,環境貧瘠、資源少並不打緊,最難熬的莫過於水土不服,原來瑜婷抵達緬甸後,第三天就開始發高燒,還一度要被遣送回台,幸好後來服藥後順利退燒,體力逐漸康復,才總算不枉此行!瑜婷也因此深刻體悟到,唯有把自己照顧好,才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因為那幾天高燒不退,爸媽在台灣都蠻擔心的,也覺得對其他夥伴很不好意思,必須讓他們分擔我的工作。」短短兩週的時間,瑜婷收穫滿載,在服務他人的過程中成長,也在付出中學習茁壯。
「姊姊在緬甸身體不舒服,全家都嚇到,尤其我那個時候人也在國外,三方都沒在一起,無法第一時間掌握彼此的狀況,真的只能乾著急;還好後來姊姊有平安康復,大家才鬆了一口氣。」瑜姍是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助產系學生,姊姊前往緬甸做志工時,她剛好在印尼實習兩個月,所以只能透過視訊聯繫,回想起那段隔海關心對方的時光,兩人都莫名有種劫後餘生的喜悅,家人間的濃厚情感一覽無遺。
瑜姍(下排中)是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助產系學生,曾利用校內海外實習的機會,前往印尼實習助產士。(圖片提供/劉瑜姍)
在印尼,助產士除了得協助即將臨盆的孕婦,也要負責替感冒、發燒的嬰幼兒看病,甚至還要幫強褓中的小女生打耳洞,讓瑜姍(下排左一)大開眼界。(圖片提供/劉瑜姍)
姊妹攜手建檔 讓愛心髓到隨傳
捐血之餘,瑜婷和瑜姍經常會在社群媒體上推廣捐血的好處,並分享缺血訊息鼓勵周圍親友踴躍捐血,可惜的是,不少同學都因怕血、怕痛、不敢打針或是體重沒達標,而遲遲沒有勇氣踏出第一步,瑜姍補充,「另一個我覺得很困難的點是,大家不認為捐血很重要,所以也很難去跟他們推動。」
瑜姍強調,捐血一袋,不僅可以救人一命,還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是一件利人利己的事;「很希望周邊可以有更多人一起捐血,不然每次都只能找家人來,感覺有點孤單。」姊妹倆也夢想來場捐血之旅,目前她們已經踩點位於彰化員林火車站一樓大廳內的捐血室、林口長庚醫院捐血室,希望未來可以網羅各個縣市的捐血站,讓捐血足跡遍佈全台。兩人本來還規劃要在18歲生日時,完成骨髓建檔,無奈家人不同意,「目前還在努力說服中!」
服務本是一件樂事,出生於民國87年次的瑜婷和瑜姍雖然年紀輕輕,卻投入公益活動多年,因為當志工,她們更懂得珍惜與付出,也在奉獻中看到自己的價值。對她們來說,每一次捐血都是美好的回憶,呼籲還沒體驗挽袖的青年一起加入熱血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