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蘇曇
照片提供/警察廣播電臺臺中分臺
每當有工作人員開口說話,現場就會有許多民眾豎起耳朵仔細分辨。人群中時不時會爆出一聲按捺不住的興奮喊叫:「鄭晴,妳是鄭晴對不對?我是妳的聽眾,我可以跟妳合照嗎?」接著可能就有人手上仍壓著紗布、手裡提著大包小包,但仍腳步飛快地上前。
這不是警察廣播電臺(以下簡稱「警廣」)的聽友見面會,而是警廣臺中分臺舉辦的捐血活動現場的景象。雖然廣播電臺近年來已經有許多對外活動,每個電臺也都會經營自己的社群媒體,並不像從前那樣,將廣播節目主持人的名字丟到Google,連一張照片都找不到,但對警廣的許多聽眾來說,捐血還是意外地成了既可以和自己的「偶像」相認,又可以做好事,極具意義的場合。
警廣的捐血奇妙旅程從此展開
警廣除了一般廣播節目外,全天候提供路況報導,並供各地駕駛回報最新路況,不僅是所有駕駛的好朋友,更在各地擁有大批粉絲。
在湯前總臺長號召下,開啟了每季辦理一次捐血活動,於是大約從民國100年開始,警廣總臺及各地分臺一年舉辦四次捐血活動,與聽友們奇妙又溫馨的一連串互動就此展開。
不僅在捐血活動現場會有粉絲「捕捉野生主持人」要求合照,活動前也會有不少聽眾主動打電話進來詢問贊助紀念品相關事宜;更因為警廣臺中分臺捐血活動的成績有目共睹,也吸引不少單位如高速公路局、公路局及鐵路警察局等友軍,甚至許多國營事業單位如台電、中油等,亦善用民眾等候捐血時間設攤宣導,場面可說是十分熱鬧。而警廣自然也樂見捐血活動成為更多公益事項的宣傳點。
一開始為了方便主持人們在節目錄製的空檔過來和聽眾互動,捐血活動選擇在臺內舉辦。後來考量參加的民眾愈來愈多,方移至黎明辦公區禮堂進行。民眾等候時有座位可以稍作休息,也更舒適了。
106年6月,鐵路警察局於捐血活動中設攤宣導鐵路安全,並帶來可乘坐的實體小火車同歡。
113年3月捐血活動現場,眾多民眾等候捐血。
從事前準備到當天,都是集全電臺之力共同完成
每回辦活動,總人力大約20人上下的警廣臺中分臺皆是全員出動。每一場捐血活動,除了節目中密集宣導插播活動資訊,事前準備的工作繁雜,包含聯繫各協辦單位,確認贊助物資、邀請熱心公益廠商上節目專訪、確認捐血車及志工人數等,也曾有聽眾主動來電表示也想提供物資贊助警廣捐血活動,對於聽眾的熱情支持,他們表示真心感謝。
除此之外,線上宣傳與傳統的宣傳方式,例如海報張貼等自然也少不了。附近人潮多的銀行、郵局、便利商店、里長辦公室等都是一定要的,就連電臺打掃的大姐,都很積極地在協助宣傳。「打掃的大姐都會把我們的海報拿去貼在宮廟的布告欄,還跟我們說她兒子也會叫同事都來捐血。」
當然,還有活動前各個主持人會在自家粉絲專頁大力宣傳,也少不了要接到眾多熱情聽眾「那天我去捐血,我可以見到某某嗎?某某幾點鐘會到?」的訊息。
活動當天,每個人都是工作人員,有節目的主持人也會找空檔到現場幫忙。每一次的捐血活動,都是集結全電臺所有人之力共同完成的。
因為有你們,捐血活動現場秒變見面會
一般捐血活動,不少民眾免不了會關心一下有什麼好康,但對警廣臺中分臺的聽眾來說,聽到這些內容,激起的往往是「那我也來贊助點什麼好了」的念頭。
大概就是因為這樣,贊助名單隨著時間過去,往往愈來愈長。警廣臺中分臺的分臺長劉莉菁、節目組組長張辰及導播鄭晴三人回憶,「捐血活動前的插播稿,原本大概一、兩分鐘就能講完,可是現在因為贊助的廠商愈來愈多,感謝名單一大串,經常兩、三分鐘都講不完。」
張辰笑著說:「曾經有那種一家大小全家都來的,還帶了個拖車。但是孩子是抱在手上,拖車是用來裝紀念品的,因為一家人捐完血的贈品真的太多了。」
有個警廣的鐵粉「皮蛋王」,時常在送貨時順道報路況。在去(113)年捐血活動當天,皮蛋王帶著兩大箱皮蛋就來了,當時還出動了旁邊設攤宣導的警察幫忙在現場發送皮蛋。除此之外,他更將老婆、兒子都拉來捐血,是名副其實的警廣鐵粉。
農改場也是警廣捐血活動堅實後援單位,經常贊助盆栽作為紀念品,捐血活動前幾個月開始,就特地為他們種了一批盆栽;也曾有在清境農場種百合的聽眾,自備水桶送來許多百合,只因為「我知道你們明天要辦捐血」。其他各種物品難以細數,都是聽眾們的滿腔熱情。
三人也還記得,大約兩、三年前,在活動現場曾有一陣小小的騷動,原來是活動現場來了一位視障的聽眾。她說聽到警廣舉辦捐血活動,想到捐血一袋、救人一命,更希望自己不只是個受到別人幫助的人,而是也能回饋社會,所以前來捐血。從那之後,她每年都會搭計程車來捐血,捐完血再由現場工作人員協助叫計程車送她回家。
這些溫暖的情誼,他們都牢牢記著,點滴在心頭。同時在活動現場除了宣導居家養身保健,也希望整場活動都可以更加安全,因此警廣臺中分臺特別商請臺中市中醫師公會及大臺中中醫師公會的中醫師前來會場設攤;在潭子開設中醫診所的黃建魁醫師更是情義相挺,總是利用門診公休日來現場坐鎮義診,自然也是大受歡迎。從中更能看出警廣和聽眾們,彼此都將對方放在心上的溫暖情誼。
106年9月,熱心聽友「皮蛋王」(右2)帶著全家人一起來捐血。
警廣臺中分臺眾人與熱心贊助贈品的大使命浸信會吳永坤牧師(左5)及阿彬老闆(左6)一同合照。
大家一起來捐血,是好事也是挑戰
在這麼多年溫馨的捐血活動陶冶之下,警廣臺中分臺內部工作人員中,能捐血的通常也是自然而然就養成了捐血的習慣。
分臺長劉莉菁分享,她早已忘了自己第一次捐血是在何時,但在警廣辦捐血活動之前並不常捐血。100年警廣開始舉辦捐血活動後,既是想要捧自家的場子,也是因為在一次次的活動中感受到了捐血的意義,如今她每年都會捐好捐滿。
張辰則說:「其實會怕的同事很多,他們說捐血的針很粗,和一般的針不一樣。可是因為是自己辦的活動,就還是硬著頭皮上去捐了。」張辰本人則因為身體狀況無法捐血。她略帶遺憾地說:「我真的很想捐血,我也知道可以捐血的人是很健康的,但所以我只能努力宣傳了。」
事實上,隨著警廣臺中分臺的捐血活動打出名聲,再加上原先一年四場的捐血活動逐漸縮減為一年兩場,每場活動的人潮也愈來愈踴躍。「去年9月是我們辦捐血以來遇到最大的困難。中午時號碼牌已經發到400多號,但實際上叫號才叫到大概180多號,無法想像後面的人還要等多久。然後要拒絕後面的人,真的是有點抱歉,因為有些人是專程請假來捐血的,宣傳時都跟他們說活動到下午4點,結果半天就沒了。」
警廣臺中分臺內部與台中捐血中心都在試著思考更好的解方,但即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依然可以看見聽眾們對他們滿滿的信任。鄭晴就分享:「我想其中一定有人因為是專程來的,然後又等那麼久,情緒會不太好。但我有觀察到,絕大部分人態度其實是非常好的,都會一直跟我們說『沒關係,沒問題,沒問題』。」
113年3月,也是警廣臺慶的月份,分臺長劉莉菁於捐血活動中率先挽袖響應捐血。
警廣臺中分臺節目組組長張辰(左)雖然不能捐血,但很羨慕能夠捐血的人。圖為112年10月「國慶焰火在臺中」活動轉播,臺中市政府警察局長李文章(右)接受警廣訪問。
身材高?的主持人鄭晴(左1),在捐血活動中常是最快被聽眾找到的那一個。
溫暖的人持續舉辦暖心的活動
看到這裡,不知道是否有人感到了些許驚訝。在刻板印象中,廣播節目的相關從業人員似乎是一群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神祕人物,但看了他們為捐血活動所做的努力,以及與聽眾的溫馨互動,會讓人發現:廣播電臺似乎遠遠不只是我們平常想像的那樣。
事實上,近年來警廣臺中分臺也時常舉辦各項活動,比如他們承接過政府單位的交通安全宣導晚會、演唱會等,無論活動企劃、宣傳等等都不假他人之手,由臺內所有人齊心協力一手包辦。鄭晴就開玩笑地說:「就是要有體力就對了,要去運動、要練身體,才有體力來辦這些活動。」
另外還有每年兩到三次的愛心關懷活動,會集結熱心企業提供的物資轉贈給弱勢團體;重陽敬老活動邀請鄰近的獨居長輩一起來用餐、看表演,順便聽警察們做反詐騙宣導等。下回再在路上聽見警廣的播報,也許你會更能想像,這些聲音與節目的背後,有一群多麼溫暖的人。
109年的重陽節敬老活動,邀請電台附近四個里的獨居長者一起同歡。當天新東陽為長輩們煮了粥,家樂福則提供火雞,現場還有胡琴表演及警察局的反詐騙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