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救國團彰化縣團委會捐血活動 有組織才有持續推動的力量
 
採訪撰文/蘇曇
照片提供/救國團彰化縣團委會
 
       每年年底,限量10場的場次一經救國團彰化縣團委會宣布,便很快會被各鄉鎮市團委會搶完。大家在搶的可不是什麼演唱會門票、限購的美食,而是每年彰化縣團委會固定舉辦的10場捐血活動的名額。
 
       彰化雖然有不少人口嚴重老化外流的小鄉鎮,但在救國團彰化縣團委會、下轄各地區團委會,及其卸任幹部組成的救國團之友聯誼會(以下簡稱團友會)的推動下,每年的捐血活動各鄉鎮大多都仍積極響應,也時常有加開的場次。
 
103年團友會提出主辦捐血活動構想,一路推行至今
 
       早年救國團便時常在彰化縣內協助各單位舉辦捐血活動,但開始主辦,最早可以追溯到團友會程鯤會長的時期。說起103年時為什麼會想要發起主辦捐血活動,程鯤說:「當時是看到缺血的新聞,想說救國團在彰化雖然也一直有協辦捐血活動,但就是有人有需要的話,我們就去支援,比較沒有組織性。」
 
       身為企業經營者的程鯤很清楚,有明確的組織往往能辦成更多事。「有組織才有持續推動的力量,有了持續推動的力量,如果能很有默契的去磨合和銜接,可能未來那個力量會愈來愈大,實際上也證實了這個力量的確愈來愈大。」
 
       另外也是因為,他希望團友會不只是一個供會員聯誼的團體,同時也能為公益服務盡一份心力。當時彰化發起主辦捐血活動,甚至早於105年10月總團部為了慶祝救國團團慶,提出「萬人捐血」的構想。
 
110年於彰化火車站前舉辦捐血,響應「義工有愛,熱血台灣」的萬人捐血活動。
 
       目前彰化縣團委會一年基本捐血活動場次共10場,前一年年底便會將全部時間定下,也方便各地區團委會的義工們安排自己的時間來參加,視情況再額外追加場次。基本做法從那時候開始定下,至今未變。後續團友會的歷任會長陳杉銘、施鳳銘、黃瑞霖等人也都大力支持。
 
       程鯤也說,彰化很有福氣,一開始辦捐血,每年總袋數就有1000袋以上,113年更是達到2500袋的好成績。所有在地資源及人脈,大家對這樣有意義的活動都是義氣相挺。側面證實了程鯤所言,有組織且能持續的力量,會愈來愈強大。
 
程鯤(中)當時任救國團彰化縣團友會會長,不僅首先提出主辦捐血活動的建議,與當時任彰化縣救國團團委會主任委員的陳杉銘(左),兩人都十分熱心參與捐血活動。
 
團友會卸任會長退而不休,始終一同為捐血活動努力
 
       而團友會的每任會長卸任後,其實也都一直關心捐血活動的狀況。如第一任會長程鯤,直到現在各地區團委會要辦捐血活動,都還是會力邀他來參加,大家都想「預約他的血」。他雖然身為企業老闆行程十分繁忙,但有空的話也仍會應各地夥伴邀請去看看狀況。
 
       另一位團友會前會長施鳳銘,現為彰化縣救國團主任委員,他更是救國團所有組織中最熟悉彰化各地區捐血狀況,同時也是出席率最高的人。因為從103年主辦捐血活動以來,他便負責提供各場次器材設備直到現在。對捐血人們來說,到達現場時彷彿早就長在那裡的帳篷桌椅等設備,都是他負責運送安排的。彰化的每個捐血點活動開始時,帳篷要擺哪裡、東西怎麼放,也都是他經手過的。
 
       「像田中火車站的點,一開始搭在火車站左手邊的牆那邊,結果後來車站人員來說那邊不行,我們現場只有四個人,大家就拉著那個三米的四方帳篷拉拉拉又拉到外面去,座椅也全部搬出去,後來就固定在那裡。還有如果看起來等一下可能會下雨,就要吩咐他們,帳篷要整理過,水溝布要立起來。有時候大家懶得弄,想說放在旁邊也沒關係,就會遇到下雨沒得遮……」施鳳銘如數家珍地說起長年處理捐血活動事前準備工作的心得。
 
       直到現在,雖然各地區辦捐血活動的地點、需準備的器具及擺放位置等都已固定下來,準備工作施鳳銘也已改請員工來處理,但每場捐血活動進行到最後一天的下午時,他都仍會準時出現,以便在活動結束後回收帳篷等器材。
 
救國團彰化縣團委會主委施鳳銘(右),長年負責提供彰化各捐血活動場次的器材與設備,是當之無愧的「參加過最多捐血場次」的人。
 
       程鯤與施鳳銘兩人都在救國團多年,提及與救國團的淵源,程鯤說自己喜歡戶外活動,但在他年輕時,這方面的資源不多,會舉辦各種野營隊,尤其是中橫健行活動的救國團,就成了他最好的選擇。而施鳳銘是埔鹽人,埔鹽鄉是彰化的鄉鎮中發展相對較慢的,地方上的資源更是有限,當初救國團舉辦的活動讓他見識到許多有意思的事情,他從此也就成為了救國團的一份子。
 
       兩人在85年救國團各組織的會長培訓活動中結識,隨後便一起投入各項公益活動,為彰化鄉親服務至今,也一直都陸陸續續在捐血。
 
初次破200袋印象深刻與可愛可敬的義工們
 
       談到印象深刻的事情,程鯤與施鳳銘都記憶猶新地提起在他們辦理捐血活動的過程中,第一次單輛捐血車單日突破200袋是在田中。「那是田中第一次辦捐血活動的時候,田中的會長在事前就說,這次來兩部車,他要衝400袋,就整個動員起來,後來那一天果然兩台車總共有400多袋。」
 
       如今隨著田中人口老化、年輕人逐漸外流,每次辦捐血活動都只有一台捐血車,大概也很難再達到當時的成績。但說起那時因為第一次辦捐血活動,只要是在那附近認識的朋友、義工們,有捐過血、沒捐過血的都一直叫對方要記得來捐的場景,兩人都還記得十分清楚。
 
       他們也都還記得,疫情期間除了原先的固定捐血場次,一年還曾加辦到五場。各地區團委會的義工朋友們或許心裡多少也有些擔心,但最終都還是戴著口罩就來幫忙服務了。
 
       說到這裡,程鯤感激地說,救國團在彰化地區捐血活動的推動,很大一部分真的要大大感謝這些義工朋友們。不只是疫情期間有賴他們大力協助,每年的固定捐血場次大多都在週間而非週末,也有賴他們之中的許多人放下自己的工作,甚至是特地請假來幫忙。「別人是請假在家休息,他們卻是請假出來服務。你看這些人可不可愛、可不可貴?」
 
       他更提到:「我們常說『有愛無礙』,只要有出自內心的愛,就沒有什麼可以阻礙我們的,就都可以把它克服掉。我們救國團的義工就是這樣。」
 
捐血體檢沒過的經驗打開在場眾人的話匣子
 
       程鯤細數,這幾年來自己雖然在行程忙碌之餘仍盡量排出時間捐血,但是被拒絕的次數還真不少。「我有一段時間在減重,那期間連續兩次要捐血,體檢都沒過;還有一次是捐血前去弄牙齒,再一次是捐血前有去洗牙,我不知道這都要隔一段時間才能再捐血;光這幾年來就被拒絕四次,我實在是很沮喪。」
 
       談起被拒絕的經驗,現場的捐血推手們突然都打開了話匣子。施鳳銘說自己大約有兩、三年時間,因為血紅素不足而一直無法捐血。「我們不是專業的,不是很懂這個,我就盡量吃補一點。隔一陣子我就會跟我太太說,妳去買個雞肉,用薑和麻油煮,我們來補一下。」好在後來就順利達標,重回捐血行列。
 
長年經營不懈使影響力不斷擴大
 
       雖然當天受訪的每個人所在的崗位、所做的事情不同,相同的卻是他們都投入公益活動、投入推動捐血已有許多年。這樣長久在地方上的默默耕耘,總會多少影響到其他人。
 
       如彰化縣的竹塘鄉是個人口僅一萬多人,老年人口就占了四分之一的小地方。從109年開始,竹塘鄉團委會會長開始舉辦捐血活動,一年三次,每次都有一百多袋的好成績;無獨有偶,溪州鄉亦開始結合資源自辦捐血活動。彰化縣團委會與團友會自然也十分樂見有愈來愈多人響應號召,捐出熱血。
 
       捐血是他們在地方上長年推動的公益服務中的一小部分,但他們為此所付出的心力,卻已十分讓人敬佩。也希望這樣的精神會影響到愈來愈多的人,和他們一同加入捐出熱血的行列。
 
113年2月竹塘鄉團委會詹雯雯會長推動下開始舉辦捐血活動,現場有許多義工前來支持。
 
112年於二林舉辦捐血活動。
 
112年於員林舉辦捐血活動。近年來彰化縣團委會的捐血場次時常辦在員林,因為火車站內就有捐血室,十分方便。且由於火車的易達性,鄰近鄉鎮大村、埔心、溪湖、永靖、社頭、田中、花壇等地的民眾都能直接搭火車來捐血。
 
113年於彰化火車站舉辦捐血活動,時任團友會會長黃瑞霖(左)響應號召,捐出熱血。
 
 
瀏覽人數:325
最新異動時間:2025/04/12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