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救國團雲林縣團委會:滿懷熱情活力走在推動捐血的路上
 
採訪撰文/蘇曇
照片提供/救國團雲林縣團委會
 
救國團長期在捐血活動中默默耕耘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至少我們曾經擁有過。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三、四十歲以上的人,對這首救國團的經典歌曲〈萍聚〉大概都不陌生,聽到熟悉的旋律,也很容易回憶起救國團當年舉辦給學生及青年朋友參加的各項活動。
 
      但根據救國團雲林縣團委會總幹事林志榮所言,救國團開始辦捐血活動的時間其實也相當早,幾十年前就時常在各大社團辦捐血,或人力不足時前往支援。
 
      林志榮從學生時期開始就在救國團工讀,而後成為志工,再到後來加入救國團擔任幹部,他回憶當初的狀況是:「救國團其實很早就有在辦捐血,那時候比如某間廟、某個社團想辦捐血活動,但是人力不夠,或是希望我們幫忙協助整體規劃,我們就會去幫忙,因為我們在各鄉鎮都有人力嘛。但當時不一定有登記為主辦或協辦單位,早期主要就是協助的角色。」
 
      直到105年10月,當年為了慶祝31號的救國團團慶,有了「萬人捐血」的構想;107年開始正式提出「義工有愛,熱血台灣」的主題。此後救國團在各縣市擴大辦理捐血活動,也才有了愈來愈多主辦單位為「救國團」的捐血場次。
 
雲林鄉親熱情相挺,締造年年破兩千袋好成績
 
      而雲林縣團委會,在近五年來更是每年都舉辦十幾、二十場捐血活動,即使疫情期間也不曾停辦,每年都有兩千多袋的好成績。去(113)年總捐血量甚至達到2,957袋,非常可觀,也是時常接受捐血績優表揚的團體。
 
      雲林縣採取下轄各地區團委會每年自行決定要辦的場次數量,再上報給雲林縣團委會統整的模式,如土庫鎮團委會有時一年就會認領8場捐血活動。當地企業與民眾對參與捐血活動的熱情,從可觀的場次與捐血量上便可見一斑。
 
      新冠期間,許多單位都提過舉辦捐血活動特別艱難,不僅內部工作人員可能有被傳染的疑慮,更困難的是如何宣傳,才能讓民眾放下擔心出門捐血。且活動中就連買水及食物、借廁所等有時都不方便,但雲林縣團委會在新冠期間並沒有減少捐血場次,甚至加辦。
 
      林志榮表示:「新冠期間的確有很多活動都停辦,捐血反而是那個時期比較好推動的公益活動。而且我記得那時常常有缺血的新聞,所以反正我們也有很多事都不能做了,不如就來多辦幾場捐血。長年做服務工作的,遇到各種狀況應該都很習慣了,那時候反正就是口罩戴好,無所畏懼。加上我們的義工都是來自各行各業的在地人,臨時遇到什麼狀況也都好解決,就不覺得有那麼困難。」
 
113年10月土庫鎮團委會舉辦的捐血活動。土庫鎮一直是雲林縣非常踴躍舉辦捐血活動的地區之一。
 
113年3月元長鄉團委會舉辦的捐血活動,紀念品是很具有雲林在地特色的農產品與盆栽。
 
雲林縣團委會幹部捐血趣談及經驗分享
 
      家在桃園的林志榮坦言,自己因為個人因素,並不算很常捐血,但每次捐血,都會記得要「把熱血留在雲林」。像他太太是長年時間到了就會固定去捐血的人,常常會邀他一起去,但他總是必須拒絕。因為各地區團委會都很樂見雲林縣團委會的幹部們在捐血時來共襄盛舉,如果「厚此薄彼」,多少會被問說「怎麼只在那邊捐,怎麼不來我們這邊捧場」。但雲林縣下轄的地區團委會多達22個(含各鄉鎮市團委會、工青隊及真善美聯誼會),為了盡可能義氣相挺,有時甚至需要把500cc的血量分成兩次捐,以便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盡量讓大家皆大歡喜。「如果我們有去現場捐血,他們會很開心。」這算是雲林縣團委會的幹部們關於捐血十分有趣的困擾之一。
 
救國團雲林縣團委會總幹事林志榮於古坑捐血。
 
      另一位服務組的組長陳綉萍則分享,服務組負責的主要是團內教育訓練及舉辦各種公益活動時的輔導工作,原本她也曾興沖沖地想要挽袖響應捐血,卻沒想到竟然因此意外發現自己的身體問題。「當時我在彰化縣團委會那邊服務,義工在辦捐血活動,我就想說要把我的袋數留給他們,不然我也來捐看看。結果我第一次挑戰捐血,竟然就因為血壓太高而沒辦法捐,那時候我才20幾歲耶……」
 
      這件事也讓陳綉萍接收到身體發出的警訊,在那之前毫無徵兆,但因此進一步到醫院檢查後,及早發現了一些問題。雖然後來她因此一直都無法再捐血,但她仍很鼓勵大家多多參與捐血,沒問題的話可以幫助到別人,有問題的話能及早發現,對自己也是一件好事。
 
      「我想說,真的就是幸好我有去做公益,才會發現我的身體有狀況。」陳綉萍不無慶幸地說。
 
救國團雲林縣團委會服務組組長陳綉萍因捐血而及早發現自己身體的問題,也十分鼓勵大家一起來捐血。
 
沒實現的榮譽假換來持續捐血的習慣
 
      服務組的另一位組員陳欣湄,則是捐血的常客。她的家人都有捐血習慣,而她自己在軍中時,也因為榮譽假而開始捐血。「我第一次捐血,那時候好像有缺血,軍中就說捐血可以有榮譽假,我為了這個捐出第一次的血。」她接著補充:「其實那一次也沒有放到榮譽假啦,因為軍醫沒有上簽,大家那次就都白捐了。」
 
      雖然首次捐血沒有真的換來期待的榮譽假,但體能極佳,又是柔道教練的陳欣湄從此有了捐血的習慣。來到救國團後,更是每年都會把捐血次數保留給自己輔導的單位,熱情參與他們的活動。身為少數可以捐到500cc的女性,陳欣湄說:「每次捐500cc,都會帶很多東西回家。像是米就會有兩袋,還有其他零零碎碎的東西,加起來就像去了一趟超級市場一樣。」
 
      關於持續捐血的動力,陳欣湄則率性地表示自己沒想這麼多,能捐就捐了。由於家人也都有捐血習慣,雖然如今不在同一縣市生活,回家相聚時還是會彼此分享捐血狀況。捐血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她生活中很自然的一部分。
 
捐血自然而然地成為救國團雲林縣團委會服務組組員陳欣湄(左1)生活中的一部分。
 
無論是捐血還是做公益都要滿懷熱情
 
      除了捐血活動、為人熟知的營隊活動,以及如社區大學一般種類繁多的各種課程外,雲林縣團委會一大部分時間仍投注在推行公益上。如社區環境整理、淨山、淨灘、弱勢捐助、關懷小農,或是將所得全數捐給弱勢團體的園遊會等,種類繁多,也時常協助縣政府舉辦活動。
 
      樂在服務之中,關懷弱勢不遺餘力。懷著和踴躍捐血的雲林鄉親們同樣的熱情,雲林縣團委會今天也依然在服務的路上。
 
113年5月於林內鄉的淵明國中進行生命教育宣導演出。
 
113年2月,於麥寮鄉為長輩們舉辦指紋按壓建檔活動。之後若長輩失智意外走失,指紋可用以確認身分。
 
113年1月,送食物箱給斗六市需要物資的弱勢民眾。
 
瀏覽人數:113
最新異動時間:2025/04/12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