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蘇曇
照片提供/陽光滿滿慈善協會
陽光滿滿慈善協會由慶璉集團創辦人王光彬於112年成立,其宗旨為「協助弱勢家庭、個人自立,讓陽光照亮社會角落」。原先如若身邊的人遇到急難或有急需,王光彬總是不吝伸出援手。成立協會後,他接觸到了社會各個角落中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也藉此邀請更多朋友一同來做公益、發揮愛心。
陽光滿滿慈善協會雖然是個還很年輕的單位,但於台中已有的捐血定點如三民捐血室、新光三越捐血車、海線捐血室,及其他捐血點舉辦的捐血活動,目前累計總募血量已達3988袋,成績十分可觀。
多方影響促成多個捐血點支援贊助
陽光滿滿慈善協會執行長蔣美齡分享,會開始舉辦捐血活動,實在是多方因緣影響交互作用下的結果。
協會一開始捐贈了復康巴士,而後打算捐贈救護車時發現,社會上真的有許多默默的善意與愛心,如台中每年想捐救護車的企業,就遠比救護車汰換所需的數量還多上許多。因此想捐救護車,還需要排隊等候。
後來在報章媒體中偶爾會看到缺血的新聞,經過新光三越時也會看到捐血車,再加上協會的會員們大多已過中年或步入老年,身邊難免會遇到有些親友、員工等因意外或疾病需要輸血的事故,知道血液至今仍無法用任何人工方式合成、製造出來,因此捐血的重要性無可替代,而向台中捐血中心詢問捐贈捐血車相關事宜。在得知基於環保考量,捐血中心正逐步減少傳統需加油的燃料型車輛,而改以電車或油電車取代,而油電車需配合接電樁設置,基本上會在固定巡迴捐血點設置,生出了「那或許可以試著在定點協助舉辦捐血活動」的念頭。
做公益的單位或許總會面臨這樣的狀況:世上永遠不缺需要幫助的人,但重要的是先評估自身能力,做自己能做到的事。蔣美齡就說:「我們第一次是在三民捐血室辦捐血,在動員、現場學習過後,感到這個方式是我們的人力、物力做得到的事,也很有意義,所以覺得可以往這個方向來做做看。」
後續團隊由於時常經過新光三越,覺得在人潮聚集的地方辦捐血,或許可以發揮更大的效果,於是也偶爾會在新光三越捐血車舉辦捐血活動;而後又得知位在梧棲的海線捐血室即將開幕,正巧協會理事長夫人便是土生土長的梧棲在地人,於是也不時在海線捐血室舉辦捐血活動。並會在一些協會人力不便抵達的捐血場次,以及附近里長舉辦捐血活動時,盡量贊助物資。
蔣美齡提到,理事長給捐血項目初步定下的目標是「先達到一萬袋再說」。為此,團隊很努力地在朝這個目標邁進。
113年10月,陽光滿滿慈善協會於海線捐血室舉辦捐血活動。
113年11月,陽光滿滿慈善協會於台中新光三越捐血車舉辦捐血活動。現場民眾十分踴躍,當天也達到了260袋的好成績。
從宣傳到活動舉辦,每個環節都用心
認養點多且分散,代表協會在宣傳時也需多費點心力。提到這點,蔣美齡非常感謝在座的兩位小祕書趙雅琳與葉逸婷,除了知會里長、張貼海報外,還協助使用網路宣傳。年紀才二十多剛三十歲的她們,為了將在不同捐血點的捐血資訊有效地發布到各個地方,加入了不少網路上的地方社團。
「能夠動員更多的人,就能幫助更多的人,自然是我們樂見的;同時每次舉辦捐血活動,協會的工作人員、志工等都會在那邊待上一整天,自然是有愈多的人來,我們愈高興。」而協會也希望藉由這樣的活動分享更多的祝福。「所以我們在紀念品準備上也會用心,希望讓來參加的人覺得,我做了好事,馬上就得到了一個祝福的心意。」
不過隨著活動宣傳愈來愈成功,在活動過程中也會碰到各式各樣的狀況。比如當排隊的人愈來愈多,有些人早上來之後沒辦法在早上捐到血,只能放棄離開,當然也會讓工作人員深感遺憾。其他像是在新光三越的捐血點常見民眾等待時去逛百貨公司,回來後就過號只能重排的情形,他們也很認真地和捐血中心商量出解決方法,希望能盡力讓每一個滿懷心意前來的捐血者都滿意而歸。
一群樂於捐血的人,一起招攬更多人來捐血
當天受訪的執行長蔣美齡,與祕書趙雅琳、葉逸婷三人其實也都是捐血人,蔣美齡分享,從前經過捐血車時,也有幾次想要響應,但都因為血紅素不足而無法捐血。「奇妙的就是,在協會辦捐血活動大概一年之後,畢竟我自己一直在辦這類活動,還是會想要再去試試看體檢能不能通過,結果就可以了!真的很開心,自己的血液也能有被需要和被利用的機會。」
而且,她身邊有不少並不排斥捐血,但一直以來可能不常注意到何時何地可以捐血的相關資訊,因而一直沒捐過血的朋友,在知道協會舉辦捐血活動後,都開開心心地來了。甚至還有人是帶上兒子、女兒及媳婦,一家人浩浩蕩蕩地來捐血的。
祕書趙雅琳則是高雄人,她早在高中時就開始捐血。「當時高雄的前鎮捷運站裡就有一個捐血室,旁邊還有讀書室,我們同學一起去唸書的時候都會看到。剛好有個同學有捐過血,她就找我一起去。我們假日去唸書的時候,如果遇到可以再捐血了,就會去捐。」
大學時,有捐血車來到校園的話,她也很樂意共襄盛舉。直到現在自家協會一年舉辦多場捐血活動,當然更要捧場啦。
另一位祕書葉逸婷,同樣是高中時就開始捐血。當時她在學校裡,因為覺得這似乎是件可以幫助人的不錯的事情,就大大方方地去捐血了,也同樣是後來斷斷續續一直保持捐血習慣,直到現在會在自家場次捐好捐滿。
蔣美齡說:「現代社會大家都很忙,我覺得有時候不是不願意做,而是沒有碰到適當的時機。通常如果知道捐血活動的相關資訊的話,很多志工也很願意分享給家人朋友來一起做好事。所以我覺得是剛好有這樣的機會,然後讓他們知道什麼時間辦很重要。」
協會的不少志工,或慶璉集團的員工,也是在協助活動舉辦的過程中,終於鼓起勇氣,有了第一次捐血的嘗試。協會有個快65歲的會員,在一次捐血活動中說道:「這是我人生中最後一次捐血,我要趕快把握。」捐血活動對平時沒什麼機會碰面的協會會員們而言,有時就像個親切的小小聯誼會,大家來這裡一起做好事,也見個面聊聊天聯絡感情。這樣的點點滴滴,對三人來說,都是辦活動過程中的動人回憶。
114年1月,陽光滿滿慈善協會於寶積林居士林舉辦捐血活動。圖為協會執行長蔣美齡捐完血後在車上休息。
陽光滿滿慈善協會為需要的人送去溫暖
除了捐血活動外,目前協會的重點項目還有與寶島眼鏡合作,名為「光亮新視界」的台中及南投地區經濟弱勢學童免費配鏡計畫,以及和協會鄰近的南屯及西屯區區公所及里長配合的急難救助和扶助弱勢兒少。
蔣美齡說:「我們救助的對象,主要是透過各里里長了解。有些人也許不符合政府的中低收入戶補助資格,但又可能的確遇到需要幫助的狀況。看看在這樣的時刻,我們有沒有機會去提供一些善心的溫暖。我們可能也沒有辦法滿足他整個家庭的需要,但只是希望能讓他們感受到社會上還有溫暖,藉由這樣一點點的心意,希望他們不要因此失去努力生活的鬥志。」
陽光滿滿慈善協會盡自己的力量,為這社會需要出錢出力、需要關懷的角落送去暖意。讓人不禁覺得,如果有一天這個社會真能「陽光滿滿」,那一定是因為每個人都做自己能做到的善事,都先成為了一個小太陽的緣故吧。
113年陽光滿滿慈善協會捐贈獎助學金與復康巴士,並接受台中市社會局局長廖靜芝(左)表揚。圖右為陽光滿滿慈善協會理事長王光彬。
「光亮新視界」經濟弱勢學童免費配鏡計畫與寶島眼鏡簽約後,於協會合影留念。
113年,陽光滿滿慈善協會在南屯區的國小捐贈獎助學金,小朋友則熱情地帶來舞獅表演。
113年10月,陽光滿滿慈善協會於台中市太平區進行里民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