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李佳芳
照片提供/高雄捐血中心
「我一直希望,自己是在黑暗裡面照亮他人的手電筒。你有需要、你在求救,而我出來支援,這樣做比較有意義。」說著這句話的,是在台南永福捐血室值勤十二年有餘的陳秀慧小姐。服務期間,除定時值班外,也會協助外出捐血活動、參與表揚大會、自發舉辦捐血活動、協助志工教育訓練、招募夥伴前往捐血月記者會幫忙等等。擔任志工同時,也曾經是志工們票選兼任台南志工隊的副隊長。每一項扛在肩上的責任,她都將其當成工作一般,悉心以待。
民國102年捐血績優表揚大會,陳秀慧(右1)於大會現場服務。
夜空中閃亮的星
金融業工作結束之後的她,有感於自身個性使然,與外界接觸較不容易,於是在退休之後,期許自己去當志工、因著例行的志願服務工作,強迫自己出門。起初,她就近報名台南文學館的志工,每周一到兩個時段,穿梭各展間、維護各展品。中途曾經長達一年時間離開志工工作、在病房照顧生病的媽媽,直至媽媽過世之後,她才重回文學館排班行列。也是在當時,遇到一個同時在文學館與捐血中心服務的志工夥伴,得知當時台南捐血中心很多志工同時離開,正缺志工新血,詢問她是否有意願加入志工服務。
她義不容辭地答應。
於是,每周三下午,在虎尾路上的永福捐血室,總會看到陳秀慧的身影。她時而協助捐血者量血壓、登錄資訊、回答問題、填寫問卷;時而維護現場設備、補充給捐血者的飲料與餅乾、從旁觀察捐血者身體狀況,彷彿護理師的小助手。值得一提的是,陳秀慧並非捐血人,對於醫藥衛生知識掌握有限。擔任捐血中心志工初期,不太清楚捐血規定,符合能夠捐血的要件。面對如此困難,她反而勇於向護理師請教,積極解答民眾的疑惑。隨著值勤次數日漸增多,捐血知識逐漸累績,與捐血人互動也日益駕輕就熟。即便現在的捐血室已貼有公告,提供民眾初步評估自己的捐血條件,她依然會熱心地陪伴民眾走向護理師。
「感謝這些捐血者願意讓我服務。也謝謝這些捐血者,若沒有你們,那些需要長期輸血的人、急需用血的民眾,也會很辛苦。」
然而,並非所有捐血者都大方接受志工的好意。每位捐血者個性殊異,有時面對志工主動協助,對方反而表示能夠自己來。志工工作意在服務他人,陳秀慧有時遇到這樣「熱臉貼冷屁股」的情境,不但不因此感到灰心,反而在退居一隅的同時,持續觀察捐血人、確認對方身心狀況。每個值勤時刻皆盡心力的她,不免有力有未逮的時刻。她回憶,當志工過程中,總不免會遇到無法出勤的情況,由於捐血室值勤志工一個時段只有一位,自己的缺席似乎意味著他人會因此而忙碌、負擔加重,責任心衍生的愧疚感,往往讓她心理有疙瘩。但她轉念一想,如果身體不舒服而硬要值勤,反而可能因此影響他人;有其他事情在身、心有旁騖的情況下,也無法好好服務他人。「當志工,首要必須是照顧好自己的狀況,這樣值勤時也才能專心且負責。」擔任志工其間是如此,任副隊長一職時亦如是。
民國103年捐血績優表揚大會,陳秀慧(右4)及志工們與時任理事長葉金川(中)合照。
熠熠星光,點亮黑暗
有別於其他組織,捐血志工隊的架構較水平、職務較無明顯區分,幹部同時也需要服勤。因此,身兼副隊長一職,值勤時候服務捐血人、亦須額外抽出時間服務志工隊的夥伴。正副隊長彷彿志工的保母,活動舉辦時需要提早到、協助志工的培訓課程、安排館外的旅遊與參訪等。事務看似多且繁雜,但陳秀慧卻覺得「幹部事情其實不會太多」而樂此不疲。她說,只要體力上還可以,就不會想離開志工職務。
相較於成為一群有手電筒的人裡的其中一個光點,在群體之前,陳秀慧更希望自己出現的時機能是關鍵時間。誠如當年,適逢捐血中心招募志工,義無反顧地投入。她坦言,作為退休後第二個參與的志工團體,捐血志工更符合她退休後參與志工服務的理念。身體力行公益之外,她也以更大的、國家的角度看待志願服務一事:社會其實鼓勵退休人員當志工,如果多接觸人、讓腦筋持續運轉,比較不會有憂鬱症、也能減緩失智與退化。而今,持續服務逾千小時的她,每周依然定時出現在永福捐血室,十數年如一日地,笑臉迎接每位踏入捐血室的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