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被需要的感覺真好!」樂當創造耆蹟志工的藍高玉雲
 
採訪撰文/張郁梵
照片提供/藍高玉雲
 
       現代人崇尚自由,傳統大家庭同住一屋的情景愈來愈稀有,更別提四代同堂住在一起生活會是什麼感覺?「光是想像就讓人煩心!」如果你也這樣認為,不妨來看看藍高玉雲的故事,或許能讓你對大家庭的生活有不一樣的憧憬。
 
       今年78歲的藍高玉雲有傳統女性勤儉節約和吃苦耐勞的毅力,也有新時代女性愛自己、勇敢追尋實踐夢想的行動力。40歲開始捐血、50歲投入志工活動,二十多年來,她積極參與慈善公益,曾在捐血中心、台北馬偕醫院、總統府及啟聰學校擔任志工,也曾經客串協助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拍攝失智症宣傳影片,只要是對社會有所助益的事,她總是義不容辭,就怕錯過任何可以奉獻付出的機會。
 
       笑容可掬、行動自如的她,身材纖細、皮膚光亮,絲毫沒有八旬長者的老態龍鍾,說是「美魔女」一點都不為過,讓初次見面的記者驚為天人,採訪時忍不住伸出大拇指誇讚。「哎呀!」被誇獎總是特別開心,但儘管笑得合不攏嘴,藍高玉雲還是不好意思地揮手說道:「外表不會騙人,但我的心永遠停留在年輕的時候,不然永遠跟不上時代,觀念一直在改變,要跟年輕人相處,就必須先改變自己的心態。」
 
四代同堂的美好,一家都是捐血人
 
       和大多數的樂齡長輩一樣,藍高玉雲的作息非常規律。每天早上五點鐘起床後先慢跑一小時,接著就開始一天的例行工作,不管是打理家務或出門做志工,她都用心看待、認真負責的完成每件事,把日子過得多采多姿。最讓她窩心感恩的是,小孩雖然都已成家立業,但還是選擇在父母身邊同住一堂,守候彼此,在講求個人化的現代,過著大家族生活,實屬難得。
 
       藍高玉雲每天都會為全家人準備晚餐,等年輕人下班回家後即可一起享用。吃飯時間,一家十口圍成一桌,就像除夕吃團圓飯,餐桌上總是充滿歡笑聲。只要想到每次菜端上桌後,家人們吃得津津有味的畫面,她就覺得好有成就感。不過,由於生性節儉,藍高玉雲總是習慣等到大家都吃飽喝足後,才最後一個上桌吃飯,「不想浪費,就吃剩菜剩飯,可以留到明天的我就留,不能留的我就自己吃掉。」
 
       自從公婆往生後,藍高玉雲便成為全家的核心人物。如今,每個禮拜四都是她例行的志工服務日,上午先去總統府擔任導覽志工,下午再去台北捐血中心服務。在她的影響下,全家對公益不只認同更是用行動支持;不僅先生、小叔、小嬸都是長庚醫院的資深志工,兒媳也隨同她加入捐血中心做志工,孫女雖小但在耳濡目染下,也從小學五年級就開始在總統府當小小志工。
 
有藍高玉雲拋磚引玉,先生、兒子、媳婦和孫女都是定期捐血人,婆媳倆人偶爾還會相約捐血。
 
       「捐血志工是我第一個參加的志工活動!」談起從捐血人變成捐血志工的因緣,藍高玉雲回憶,初次捐血是在民國78年,當時她在電視跑馬燈上看到缺血訊息,心想自己身體壯的跟牛一樣,「既然捐血可以救人,不如就去試試看吧!」由於婆家觀念傳統沒此概念,起初藍高玉雲並未告知家人,直到捐了十次以後,捐血中心寄來感謝狀,才讓捐血這件事曝光。
 
       家人雖然心疼,但「我跟他們說,捐血至今,我的精神、健康都比以前更好,足以證明捐血真的是百利而無一害。」此後,她每次捐完血,婆婆就會很貼心的幫她食補,無意間也增進婆媳關係,兩人感情也因此變得更加緊密,讓她忍不住笑虧,「捐血真的是一舉兩得。」
 
       也因為她持續捐血的親身見證和鼓勵,先生、兒子、媳婦和孫女都相繼加入捐血行列,全家都是定期挽袖的捐血人。藍高玉雲還記得,兒子主動提議說要捐血,結果第一次捐完,扎針的手臂都瘀青了,讓她在旁邊看了心疼不已,不敢再鼓勵他捐血,沒想到事後兒子竟主動表示要再捐,「可能是體質的關係,他第二次捐完還是瘀青,但到現在也捐了六十幾次,都捐全血。」語氣中透露出為人母的驕傲,後繼有人,現在最需要的就是將這股捐血救人的精神,繼續向下傳承給年輕人了!
 
       有了母子倆做領頭羊,媳婦和先生也跟著捐血,偶爾藍高玉雲也會相約媳婦一起捐血,全家連小孫女都是捐血人,讓她備感欣慰,「主要也是希望能讓晚輩有這種觀念,要有幫助他人的慈悲心。」家人間雖因工作和作息很難有機會湊在一起捐血,但只要有機會,最常聊天的話題,總離不開誰的捐血日到了,彼此互相提醒要注意飲食、不要熬夜,一家人有了共同要完成的捐血大事,也讓家庭更有凝聚力。
 
       65歲屆齡最後一次捐血,那年剛好碰上西堤舉辦「2013愛要延續,挽袖公益捐血活動」,藍高玉雲一家三代同堂代表台北捐血中心的捐血家族出席宣導記者會,也為自己230次的捐血紀錄畫下完美句點。
 
民國102年,藍高玉雲65歲屆齡最後一次捐血,累計總捐血次數達230次。
 
可以付出的人,最有福!
 
       在固定捐了幾年後,某次藍高玉雲在捐血時,恰巧有志工來服務,「他們就是來關心,問你需不需要喝水、吃餅乾?」有如親人般的關愛,讓她備感溫暖,默默在心中暗許:「被關心的感覺真好!我應該也可以!」於是,在詢問志工了解服務內容後,藍高玉雲便主動索取申請表報名,並在民國87年完成培訓,加入台北捐血中心志工隊的行列。
 
       藍高玉雲性格開朗、樂觀,認真負責、待人謙虛有禮的服務態度,深受大家愛戴,也因為她做事組織能力強、很有效率,在捐血中心志工隊,不僅連任兩屆分隊長,也負責新進志工的見習服務,頗受好評。
秉持著「歡喜做、甘願受」的心情服務社會,藍高玉雲固定於關渡捐血室服務與接待捐血人,有時遇到捐血中心缺血,她也會到捐血車作宣導活動。如果志工夥伴在服勤時遇到困難,她也不吝於協助並與其分享經驗,周圍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她的快樂及熱忱。
 
民國94年藍高玉雲(左2)在關渡捐血室志工服務情景
 
捐血中心缺血宣傳活動,藍高玉雲(左)也到捐血車服務捐血人。
 
       在擔任捐血志工的過程中,藍高玉雲更加愛上服務人群的喜悅,尤其是在跟捐血人互動時,常常都能享受到對方感謝的眼神,「這種付出、被需要的感覺真的好棒!」讓她更加覺得志工這領域,不只是社會的好資源,本身又可學習和成長,而且「我應該還可以再做更多!」於是,在還有餘力可以付出的情況下,藍高玉雲投入馬偕醫院志工團隊,除了利用婚前在銀行工作的會計專長,至院內會計室貢獻所長外,每週也會撥冗跟著社福單位,送愛心便當給獨居老人。
 
       藍高玉雲說,有些長輩個性比較怕生、防備心重,一開始看到他們送餐過去的時候,都會刻意保持距離,不過送了幾次,彼此都熟捻以後,「中午時間快到時,爺爺、奶奶們就會自動在門口等,期待著我們的出現,可以有人聊天說話、噓寒問暖,聽他們嘮叨幾句病痛的無奈,更重要的是可以享受熱騰騰的午餐,每次看到老人家的笑容,我們也倍感安慰,覺得幸好我們有來!」
 
       雖然曾是在銀行服務的職業女性,但藍高玉雲家庭觀念傳統,20歲年紀輕輕結婚後,便辭職以夫家為重,善於和長輩相處的她,嘴巴甜、反應快,總是能逗老人家開心,「尤其聊到家庭觀念,很合拍,現在回想都覺得很有趣!」幾次送餐下來,她也和長輩培養出情感,只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有一次比較難過的是,這個禮拜送餐去,下個禮拜就說這個阿嬤不用送了,因為已經走了,聽到後難過萬分。」
 
       在馬偕醫院志工隊服務二十年,藍高玉雲瞭解病房經常會有需要援助的個案,所以「我都會跟馬偕社服室的人說,如果有特殊專案需要幫忙,可以跟我說,只要能力所及,我就會盡量幫。」
 
       有一次社服室通知有位二寶媽,因為罹癌住院請不起看護,平時肩背家庭經濟重擔的先生只好自己請假照顧,也陪著太太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家裡也因此頓失收入繳不起醫療費,偏偏政府補助金一天只有一千五百元,「這樣不夠,我聽到以後就跟他們說沒關係,我先放五萬在這裡,花完了再跟我說。」後來過不到一個月,這名二寶媽就因敵不過病魔與世長辭,讓藍高玉雲聽了忍不住嘆息,人生無常,要珍惜周邊每一位親朋好友。
 
       在醫院服務經常得面對生老病死,讓藍高玉雲更加把握當下,見苦知福,時時提醒自己要把身體照顧好,「患者因為病痛來到醫院,家屬常常很緊張、不知所措,有時候只要將心比心指引一下,他們就會很高興、很感謝你!」相比之下,不管是在總統府擔任導覽志工,還是在捐血中心做志工,接觸到的都是健康有愛心的捐血人,「那種感覺很不一樣!很多志工都是退休教授和校長,學識淵博,我只是做生意的什麼不懂,每次跟他們聊天都收穫良多。」
 
藍高玉雲和婆婆相處融洽,兩人還曾於民國96年榮獲基隆市模範婆媳獎。
 
四代同堂12人住在一起,感情依舊融洽緊密,在現代社會實屬難得。圖為民國97年,藍高玉雲一家四代開心參加「全國三代同堂孝親家庭」表揚。
 
       不斷地保持求知熱情、樂在學習的藍高玉雲,啟聰學校志工服務隊也是她另一個學習的殿堂。由於先生上了年紀以後,聽力退化,耳朵有點重聽,溝通上比較困難,為了不讓另一半感到孤獨無助,藍高玉雲主動提議陪他到啟聰學校學手語。
 
       在陪伴上課期間,藍高玉雲深深感受到弱勢家庭父母的辛苦和偉大,啟聰學校除了聽障生還有多重障礙學生,需要父母或志工幫忙照顧陪讀,她想:「乾脆就留下來當志工吧!搞不好可以讓手語進步更快!」
 
       她用心的安排和陪伴讓全家感動不已,夫妻倆認真學習,日常生活中偶爾會用手語交談,尤其每當夫妻倆想說悄悄話時,就會用手語當暗號,兩人一起在家比手畫腳,少了自卑,更多了生活上的樂趣。夫妻相扶持逾50年,鶼鰈情深,更令人動容。
 
最難忘的結婚50週年紀念日
 
       民國108年3月8日,「藍天白雲號」血液運送車於台北捐血中心前舉辦捐贈儀式,藍高玉雲和先生一起笑著將鑰匙交給台北捐血中心洪正昇主任。「捐血液運送車是一個心願!」原來藍高玉雲在得知,只要一百萬就能捐一台後便心動不已,無奈當時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她偷偷在心裡發願:「等到哪天有餘力時,一定要捐一台,後來和先生提,沒想到就實現了!」於是,在擔任捐血志工滿二十年、捐了無數次空血袋後,藍高玉雲特別選在和先生藍文仁結婚紀念日這天舉辦捐贈儀式。
 
       「先生姓藍,是藍天,我是白雲,選在結婚50週年紀念日是想說可以留做紀念,運血車上的畫板還是兒子設計的呢!」笑著解釋「藍天白雲號」的來龍去脈,藍高玉雲很感謝家人全力支持做公益,「先生還會問說什麼時候要再捐第二部,捐血中心十年淘汰一次,血液運送車捐到現在也快六年了,應該很快就能再捐了!」
   
在做了二十年捐血志工後,藍高玉雲和先生商量捐了「藍天白雲號」血液運送車,並選在結婚50週年紀念日舉辦捐贈儀式。
 
       「其實,我們家不是非常有錢,但我總覺得可以付出是一種福報,我們有多出來的能力真的比人家幸運,所以我做得很高興,這個高興是用錢絕對買不到的!」投身志工服務多年,家人不僅絲毫沒有對她出錢又出力的付出熱忱口出怨言,甚至還感染了她志工服務的快樂和成長,感情更加緊密融洽,先生還曾經開玩笑說,三月八日娶了一位三八老婆才會如此,花錢也那麼開心。
 
       「當志工,是一種不設限的學習過程。」開口就是金言佳句,在服務的路上,藍高玉雲不斷精進、充實自己,「活到老,學到老」是她的人生觀,為了提供更好的服務品質,她很樂意參加志工學苑課程訓練,不論是基礎、成長、領導等皆已獲證書,同時對於捐血中心各項團隊會議及教育訓練都積極參與。
 
       她侍奉公婆、照顧孫女樣樣行,在大家的心中是一位好媳婦、好老婆、好媽媽,是一位有智慧的女性。藍高玉雲總是用心地扮演好每個角色,曾榮獲基隆市婦女會模範婆媳、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金牌媳婦、志工服務單位頒發各種績優服務貢獻獎、台北市政府優良志工金鑽獎、内政部志願服務績優金牌獎、中華民國志願服務楷模金駝獎,當選全國好人好事代表實至名歸。
 
       雖然已達捐血年齡上限不能再捐,但藍高玉雲仍不忘發揮自身影響力,鼓勵更多人捐血,孫女在滿17歲後成為捐血人,未來也會將這股捐血救人的精神傳承下去,在公益的路上繼續前行,努力成為可以向社會傳遞溫暖的人!
 
65歲屆齡最後一次捐血,剛好碰上西堤舉辦捐血活動,藍高玉雲一家三代同堂受邀出席共襄盛舉。
 
瀏覽人數:3606
最新異動時間:2024/06/01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