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整理/張郁梵
照片提供/台灣血液基金會、台北捐血中心
說話聲音宏亮、邏輯條理分明,陳淑麗是早期台灣經濟起飛時首代名模之一,20歲被設計師王碧瑩發掘,以模特兒的身份出道,34歲轉型拍戲,在演藝圈載浮載沉多年,終於在民國75年出演中視連續劇《上錯天堂投錯胎》一砲而紅。當時人人勸她該打鐵趁熱去作秀賺錢,但她卻一頭栽進公益活動,在演藝事業最巔峰的時候,與孫越攜手為公益奔走,如今人們提起「陳淑麗」這個名字,已不再只是「一代名模」而已,還多了「終身志工」的稱呼。
捐血讓自己覺得有價值
頂著明星光環,投入志工及社會公益四十多年,陳淑麗初次捐血是在民國75年時,當時她正逐漸從流行服裝的伸展台轉戰演藝圈,有天在華視錄影錄到一半,突然莫名其妙停棚,不明就裡的她才在劇組人員的說明下得知,捐血車剛好開到華視,公司廣播鼓勵員工捐血,於是大家呼朋引伴,一個拉一個,跑到停在大樓外面的捐血車捐血去了,她也因此被拉上車,跟著捐出人生第一袋熱血。
陳淑麗回憶,第一次捐血是跟著大家一窩蜂跑去捐,並沒有想太多,只是因為當時已經在拍戲小有名氣,所以工作人員看到她上捐血車都興奮地不得了,讓她一瞬間有種「原來我去捐血,可以讓大家這麼歡樂」的感動,更令她意想不到的是,自己在看到大家快樂的反饋後也覺得很開心,這種雙重的喜悅,讓她在初嚐滋味後難忘不已,從此只要時間允許,她總會撥冗到捐血中心報到。
起初,陳淑麗只是心血來潮想到才捐,對捐血這檔事並不以為意,直到某天她在家裡收到台北捐血中心寄來的感謝函,上面清楚記錄著她捐的血在哪一天被使用了,才讓她意識到自己不經意的舉手之勞,真的可以幫助到人,也讓她第一次深深覺得自己是一個有用的人!
陳淑麗說,從小爸爸媽媽都期望她長大後能有一番作為,但她成績並不出色,從當模特兒到走進演藝圈,似乎也沒有大紅大紫過,想結婚卻嫁不了人,感覺人生好像就這麼過了。以前拍戲當模特兒都不覺得自己對社會有所貢獻,只是為了工作餬口飯吃,頂多偶爾捐個小錢回饋社會,直到看見捐血中心寄來的用血通知,她才恍然大悟,原來要做個有用的人並不是那麼困難,只要伸出手臂捐血就可以!
為捐血刻意運動增重
激動之餘,她也下定決心要成為定期挽袖的捐血人,只要兩個月時間到了還沒捐,她就會渾身不對勁,有種事情沒做完的感覺,想要趕快捐血,希望能盡量維持每年1000毫升的捐血量。然而,演藝圈的生活相當忙碌,經常日夜顛倒地不停工作,作息不正常,貧血是家常便飯,也因此,陳淑麗常因血色素不足而被拒於門外。
某次,陳淑麗大老遠跑到南海捐血室想捐血,卻被護理師告知無法捐,不死心的她不停盧工作人員,拜託他們通融一下,但還是被婉拒,不行就是不行,她這才明白捐血不是件簡單的事,想要捐血救人,前提是必須先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鐵了心要捐血的她幾天後再跑一趟,沒想到血色素依舊不足,她還是捐不了血,結果她就這樣連續跑了好幾趟,直到第八次血色素符合標準,才完成再次捐血的心願。
後來,陳淑麗跟孫越分享這件事,直說自己屢試屢敗,八次才捐血成功的不懈精神,和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沒什麼兩樣。孫越看她如此熱衷,就帶著她擔任義工,一起為捐血活動代言。
為了不重蹈覆轍,同時也為做義工積攢體力,陳淑麗更加注重健康,盡可能維持正常生活作息,以前當模特兒鮮少運動的她,也從上健身房跳有氧操開始,慢慢變成練瑜伽,甚至還會不定期和朋友專程跑到印度進修瑜伽課程。飲食上也會特別注意,捐血中心工作人員建議她,素食者可以多吃豆腐和柑橘類食物,陳淑麗乖乖照做,果然成功補鐵,捐血不再被打槍。
早期分離術捐血的分離機是雙臂式的,女生體重必須滿50公斤才能捐,但陳淑麗的體重一直在48~50公斤之間徘徊,在得知兩個禮拜可以捐一次血小板,等於每個月有兩次助人機會後,她便在強烈的使命感驅使下,每天努力加飯,尤其捐血日前幾天更加使勁吃,常常在吃飽飯後散步,等到消化吸收後再多吃一點,一步步邁向更健康的自己,也因為這樣她才能夠如期捐血。不過,後來改成單臂式分離機後,體重至少要60公斤才能捐,陳淑麗雖然懊惱,卻也追不上,只能改捐全血滿足捐血心願。
陳淑麗自豪說道,「因為吃素,我的血液流動快,有好幾次我已經捐完了,一起上機台的人還在旁邊慢慢滴,加上平時努力運動,所以我的血液循環很好。」語氣中不自覺地流露出小小的得意。
相差二十歲的公益雙胞胎
回想起四十年公益生活,陳淑麗形容和孫越就像是一對默契十足的公益雙胞胎,雖然相差二十歲,但兩人當年都正值血氣方剛的年紀,想到什麼就馬上做的個性一拍即合。她常戲稱自身為孫叔叔的「跟屁蟲」,跟著對方的腳步,一起從電視螢幕走進菸害防制的公益志業,並一路從戒菸、骨髓捐贈到宣導捐血,「孫越是第一個出來宣導捐血的藝人,而我是第二個!」對她來說,孫越就像是父親一樣經常護著她,會開車接她一起去做公益,經常一個禮拜一起出席三場活動。
每年暑假和寒假過年前夕,陳淑麗和孫越會把時間留給捐血中心,在這段最容易缺血的時刻,使命必達地跟著捐血運動協會走遍大小鄉鎮,鼓勵民眾出來捐血,只要哪裡有新的捐血據點成立,他們總會義不容辭出席開幕記者會,從偏鄉地區到金門、馬祖,從捐血人變捐血義工,宣導捐血運動不遺餘力。
兩人在公益的路上全年無休,也會特別安排把母親節前後的工作檔期留給宇宙光,九月開學後則會跟著董氏基金會進入校園,宣導菸害防制,期間還會不定期穿插其他公益行程,幾乎一整年都在為公益活動奔走。雖然忙碌,但陳淑麗心中卻有股說不出的踏實感,甚至認為生命本該如此,沈浸在付出歡喜中的她也因此不在盲目等待婚姻,並在拋開對家庭生活的嚮往之後發現,原來世界如此寬闊,可以做的事情還有這麼多。
台灣捐血事業40週年慶祝大會,時任衛生福利部長邱文達(中)感謝捐血終身志工孫越及陳淑麗。
不像現在常有明星大張旗鼓地號召演藝圈齊心做公益,早期很少有藝人願意投身志工活動,秉持著「一加一大於二」的原則,孫越和陳淑麗在公益路上交出亮麗成績單,包括器官捐贈協會、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聯合勸募協會、董氏基金會、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玻璃娃娃關懷協會草創之初,都有他倆奮鬥的身影。「大家都認為我們是連體嬰,常常看到我或他都會問對方在哪裡,我也很榮幸有機會能跟孫叔叔,在那個年代共同完成很多事!」
她和孫越搭檔的終生義工雙人組,積極發揮自身的社會影響力拋磚引玉,鼓勵更多人支持並響應公益,不僅開啟藝人推廣公益行善的先鋒之氣,也成就不少公益團體。看著許多演藝圈好朋友陸續跟隨腳步挺身而出,陳淑麗更加堅信,當年決定和孫叔叔相伴做志工是正確的選擇。
我們正在等妳捐的這袋血!
民國78年開始茹素,陳淑麗最難忘的捐血回憶,是某天她又到南海捐血室捐血,工作人員特地跑來跟她說,她們正在等她捐的那一袋血。「怎麼了嗎?」陳淑麗聽得滿頭霧水,原來有個茹素的老阿嬤隔天要開刀,但她堅持一定要輸素食者捐的血才肯接受手術。她捐的那袋血,也許剛好可以派上用場。她當下心想:「天哪!竟然有這麼巧的事。」
陳淑麗還記得,當天她一捐完,那袋血馬上被送去檢驗,工作人員還說:「順利的話,明天這袋血馬上就有人用了!」那一刻,陳淑麗興奮到快跳起來,在獲知她捐的那一袋血竟然如此被需要,更讓她再一次發現自己的價值。
由於捐血觀念尚未普及之時,血液存量有限,為了鼓勵民眾踴躍捐血,捐血運動協會祭出成功完捐者可享有優先用血的福利。某天,大姨打來告知小孩發生車禍,但醫院血庫存量不夠,焦急地問能不能用她的名字,「當然好啊!」陳淑麗接到電話後馬上答應。她說,以前都是別人需要她去幫忙,從沒想過有一天是自己的親人需要,而自己竟然可以幫到對方。
因緣際會在60歲成為瑜珈老師,「練瑜珈」是陳淑麗凍齡養生的不老秘訣,靠著每天勤練瑜伽,今年75歲的她,依然身材挺拔、容光煥發,絲毫沒有七旬長者的老態龍鍾。雖然已過捐血年齡上限不能再捐,但她堅持退而不休,持續和捐血運動協會並肩作戰。時至今日,做義工早已成為陳淑麗的生活重心,除了經常替公益活動站台,每年四月她也都會特地跟瑜伽教室請假,只為主持台北捐血中心為績優捐血人舉辦的表揚大會。
每年4月陳淑麗都會排出時間主持台北捐血中心捐血績優表揚大會。
106年4月19日陳淑麗主持台北捐血中心105年度捐血績優表揚大會。
為了保護逾齡捐血者的健康、降低捐血後發生不適風險的機率,規定是年滿65歲以上要捐血,得經過醫師面談評估,也因此,陳淑麗自65歲以後就沒能如願兩個月捐一次。她常分享自己的切身之痛,開玩笑說,上了年紀,捐血得看運氣,同時也以自身經歷呼籲民眾:「趁能夠捐血,好好捐吧!」千萬別像她到了捐血拉警報的年齡才後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