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謝易霖
有人說,你為世界做的事,總會點點滴滴回到自己身上。愈有年紀愈能感受這句話的含意,但我沒想到會是因為「捐血」而讓我有了認同感。我只是捐出身體必然代謝的血液,可能幫助了某些人,但最後幫助到我自己。去年底,「捐血」讓我正視生命,好好預備人生!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年近半百的我很早就注意到健康老化這件事,而且我現在還有個剛滿二歲的女兒,一定要有健康身體與生活,才能好好照顧小生命不拖累她。捐血的習慣讓我有意識的提早準備「第三人生」,有餘裕再次發展新生涯與新生活的熟齡歲月。感謝112年底那次的捐血,檢驗報告讓我發現「糖化血色素」異常的狀況,這是糖尿病的重要指標。太太是護理人員,也熱衷捐血,她看了報告提醒我說:「這不能再惡化下去了!」於是做進一步檢查,提早處置。這裡要特別說明的是,糖尿病患者口服降血糖藥物,病情控制穩定,仍可以捐血。
在太太的鼓勵下,在四十來歲時我重新加入捐血行列;每回捐血,工作人員都溫柔自信的展現專業,不論是捐血站或是捐血車,感受到自己是在賓至如歸的氛圍與明亮潔淨的環境裡,在這裡我挽起衣袖捐血助人。有能力捐血助人,是很歡喜的事,而我也同時被幫助了。每次護理師的面談和衛教話語我常放心上,平日就要注意飲食與作息才能讓自己更適合捐血。到了半百才當爸爸的我,透過這次例行檢驗報告,提醒我及早就醫,因為我的爺爺、父親都有糖尿病史,這一切讓我好好面對現實。
自得知檢驗報告異常後,我三餐調整成低醣飲食,對於飲食內容、順序、份量都更用心研究、實踐,更在每餐結束後一個半小時內做運動十五分鐘,並在每日另撥約半小時的時間做啞鈴訓練或是有氧運動,體重已經由82公斤降到現在(五月初)的67公斤;我也可以再完成標準的「引體向上」訓練,這使我有自信並且正向看待未來生活。我之前常想,捐出的血液流向另個人的身體,繼續這些血液的靈命,這是帶著祝福與愛的;現在我真實感覺這些祝福與愛也流向我了,更是充滿感恩的心!
定期捐血不僅可以救人,可以讓血液流動更順暢,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捐血也會檢測B肝、C肝、多項病毒核酸篩檢試驗、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等等,能定期追蹤身體狀況,算是小型的健康檢查。當然,這是因為要確保捐出的血液能保障受血者不會因輸血而感染疾病,並不是以捐血行為來做為檢測自己是否感染的目的。
因為捐血,讓我更加注重飲食與作息,提早部署健康下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