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回首捐血來時路
撰文/呂宗勇
 
       人生中開始留意且關心捐血,必須回溯到民國77年到80年期間,即是我的高中時期(衛道中學)。望著一位離鄉背井、義務奉獻、身形魁武的加拿大籍修士,每天辛勤做著垃圾分類、義賣郵票辦學、整理校園等,由衷對他產生佩服與好奇,更令我驚訝的是,他竟然還定期捐熱血,比台灣人更熱愛台灣,他就是所有衛道人口耳相傳的石修士—石伯男修士!捐血的種子也就在那時悄悄萌芽。石修士在台灣奉獻47載,總共捐血次數為152次(全血與分離術血小板),是當時台中捐血中心捐血最多的外籍人士,還曾當選晉見總統的績優捐血代表,接受李登輝總統表揚;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無私大愛精神值得成為台灣人楷模。
 
       猶記得自己第一次捐血是民國83年,在校園內舉辦的捐血活動,當初僅是抱著好奇心跟同學上車,寫完問卷、體檢、面談,一切皆順利通過,就在坐上捐血椅後,對眼前的景物,心頭突然一顫,「好粗的針頭啊!」當時身為學校柔道隊隊長的我也只能故作鎮定,讓瞬間靜止的時間與凝結的空氣恢復正常,最後捐血結束才發現原來是「自己嚇自己」罷了。
 
       大學畢業後,回到故鄉后里,工作地點在豐原。當初豐原捐血室位於圓環北路,捐血時間一到多會自動上門報到。但豐原捐血室裁撤後,看到捐血車才會想起捐血。不過此時對捐血的認知僅限於全血,而分離術捐血的部份緣起於豐原捐血室於104年再次設立後。
 
       護理師詢問:「血小板分離術的捐血時間大約會在90分鐘左右,而您固定捐全血數年,如果您血液數值條件符合是否有意願捐分離術呢?」心中猶然浮現捨我其誰之念,便從105年3月一直持續到今天了!
 
       道德經:「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是我奉為圭臬的一段話語,也是讓我排除萬難堅持捐血的中心思想。人體循環或是社會運轉順暢,必須仰賴器官間或人與人間的損餘補缺,方能各司其職,臻於圓滿;醫院眾多受血者有緊急需求,沒有假期,光是中彰投雲每天就需要1800袋血液,以維持7天安全庫存量,而能回饋於社會或許就是自己身上健康的血液。
 
呂宗勇先生從105年起定期捐分離術血小板。
 
瀏覽人數:1148
最新異動時間:2022/05/29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