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留瓊玉辦捐血,見證最溫暖的人情味
 
採訪撰文/蘇曇
照片提供/留瓊玉
 
       你知道雲林的褒忠鄉嗎?它是雲林縣內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行政區,但在這裡仍有許多熱心人士時常舉辦捐血活動。其中從110年開始,由身為慈濟人的留瓊玉每年主辦一次的捐血及造血幹細胞驗血建檔活動,更是熱鬧非凡。許多從外地來的熱心民眾及親朋好友的支持,讓留瓊玉主辦的捐血活動屢創佳績。
 
       很難想像,現在無論在任何場合,拿起麥克風就能侃侃而談直接宣傳的她,一開始其實是這樣的:「我第一年要宣傳活動的時候,好幾場都站在那裡直接哭出來。」不是因為辦捐血活動有多難,而是這些活動背後,有一段令她每每想起都要鼻酸的故事。

驟然離世的另一半,給家人留下永遠的錐心之痛       

       身為雲林子弟的留瓊玉,在台北讀書期間認識了先生。後來兩人一同讀了中醫,畢業後,留瓊玉因為剛好懷孕而沒有再進一步取得中醫師執照,先生則在成為中醫師後,和她一起回到雲林褒忠開了「永傳中醫診所」。不僅醫治病患,也長年辦理冬令救濟,扶助地方上需要幫忙的弱勢民眾。
 
       留瓊玉的先生是個仁心仁術的中醫師,她還記得當初診所要從褒忠其他地方遷到現址時,先生決定要把診所蓋得大一些。不是為了自家的享受,而是因為「來看中醫的很多人,都是長年受某種病痛所苦,往往愁眉苦臉。我想要讓他們覺得來看病是一件舒服的事,希望大家一進診所,就有一種連病都好了一點的感覺。」
 
       感情甚篤的兩人,在年過半百之後,開始稍微放慢工作腳步,計畫到世界各地去旅遊。然而就在一次快快樂樂地從歐洲回來之後,一切突然風雲變色。
 
       那是106年年底時的事情。「我們從歐洲回來沒多久,他就去東勢義診,結果只是把診療床拉起來,他的腰椎就突然斷了。」原來雖然工作極為忙碌,但身體還算健康的先生,突然入院後病情更是急轉直下。
 
       後來她才知道,先生罹患的是多發性骨髓瘤,從發病入院,到每天需要輸三、四袋血,再到撒手人寰,僅有大約半年時間。107年的5月,先生就永遠離開了他們。
 
女兒的勇敢與上人的啟發,激勵留瓊玉要為更多人做更多事
 
       對於一向關係緊密的這一家人而言,失去丈夫、失去爸爸的痛是難以言喻的。留瓊玉說,先生剛離世時,才國三的那個女兒因為住宿,不敢在宿舍哭泣,在極度壓抑之下,還曾請求她帶自己去看身心醫師。即使時至今日,女兒都仍不太願意提及父親過世一事。
 
       在悲傷與思念中,時間來到109年,這一年發生的事情,讓留瓊玉下定決心,自己也要來辦捐血及造血幹細胞驗血建檔活動,救更多能救的人。
 
       留瓊玉還記得,那是雲林的熱心人士張淑萍在朝天宮舉辦的捐血活動,女兒那年正好滿18歲。平時女兒非常怕血又怕痛,在活動之前還曾經認真地問她:「捐血會不會痛?」留瓊玉跟她說:「如果妳的血可以救跟爸爸一樣的患者,妳還會怕痛嗎?」女兒聽了以後了然地回答:「不怕。」
 
       當天女兒一開始血壓過低,但在稍作休息後,還是堅持完成了捐血以及造血幹細胞驗血建檔。女兒在接受慈濟志工採訪時說的話,令她深受震撼:「我希望我的血可以救和我爸爸一樣的患者,讓他的性命可以延續下去,讓他們家可以完整。因為一個家只要少了一個人,就不完整了。」
 
留瓊玉(後排左1)與先生(後排左2)及兒女的全家福照。
 
       女兒話語中留有的創傷令她心疼,但更重要的是「我18歲的女兒,都因此願意站出來救人,那我能做什麼?」
 
       懷著這樣的想法,隔天早上留瓊玉在聽薰法香(註:每天早上,慈濟的社區道場與慈濟人一同連線,收看大愛台《靜思晨語》節目)的時候,證嚴法師正好提及:「人有無限的可能,你不要小看自己小小的力量。」
 
       就是在那個當下,深受啟發的留瓊玉下定決心:我要辦捐血跟造血幹細胞建檔活動,來救跟我先生一樣的患者。
 
永傳中醫診所尚未歇業時,每回舉辦活動,現場都會有義診及推拿。
 
111年留瓊玉就讀大學的兒子(中)返家參加母親舉辦的活動。她的孩子們除了在骨髓捐贈資料庫中登錄資料外,每年她辦捐血活動時,如果孩子們在台灣,也都會回來響應捐血。
 
第一年辦活動:拿出拚勁、全力猛衝
 
       後來透過地方上時常大力支持捐血活動的人士康家祥的幫忙,留瓊玉聯絡上台中捐血中心。110年敲定活動日期時,距離活動時間僅剩大約一個月,但留瓊玉非常希望第一次活動能夠在自己2月2日生日當天順利如期舉行,拿出了百分之百的衝勁,多管齊下、全力宣傳。
 
       地方上時常舉辦捐血活動的「前輩」,如康家祥等人,贊助了部分紀念品並提供人脈,但她要做就要認真做,同時也是為了救助更多人的心意,驅使著她要做更多。
 
       她把當地認識朋友的電話都打了一輪,熱情地邀朋友們的孩子來參加;也很快想到,要在這裡人潮最多、每週營業一天的褒忠夜市做宣傳。一開始是印宣傳單一桌一桌去發,後來她覺得這樣實在不夠有效率,索性帶了麥克風去講。
 
       也就是在剛開始的這時候,她講到先生離世的事情,往往忍不住就在路邊哽咽起來。「這是對我來說辦這個活動最困難的地方。就是我想分享自己的故事,但你要講到大家願意來參加,又不能因為這樣帶出太多情緒、自己先崩潰,這一點對我來說是最困難的。」
 
       但或許也是這樣的真誠最為動人,許多民眾即使年齡已過可以做造血幹細胞驗血建檔的45歲,也會主動提出要贊助紀念品;熱情地請他們喝飲料的店家和民眾更是不在少數。
 
褒忠夜市內借場地給留瓊玉與慈濟師兄姐宣傳的熱心老闆(右)。
 
在土庫夜市宣傳時,巧遇一對才剛捐過骨髓的夫婦(左4及左5),彼此分享心得並合影留念。
 
日常結下的善緣長出善果,諸多團體及個人熱心相挺
 
       此外,生活一直過得極為豐富多彩的留瓊玉,多年前就開始開設瑜伽班授課,也參加了虎尾地區以跑步為主的飛虎跑團。且她多年來都參加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活動,擔任香燈腳,再加上慈濟人的身分,還有之前中醫診所的病患也會來支持。
 
       平時她就時常在自己的臉書上分享生活,和這些團體保持聯繫,當要辦捐血及造血幹細胞驗血建檔活動時,她第一個就在自己的臉書上發文,徵求當地及鄰近願意讓她貼宣傳海報的人,並轉貼到各個相關社團去,收到的迴響也是意料之外的熱烈。
 
       斗六的牛排館、虎尾的診所,紛紛向她表達願意張貼海報、幫忙宣傳;內部空間不容易被看見的汽車保養廠,還讓她直接把海報貼在他們的招牌上面。還有平時透明玻璃櫥窗都用以展示商品的鐘錶行跟她說:「前面那個大塊的玻璃都讓妳貼,看妳要貼幾張都可以。」
 
       留瓊玉印象很深刻,第一年還有一家四口特地從苗栗前來捐血,只因為他們也是白沙屯媽祖的信徒。雖然此前並不認識,但在白沙屯媽祖的臉書社團看到她轉發的消息,就決定一起來做好事。
 
圖為第一年辦捐血活動時,留瓊玉在自己的臉書上發文,詢問誰願意讓她張貼海報時。她笑著說,因為海報很好看,所以許多店家都很願意協助張貼。
 
飛虎跑團的跑友從雲林各地前來,幫忙搬運各界熱心人士捐贈的紀念品,並擔任活動工作人員。除了今(114)年因為捐血日適逢馬拉松賽事而缺席外,年年都可見到這些跑友的身影。
 
每年留瓊玉參加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活動時,都會把當年度的宣傳單別在背包上,把握每一個能夠宣傳的機會。
 
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盡心力
 
       每一年辦捐血與造血幹細胞驗血建檔活動,留瓊玉都不敢鬆懈,一直都很努力宣傳。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後來她去參加馬拉松賽跑,一聽到往日月潭的遊覽車共有兩台、總共88人,馬上意識到機不可失,立刻印了宣傳單,請同行的隊友們幫忙用別針別在背後。如此一來,在賽程中,大家就都成了最好的移動人體宣傳車;112年,魏德聖導演關於六個抗癌兒童的故事《BIG》上映時,她也曾在電影院包場做宣傳。
 
       許多人不僅是來參加、來捐血,也有贊助紀念品、來幫忙當工作人員的。又比如和她上同一堂線上禪修班的中國同學,兩人只在她去西藏旅遊時見過一次,卻在看到她在臉書上發布活動訊息時,主動聯絡她,贊助了某一年抽獎頭獎的費用。
 
       其他像是每年抽獎的十台捷安特腳踏車,是在斗六家樂福裡的「玩家單車生活館」購入的。老闆娘得知用途後,不僅每年都打折,還會自掏腰包送出一台。更有偶然結識的台北朋友遠端指導,充當她的臉書小編,還在活動期間自掏腰包在臉書上做推廣。
 
留瓊玉在參加馬拉松賽跑時,請求同車的88位跑友一起幫忙,在背後別上活動宣傳單作為宣傳。在知道狀況後,所有人都欣然應允,別著宣傳單跑完全程。
 
       第一年就衝到一車179袋,後來更曾經接近一車300袋,113年開始變為每次兩台車的捐血活動,真的是集結了許多地方、許多團體及許多人的力量,再加上留瓊玉的用心,才能在褒忠鄉這個人口不多的小地方拚出這樣的成績。
 
留瓊玉就滿懷感激地說,真的非常感謝那麼多人願意遠道而來、熱情相挺。
 
捐血及造血幹細胞驗血建檔,簡單促進新陳代謝又能做好事
 
       「我覺得其實每個人心裡都有很慈悲的愛心,只要大家知道不會傷害自己,其實大家都願意站出來的。」讀中醫、也身為醫師娘的留瓊玉提到,很多人以為捐骨髓或者是捐血會傷害到自己,那都是因為不了解才有的誤會。
 
       她和先生舊時的同學,如今大多都是中醫師,雖然每個人工作都很忙,很難有人能像她這樣舉辦活動,但老同學們每年都不忘贊助紀念品,既是一份心意,更是因為大家認同她做的事。
 
       造血幹細胞驗血建檔和捐血有相似的地方,都是首先要捐出一部分的血液。不同的是,前者只需要10cc的血就夠了,且只有18~45歲的民眾可以登錄資料。登錄後會被收在骨髓捐贈資料庫中,如和需要的病患配對成功,才會再被通知進行捐贈事宜;在本人超過55歲、新陳代謝下降後會被移出資料庫。比較特別的地方是,由於造血幹細胞驗血建檔需要的並非紅血球,因此即使是貧血者也可以來參加。
 
       留瓊玉提及,「你把血捐出去,我們身體少了什麼,它自然會想吃什麼,去把你的營養素補回來。這時你既補充到營養,也救到了別人。而且紅血球、血小板等本來就有一定天數的壽命,你先捐出去了,它更快再生,長期來說也是促進新陳代謝。」
 
       她更提出一個觀點:「現代人斷食、禁食等,也是為了促進新陳代謝,但是一般人也知道那有多辛苦,可是其實你去捐個血就可以促進新陳代謝,那些損耗的要補回來也都非常容易。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你要去體驗的這些善經驗都是很寶貴的,比你的一點點血還寶貴得多。」
 
捐過血也受過血,留瓊玉樂於付出
 
最後,留瓊玉分享,自己其實也同時是捐血人及受血者。
 
       20歲左右,在台北讀書的她搭車回雲林時,在虎尾一個公園看到了捐血車,便秉持著捐血可以助人的想法上去捐了血。當年還是血液若被使用,會收到感謝卡的年代。她印象十分深刻:「那一次,我救到一個忘了幾歲的阿公,那是我第一次覺得:『哇,好棒哦!』然後我也會想要讓自己的身體更好,因為我想再去幫助別人。」
 
       留瓊玉的爸爸是村長,從小在她印象中,父母就都是熱心助人的人。因此他們不像那個年代的長輩,對於孩子去捐血,有很多因不理解而產生的疑慮,反而是非常贊同她的善舉。
 
       30歲左右時,她曾經因為胃出血昏倒在家中,被送往醫院後也接受了輸血。她還笑著分享受血後的有趣經歷:「我本來是一個很勤勞、精力旺盛,一天只睡五個小時就夠的人,但是接受輸血以後,就變得很愛睡覺;而且我本來很會認路,走過一次就絕對不會忘記,還曾經當過救國團的領隊,但是輸血以後,走過的路就怎樣都記不起來,可能對方(指捐血的人)是一個和我很不一樣的人。」
 
留瓊玉不僅舉辦捐血及造血幹細胞驗血建檔活動,也親自挽袖捐血。
 
秉持著能幫助更多人就要去做的心意,留瓊玉在雲林褒忠所舉辦的捐血及造血幹細胞驗血建檔活動,無疑印證了「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
 
瀏覽人數:153
最新異動時間:2025/08/14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