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平凡如水,熱血如光:王楷文的熱血心路

圖、文/溫春華
 
       王楷文先生是長春捐血室的長期固定捐血人,每二個星期就會定期來捐出2個單位的分離術血小板。
 
       談起第一次捐血的經驗,他笑著回憶:「那時是在高中參加學校辦的捐血活動,後來在當兵時為了榮譽假,真的是所謂的『賣血求榮』啦!」。他笑笑地說起捐血的緣起。
 
       退伍後步入社會,他在當時位於台北長庚醫院前的長庚捐血車,延續起了這條捐血之路。後來隨著長庚捐血車裁撤,轉戰到忠孝號捐血車繼續捐血,「忠孝號的風景比較美!無論是工作人員或是捐血的人。」他哈哈笑地說。
 
       直到有一天,他得知還有一種每兩週就可以捐一次的方式—分離術血小板捐血,他便開始固定前往長春捐血室,展開與我們的深厚緣分。
 
       當我們邀請他成為這篇文章的主角,分享他的捐血歷程與想法時,他靦腆地推辭:「不要啦!我只是不見經傳的小咖,寫別人啦!」我們笑著回應:「別這麼說,正是平凡中才見偉大!這個社會能充滿和諧與正能量,就是靠一點一滴小善所累積而成。能夠長年如一日持續捐血,甚至達到1000次的捐血成就,真的令人敬佩!」
 
       他也笑著點頭:「也沒有想到這樣捐著,到去年就達累積滿1000次了!還有榮譽紀念牌可以領呢!只是覺得,自己沒什麼財力去幫助別人,但捐血這件事,我可以、而且很容易做到的善事。」
 
       「我也有帶我兒子來捐!」他翻出手機,打開兒子的FB給我們看,映入眼簾的是一位滿臉開心而手拿鼓棒正開心地打著鼓,笑容洋溢的年輕男孩。「他滿18歲時,我就帶他來長春捐血室,那是他人生第一次捐血。現在他在上海迪士尼工作。老婆說,小孩做他喜歡的工作,我們不要太干預,只要他開心就好。」
 
       看著他驕傲又欣慰的神情,那發自內心的笑容很有渲染力,讓人忍不住嘴角也跟著上揚起來。「是啊,能夠將自己喜歡的事變成工作,是多麼棒的事啊!一般人大都只能為了生活而工作,能將興趣與職業結合,真的可遇不可求。」他感性地說。
 
       談起捐血的堅持,他也有自己的小遺憾:「有時候血小板數量沒達到25萬,不能捐兩單位的血小板時,心裡會覺得很難過、很失落。」「捐血習慣一旦沒有達成,就會感到很彆扭,好像哪裡不對勁似的。好多捐血人都說,捐久了會『上癮』呢!」
 
       「我想我會持續一直捐到下去,直到我的健康不再允許為止。」他堅定地說:「我要好好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把自己照顧好。」
 
       是啊!親愛的捐血人,為了每一位等待輸血的病人,請你務必要好好保重身體,才能在捐血的路上繼續前行、不缺席。
 
       道德經第八章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老子以水喻有德性的人,因為水有三項特性:一是滋養萬物,利益眾生;二是柔順無形,不與人爭;三是就下而流,低卑自處。這不就是王楷文先生的寫照嗎?同時,也正是那無數默默貢獻出自己熱血的捐血人們,共同擁有的特質。
 
王楷文先生長期固定到長春捐血室捐分離術血小板。
 
瀏覽人數:115
最新異動時間:2025/07/19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