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張芳蓁怕打針 卻捐血捐到能見總統
採訪撰文/李祖翔
照片提供/張芳蓁
 
「原來,有些事做了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很多好事的起源都是微不足道的,張芳蓁是111年度晉見總統的績優捐血人代表之一,因捐分離術血小板1,020單位而獲得總統接見的殊榮。提起捐血的契機,竟是因為家裡經濟不富裕,聽說捐血對身體好還有餅乾、牛奶飲料而去捐,但堅持捐到現在,卻是因為收到捐血中心的感謝信(用血通知)告知血液「已捐給需要的人」一句話感動了。
 
       「我其實是怕打針的人!」張芳蓁突然冒出如此突兀的話,讓人百思不解;她說,「尤其捐血的針特別粗,看起來很可怕。」扎針時她都會緊張,但奇怪的是,她從18歲成年開始捐血就沒斷過。
 
       捐血後的餅乾、牛奶很好吃,這是張芳蓁的印象,對捐血充滿感恩之情,對感謝信上的敘述也如獲至寶,所以有空她還會到捐血中心當志工作為回報。
 
       由於經濟困頓,不適合讀書,張芳蓁只有國中畢業的學歷,但是她很上進,有機會就願意去嘗試;三個孩子讀小學、國中時,她都去當導護老師,聽說教會有開課也會去上課。之後更走入校園並拿到了擔任生命教育講師的資格,有時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時說人與生命,幫助孩子更幫助自己轉念。
 
怕打針,張芳蓁卻捐血捐到受總統接見表揚,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
 
樂於學習轉變思想    從服務中得到收穫
 
       擔任助教兩年、教學四年,張芳蓁懂得轉念,知道情緒上來可以找哪一些姊妹宣洩,養成了樂觀正向的性格,如生活中碰壁,家人相處不和睦,她會記起書上說的「人際要透過溝通去體諒、包容、學習然後平衡,不要認為自己的想法一定是對的,別人做的一定是不應該的,讓念頭可以有不同選擇」。例如遇到朋友允諾卻失信的事,不僅打亂計畫也要善後,從前她會埋怨到跟朋友斷絕聯繫,現在她則知道怎麼轉變心情並讓結果朝比較好的方向發展,如不發脾氣、跟對方說:「沒關係,以後還有機會。」柔軟的心但凡跟她談過天的人都能感受到。
 
       從打零工、家管到正職,張芳蓁隨著育兒時間調配工作。孩子都成年後,她就去捐血中心服務,也意外獲得許多收穫,捐血百態讓她印象深刻。在配合護理師協助引導捐血流程時,不少捐血人露出不耐煩姿態,「捐血前要先面談、驗血色素等等,等待時間較長,或有人預約早到,等候常常讓他們不滿。」除了耐心解釋,更多情形是對方掉頭就走,不待安撫。
 
       還有人在公告一個月後才來拿年度表揚的紀念品,因為送完就埋怨還要客訴。張芳蓁說因為捐血中心無法預期有多少人來,所以紀念品有一定數量。「這也讓我們省思,千萬不要變成這樣的人,也提醒自己早起的鳥兒才有蟲吃,做好事要趁早。」
 
張芳蓁格外重視健康,把握能捐血的時間;她也特別正向,透過轉念消除生活的不如意。
 
護理師給溫暖動力   捐血路上永不缺席
 
       讓她熱中服務的動力還有在捐血中心擔任志工時,護理師很樂於當志工最大後盾,護理師們常對志工說「有你們真好」、「你們真的很重要」、「幫我們很多忙」等溫暖暖話語,她都牢記在心。在外人看來,他們就是帶著捐血的人操作平板做健康問卷的登錄,或是回答簡單的捐血注意事項,但是如此簡單的動作卻省去護理人員從裡到外奔波的麻煩,「我們有時一天多到三百多人來捐血」,如果沒有志工,勞累程度可想而知。
 
       許多人說捐血可以幫助血液新陳代謝,固定捐血也像是一個微型的血液檢查,讓自己照護自己的健康;另外在捐血現場還有其他需要照顧捐血人的,例如心理因素,有的恐懼是透過渲染的,張芳蓁說,「曾有人捐250C.C.沒事,看到首捐500C.C.的朋友因不適應而暈眩,他也跟著翻白眼,一起被救護車載走。」有時捐血人也會對問卷上的問題反覆勾選了又取消,對自己的健康狀態沒有很肯定的把握;也看過自認很健康的人連續捐血失敗。有時志工夥伴請假沒來,得知是身體有恙,她就會更加提醒自己維持好身體健康才能持續捐血助人。
 
       近來缺血嚴重,年輕人的血捐得越來越少,固定捐血的人也快到年齡上限,當新聞報導出現捐血斷層,志工就得馬不停蹄般地到處去宣導,請大家加入救人行列。張芳蓁會在自己的姊妹、校園群組上宣導,不管生活多少挫折,捐血路上張芳蓁都不缺席,把握時間能捐就捐!
 
       如果要問捐血能有什麼意外的收穫,除了可以進到市井小民遙不可及的總統府、受總統接見,她還想到一件:「我從小到大沒有領過獎,捐血的獎狀卻能貼滿一整面牆。」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張芳蓁說,持續捐血預料之外的收穫,大概是從小沒有領過獎,現在獎狀卻能貼滿一整面牆。
 
瀏覽人數:194
最新異動時間:2023/11/09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