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攝影/張詩華
幼兒學走路跌跌撞撞、換牙拔牙等,都是相當常見的,但是有些人可能因此皮下出血嚴重、血流不止,甚至要因此輸血--這就是血友病患者從小要不停面對的挑戰。
滿身瘀青,難道被家暴?原來是血友病
本身是血友病友、中華民國血友病協會理事長周瑞欽,對這些非常瞭解。血友病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常見男性發病,患者由於身體缺乏凝血因子,輕微小碰撞或小傷口,就會血流不止,成長過程中也常見關節腔或體內出血造成的損傷。一歲多時的周瑞欽,正在學習走路而跌跌撞撞,尋常兒童都會經歷的過程,他卻因此渾身青一塊、紫一塊,「好像家暴一樣」,他形容。
而後周瑞欽更常留鼻血、甚至長牙換牙時血流不止,確診為血友病,當年母親帶著他請教醫生:為什麼我的孩子會得這種病?沒想到醫生竟回道:「這是妳的嫁妝。這對於一位生在保守年代的母親來說,無疑是一種嚴厲的打擊與污名。」
早期只能靠輸打血漿穩定生命,花上五、六小時躺醫院
早期由於醫藥觀念不發達,一般人不曉得血流不止是由於缺乏凝血因子之故,對於相關病症也常用錯誤方式解決。比如扭傷去國術館推拿、熱敷,對於血友病來說卻會加劇傷害;血友病容易關節腔出血,但被誤以為是生長痛而忽略治療。
當年對於血友病沒有太多療法,每當病友出血不止時,為了克服貧血、失血過多,往往採用輸血治療。然而輸血治療治標不治本,因為血友病分為許多類型,每類型缺乏的凝血因子都不同,總要輸入許多袋血液才能補充到足夠的凝血因子,且也伴隨一些過敏現象、大量輸入血漿也會造成體內水分過多等副作用。
周瑞欽回憶道,當時光輸血250C.C.,就要花上5~6個鐘頭,因為不能輸太快,否則容易引起免疫系統排斥、甚至心臟不適、休克,加上以前的滯留針很長,手都要綑上木板,得在台大急診病床上躺很久。
受訪者周瑞欽先生,現為中華民國血友病協會理事長,很感謝一路走來幫助過自己的捐血人以及醫師。
捐血中心習得「冷凍沉澱品」技術,為血友病帶來人生曙光
民國70年,捐血中心開始供應「冷凍沉澱品」,而後台北捐血中心主任林素娟自南非學習了「冷凍沉澱品」技術,可以提煉凝血因子,讓血友病友不再需要大量輸入血漿,可以更有效率地補充凝血因子;民國73年台大成立血友病中心後,開始使用冷凍沉澱品幫助血友病患。60年次的周瑞欽說,冷凍沉澱品的發明讓當年進入青春期的他,終於開始覺得人生不再灰暗,見到一絲曙光。
不過這一切所費不貲,以冷凍沉澱品補充凝血因子需用體重計算所需份量,周瑞欽大約要打24袋,甚至嚴重時上午打18袋、下午追加9袋,共27袋,一袋冷凍沉澱品要價150元,一次就得花費4050元--這在當時家庭月收平均2萬元的情況下,簡直就是難以負荷的開銷。
為了減輕家中負擔,小小13歲年紀的周瑞欽,便以童工的身分加入工會、保勞保,才能換取補助,政府對於這種其實還在學、卻因疾病需要幫助的「勞工」,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並未刁難。
民國84年開辦健保,第一任總經理葉金川決議把血友病納入重大傷病,周瑞欽忍不住說,「真是德政!」因為此舉大大減輕了血友病友的負擔,無論拿多少錢的藥,個人都只需負擔掛號費,讓許多血友病家庭不再被沉重的經濟負擔壓垮、破碎。民國94年起,政府正式編列預算、血友病開始有專款專用。
使用台灣自願無償捐血的血品,意外躲過國外藥廠的愛滋血品
進入青春期後的周瑞欽,不再輸血漿,改打冷凍沉澱品,打起來也是不容易,周瑞欽回想,當時要先去台大血友病中心開單,接著去南海路的捐血中心現場等待冷凍沉澱品製作,然後抱著寶麗龍保冷裝箱的冷凍沉澱品回到台大血友病中心,將冷凍沉澱品放入不鏽鋼水槽中泡水解凍,再慢慢花費2~3小時,讓20袋冷凍沉澱品輸入自己體內、補充凝血因子;也因此許多病友都彼此熟識,且因為同樣病症,互相扶持、交換人生點滴,培養出革命情感。
注射冷凍沉澱品同樣會有輕重不一的免疫系統排斥、過敏現象,某次周瑞欽就在補充冷凍沉澱品後、回家路途中休克,所以後來每次打完冷凍沉澱品,陪同的父親都會讓周瑞欽多在醫院待半小時才回家。捐血中心對於每一袋血品都有管理,每袋血品上都貼有編號標籤,可以溯及捐血人,而受血人則需在解凍後,小心翼翼將編號標籤撕下,貼在自己病歷上,如此就能追蹤每一袋血從哪裡來、輸給哪一位受血人。當時的周瑞欽都是使用台灣自願無償捐血人提供的冷凍沉澱品,沒有使用外國進口的乾粉濃縮品,竟意外躲過國外進口、受到愛滋病源汙染的乾粉濃縮品。只是很遺憾,當時某些血友病者,使用了國外大藥廠進口的乾粉濃縮品來補充凝血因子,卻因藥廠缺失,讓這些病友成為無辜愛滋受害者,周瑞欽沉痛的說,一位血友愛滋者,背後牽連的是一整個家庭;這個事件也促發了後來的藥害救濟制度。
車禍脾臟破裂未察覺,感謝救命恩人沈銘鏡教授
身為血友病友,身體狀況自是和一般人不同,周瑞欽年輕時曾因為一個小小的騎車摔倒事故,導致脾臟破裂內出血,差點小命不保。民國81年、正20出頭的周瑞欽,白天工作、晚上至天母職訓局上課,當晚下課後騎摩托車回家,當時正下著雨,周瑞欽只想儘快回家,一個綠燈後才起步沒多久,前輪竟馬上陷入一個積水坑洞,周瑞欽摔車了。周瑞欽起身後,看著穿著厚重冬衣的自己並沒有明顯外傷,但還是直覺認為應該立即前往台大急診,畢竟自己體質特殊。
當年血友病者都是在急診內科打針,周瑞欽認為自己沒有外傷,應該也是比照辦理,前往內科候診打針即可。誰曉得半小時過後,周瑞欽開始覺得腹痛,還以為是該上廁所,上完廁所依舊不舒服,趕來醫院的父母急忙和護理師回報狀況,這時護理師聽說周瑞欽是摔車,要他改去外科急診。接手的外科醫師超音波一掃,發現周瑞欽腹腔內充滿液體--體內大出血了!周爸爸、周媽媽簡直嚇壞了,周瑞欽漸漸意識模糊,醫院開始啟動搶救機制。
只不過,急診的實習醫師權限有限,無法調動周瑞欽需要的大量藥品,周瑞欽的父母透過關係聯繫上了扶植血友病中心成立、素有「台灣血友病之父」之稱的沈銘鏡教授,沈教授在將近午夜時指示兩位資深醫師趕去動手術,並且親自到院簽署文件、調動藥品急救周瑞欽。
早已失去意識的周瑞欽,人醒來時已是手術結束後了,這才聽說當時腹內抽出將近2000C.C.的出血,幸好很快找到出血點,原來是脾臟破裂,切除部分脾臟後順利完成搶救。
周瑞欽回想這一切,對沈教授以及執刀的醫生相當感謝,血友病外表可能當下看不出異常,若非有瞭解血友病的沈教授(醫師)協助,他認為自己可能小命不保。
醫療進步,已可靠預防注射達到「零出血」
最後周瑞欽說,如今醫療進步,血友病往往年幼時就能獲得很好的控制,透過預防補充凝血因子來達到「零出血」的目標,改善了許多病友的生活品質,甚至有些人若是不主動說,也沒有人知道他是血友病友呢!儘管如此,血友病友仍須學習如何與此病症共存,周瑞欽在採訪中也接聽了其他病友的詢問電話,耐心解答,積極地幫助其他病友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穩健、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