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林隆一:生命中的重要時刻,常有捐血相伴
 
採訪撰文/蘇曇
照片提供/林隆一
 
       許多熱愛捐血的人,都有各式各樣平日用來幫忙宣傳捐血,或是表達自己對捐血一事的認同的方式。有些人會自製繡有捐血標語的背包或帽子;也有人每回拿到集點兌換的襪子,必定發送給親朋好友,順便宣傳捐血;還有人會在自己的機車後座放上自製宣傳品……從這些舉動中,都能看見捐血於他們而言,遠遠超過了利己利人的意義,成為生活中值得和他人分享的一件美好而有意義的事。
 
       已捐血約1500單位的林隆一,則是利用捐血集點兌換的小東西作為結婚時的婚禮小物,以及女兒生日時送給全班的小禮物,在他生命中的許多重要時刻,結合自己捐血的興趣,留下特別的紀念。不僅別出心裁,又能順便向身邊的人宣傳捐血。
 
但,這樣的他,可不是一開始捐血,就自然而然對捐血充滿熱情的。
 
早期:一切順其自然、想捐就捐
 
       17歲高二那年,有捐血車到校,那是林隆一第一次接觸到捐血。當時他雖然看過「捐血一袋,救人一命」的廣告,大概知道捐血是怎麼一回事,但尚且年輕的他其實沒有想太多。在同學邀約之下,感覺似乎挺好玩的,可以名正言順蹺掉一堂課,還有牛奶和餅乾可以拿,這些事情促成了他的首次捐血嘗試。
 
       當時社會上多少還有著捐血會對身體不好的錯誤觀念,爸媽也曾問他:幹嘛要去捐血?他則認真地向爸媽解釋:學校說捐血不會對身體有不良影響。
 
       此後,捐血車每隔幾個月到校,他通常都會去捐,但那時其實並沒有太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大學時學校地處偏遠,不常看到捐血車;出社會以後也是,路過剛好看到捐血車就捐一下,有時則好幾年都沒想起要捐血,一切順其自然。
 
因了解而投入,愈捐血愈有熱情
 
這樣的狀況,一直到林隆一30歲左右,因為一次捐血而有了改變。
 
       「那一次,我偶然聽到旁邊等捐血的人在聊,才知道捐血也可以集點。還有,不只有一般捐全血,另外還有每兩週就可以捐一次的血小板分離術。也才知道,在我住的地方附近就有台中捐血中心,以後我不用再到處找捐血車,其實隨時要捐血都很方便。」
 
       此後,他不再等看到捐血車才捐血,會直接到捐血中心去。聽護理人員說了更多捐血對病患的實際幫助後,他對捐血一事也漸漸愈來愈看重。後來他知道血小板分離術可以更有效率地提供血小板給癌症、慢性疾病或受了嚴重創傷的病患,正巧他自己就是主要在做壽險的業務,對這些事情格外有感觸。
 
       再加上他的血小板數量高達40幾萬(一般人的血小板通常介於15萬~45萬/mm³之間),非常適合做血小板分離術。在知道一般全血大約要10~12袋,才能夠分離出足夠一次血小板輸注治療的血小板數量,但盡量由同一人提供血小板,能減少病患因為使用不同人的血液引發的不良反應後,他更理解做這些事情對有需要的人幫助很大。「我知道這些資訊以後,慢慢地會覺得,捐血這件事在我心裡的地位愈來愈重,因為我知道我是真的可以幫助到這些人。」
 
       就像《小王子》書中的名言「是你為玫瑰花所花費的時間,才讓玫瑰花變得如此重要」那般,捐著捐著,某天當護理師詢問要不要幫他定時預約,他欣然答應,並笑著說:「從定時來捐開始,我幾乎就是『條咧』(台語的「上癮」之意)了。」
 
       且從105年開始,他每年生日當天都會特地安排來捐分離術,讓自己的生日,同時也是母難日的這一天,成為更加有意義的日子。
 
林隆一從105年開始,每年生日當天都一定會捐血。圖為109年2月他生日當天,在豐原捐血室拍照留念。
 
為了血液品質,更加重視睡眠和飲食
 
       一開始捐分離術時,林隆一還沒那麼有概念,有時捐血前吃了蛋糕或炸物,就會有乳糜血(血液中脂肪含量偏高,經離心處理後,血漿呈現混濁的乳白色,無法使用)的問題。
 
       遇過幾次以後,他就很有意識地開始注重飲食和睡眠。現在,他不僅會用穿戴型裝置監測自己的睡眠情況,遇到乳糜血的問題後,也會認真去分析思考自己在這之前吃的哪些食物可能比較油,以後應該要避免。
 
       他認真地說:「捐血會讓我們更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而且我覺得,我們既然是要救人,就更應該注重自己的血液品質。像現在每次捐完血,都會收到檢驗報告,就好像每隔兩個禮拜就做了一次小小的健康檢查。更能及時發現自己的身體狀況,又能幫到別人,何樂而不為呢?」
 
透過公司力量邀更多人一同來捐血
 
       另外,雖然林隆一平時並不會特別拉沒有捐血習慣的朋友來捐血,但有機會推廣時,他也絕對不會放過。像他們公司每個部門都有舉辦公益活動的額度,他就會建議七、八月暑假正缺血時可以舉辦捐血活動,且會努力想辦法積極宣傳,吸引更多人來捐血。
 
       透過臉書各大捐血及地方社團宣傳是基本的,他和公司同仁們不僅會向親朋好友分享資訊,也會邀客戶一起來捐血。早在幾個月之前的公司早會中,就會提醒大家要養好身體;活動當天,更會和同仁一起輪班,輪流到附近的路口舉牌並鼓勵路人捐血,在平常日拚出總捐血量近百袋的成績。他希望能真的透過這樣的契機,讓更多人有機會認識和參與捐血。
 
難忘初次參加績優表揚大會的回憶
 
       對於捐血拿到的獎狀等,林隆一也都會珍惜地收好。說到這裡,他還分享了一件有趣的事:「捐血捐到第100單位時,我頭一次受邀參加捐血績優表揚大會。那時候什麼都不知道,覺得我已經捐了100單位,很多了吧,還找了當時的女朋友,就是我現在的老婆一起來,請她在我上台領獎的時候幫我拍照。」
 
       當時的女友曾經因為他隔週的週六早上都要撥時間做分離術,每次出去玩,都要等到下午容易塞車的時間才能出門,而頗有微詞。但在後來自己的父親住院期間接受輸血後,漸漸也支持他來做這些事。
 
       那次表揚大會,林隆一原本想讓女友看看自己領獎的帥氣模樣,沒想到捐血100單位是現場的最低單位數,當時甚至沒有上台,只有司儀請大家原地起立,接受鼓掌表揚。
 
       林隆一笑著說:「我自己那時候也覺得很好笑,但就有了一個動力,告訴自己:我要繼續捐下去,以後我也要上台領獎。」
 
每一個捐血得到的獎勵,林隆一都會珍惜地收好。圖為他捐血1000單位得到的紀念獎牌。
 
因父親罹癌,親眼見證捐血對病患的意義
 
       就這樣,林隆一本已認真把捐血當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卻在父親意外檢查出罹癌後,對這件事又有了更深的認識。他還清楚地記得,那是某年7月的事情。父親因為身體不適到醫院就醫,最後醫生卻把父親先請出診間,直接對他和媽媽說:你們要有心理準備,他最多就剩下3個月了。
 
       父親檢查出得了咽喉癌時,已是非常接近末期的第四期,且已經轉移到淋巴。馬上開始接受化療之後,整個人瞬間沒了精神和元氣。「我爸爸說,化療打下去,只有一個感覺,就是整個人萬念俱灰。他變得很懶,除了躺著什麼事都不想做,連飯都不想吃了。當時在打完化療以後,會接著輸血,血小板輸進去,他人就多少有了一點力氣,至少願意和我們說說話。」
 
       林隆一提及,弟弟原本也一直在捐血,但因為覺得分離術太花時間,主要都是捐全血。直到在病房看見爸爸的狀況後,弟弟主動來找他問了分離術的細節,現在弟弟也加入捐分離術的行列,希望能夠幫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受到父親罹癌一事的影響,林隆一(左)的弟弟(右)在他鼓勵下,如今也開始捐血小板分離術。
 
最特別的婚禮小物與表揚大會的約定
 
       隔年3月,父親的全部療程告一段落,由於不知道他還能撐多久,林隆一決定快馬加鞭準備婚禮,和另一半在5月結婚。
 
       籌備婚禮時,他想到一般的婚禮小物小孩子通常不感興趣,很容易因為婚禮冗長而在現場跑來跑去、鬧個不停。於是他靈機一動,想起最近的捐血集點裡,剛好可以換捐血月的捐血車模型,馬上就換了100台,婚禮當天放在會場入口收禮金處,提供給帶了孩子前來的賓客,也順便宣傳捐血。
 
       也是在那年5月,林隆一參加績優表揚大會,接受捐血400單位的表揚。當時父親日常生活大致上沒有問題,但走路還是有點飄飄的,整個人都沒什麼力氣。他想起在績優表揚大會上看到的血液基金會董事長葉金川,據說他也得過癌症,如今卻恢復得很好,看起來也神采奕奕。於是他試著以這個「電視上看到的人」來鼓勵父親:「明年如果我可以去接受捐血500單位的表揚,然後葉金川也還是董事長,我就帶你一起去找他合照,所以你要把身體再養好一點。」
 
       或許是因為有了確切的念想,也或許是同為罹癌病友的名人的確活得很好,真切鼓勵了父親,他真的因此開始鍛鍊身體,也認真控制飲食。隔年林隆一接受捐血500次的績優表揚時,父親不僅陪同前往,還在會後開心地和葉金川合影留念。「當時我沒有特別說什麼,只是請葉金川和我們合照,但是爸爸就有一種和電視上面的偶像合照到了,很開心的感覺。」
 
       這之後,爸爸又再過了好幾年才離世,甚至罹病五年之內,因為醫師判斷他的狀況基本穩定,而拔除了他重大傷病卡的資格,復原得很好。「從當初醫生說剩三個月,到後來他還又活了五、六年,我們都覺得是賺到了。」
 
而這也成為了林隆一心中,和捐血相關的溫暖回憶之一。
 
用捐血點數換來的捐血月模型車,就擺在林隆一婚禮會場入口處收禮金的地方。這些小車子成了婚禮當天安撫孩子們的大功臣,更無形中向賓客宣傳了捐血。
 
另一個紀念小物:女兒出生年份的小汽車
 
       不僅是婚禮小物,結婚隔年,女兒出生,十分開心的林隆一看到捐血集點物品裡有兒童愛心號小車,又高高興興地用累積的點數換了50台。他說:「車子上面剛好有小朋友出生的106那個年份,又有捐血中心的logo在上面,就覺得特別有意義。」
 
       他分享,換了這些小汽車,原本是打算要當作女兒的滿月禮送出去的,但是老婆提醒他,很多朋友在他們前一年結婚時才剛收過模型車,就先收了起來。到女兒上幼幼班時,班上同學生日時會請全班吃蛋糕或點心,他則在女兒生日時除了吃完就沒有了的蛋糕,又加碼送出這些有女兒出生年份的小車子給全班同學和老師。不僅別具意義,還引來老師好奇的詢問,又再次宣傳了捐血一事,簡直是最佳捐血業務員。
 
106年的捐血績優表揚大會上,捐血750次的林隆一(左2)抱著去年剛出生的女兒上台領獎。他說:我想讓她(女兒)知道爸爸在做什麼事。
 
捐血是對社會的一份心意
 
       林隆一說,他曾經看過一位已捐血逾2000單位的林子巡醫師分享,血小板一袋的成本將近一萬元,自己捐了2000單位,就相當於是捐出了兩千萬。他雖然沒有兩千萬的錢可以捐,卻很高興自己能捐出價值兩千萬元的血。
 
       林隆一對這個說法十分有感覺,他說,自己目前捐了超過1500單位,往後也會持續捐血,繼續做這件有意義的事,讓自己更健康,同時也幫助有需要的人。
 
 
瀏覽人數:334
最新異動時間:2025/10/16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