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張安逸
我還記得第一次捐血是在高中時,那時候捐血車直接開進學校停在廣場,再來就聽到訓導主任廣播呼籲大家去捐血,我們班的同學就相揪上車了。當時的我只覺得新鮮、好玩,沒有意識到這是能夠助人的事。直到在醫院實習時,我才第二次遇到捐血車,也第一次捐500cc的全血。
後來在醫院工作時,我上下班的路線會經過大安路上的忠孝號捐血車,有時候心血來潮就會進去捐血,這樣陸陸續續也捐了好幾年,直到後來捐血車搬到東區地下街後才中斷了捐血,因為當時我不知道它搬到哪裡去了。
後疫情時代,我對醫院的環境感到疲憊,萌生了離職的念頭。透過學長的介紹轉職到捐血中心工作,既然都來上班了,當然要繼續捐血!然而,全血捐一次必須間隔三個月,對我來說實在太久了;在學習分離術血小板的機器操作後,我便改捐分離術血小板,因為這種捐血方式的間隔只需要兩個禮拜,雖然每次捐血需要坐一個多小時,但我依然堅持繼續捐下去。
之前,我捐血全憑心情,路上遇到捐血車,還得看當下想不想捐。而在進入捐血中心工作後,我才真正了解到,每一袋血的募集都不容易。在面對醫院用血需求如此龐大的情況下,我能做的就是盡自己的一份心力,捐獻自己的熱血。只要我還能夠捐,我想我會一直捐到不能捐為止。
進入捐血中心工作後,捐血這件事成為張安逸生活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