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黃怡君、杜文靖
照片提供/宏利發建設公司
楊雅婷具牡羊座使命必達的特質,快樂自在地悠遊於公益中。圖為宏利發建設於112年4月12日捐贈台北市身心障礙者復康小巴「雅婷號」,讓企業社會責任落實在這個城市。
「任何事都比不上做公益來得快樂!」宏利發董事長楊雅婷談及從小至今親自參與和執行的無數場公益活動,每一場的特色、發生的故事等點滴信手拈來、滔滔不絕,臉上流淌愉快的神情。陪同受訪的先生陳君毅總經理,在妻子熱愛的公益路上無役不與,極為肯定地說:「她是真正發自內心的快樂!」
楊雅婷是牡羊座,充滿赤子之心、具無限想像力,設定目標、勇往直前;陳君毅則是擅長規劃、講究細節的處女座,執行創意天馬行空與接地氣的天作之合,共同完成一場又一場且多面向的公益活動,三個小孩更是楊雅婷的助力,在這個家庭裡,公益,等於日常。
我的父母親 公益啟萌導師
「父母親是我從事公益的啟萌導師,從有記憶以來,跟著他們出入公益活動現場無數次,小時候沒能幫上什麼忙,在旁看著好多人來參加,只覺得爸爸媽媽好厲害,怎麼有辦法號召這麼多人。」
父親楊燦煌總裁出身於新北市蘆洲的農家,白手起家從建設出發,打造成盛發建設集團,在地方上享負盛名,曾任地方代表、新北市議員、獅子會總監,「爸爸待人處世以誠信至上,熱於助人」。母親楊陳玉霞更獲頒新北市模範母親及112年榮獲新北市好人好事代表。
楊雅婷說,爸爸在事業有成之際更不忘行善,助人的事蹟不勝枚舉,例如為藏於蜿蜒小路中的廟宇開路,方便信眾朝聖,省去尋路之不便。偶見新聞報導,南投新豐國小的棒球隊欠缺經費赴日本比賽,當下立即決定提供幫助,考量到孩子們出門在外也需要生活旅費,於是匯了超過當時校方所募的費用。
後來楊雅婷得知孩子們在日本贏得世界冠軍,她興奮地打電話告知好消息,爸爸很開心,但只淡淡的回應,其實結果並不是他在意的,重點是能夠幫助孩子們圓夢,在最需要的時刻伸出援手,結果只是其次。
新豐國小在日本贏得2024年軟式少棒世界冠軍,楊雅婷很開心且欣慰,伸出的援手真的幫到了這群愛棒球的孩子們。
樂善好施 世代傳承的家風
所以,捐血救人始終不能怠慢,一直是父親最重視的,從民國94年開始至今,身為長子的父親率楊氏家族陸續捐贈7台捐血車予台灣血液基金會運用,共耗資4,700萬元打造,為史上來自同一家族捐贈車輛次數最多的記錄,其中較早捐贈的前面4台在使用10年後分別於104年4月至111年3月間功成身退,總計募得100萬袋以上,第7台捐血車也在第4台退役前夕遞補上,以祖父母的名字命名「淵文玉霞」號,感念上一代的樸實良善造就積善人家,樹立行善門風,代代相傳。

楊燦煌總裁率家族在94年至111年間捐助7台捐血車,貢獻良多。左為燦煌號捐贈儀式,楊雅婷的大兒子和大女兒也參與了儀式,右為宗翰號捐贈儀式,楊雅婷的小女兒參加了盛會,家族的公益傳承,孩子們都不會錯過。
除捐贈捐血車,楊燦煌總裁偕同國際獅子會成員固定舉辦捐血活動,而捐血活動在楊雅婷的成長過程中未曾消逝過,小時候在蘆洲的土地公廟前、長大後在父親公司所在地蘆洲、成家立業後落腳台北市天母地區,也定期在公司附近舉辦捐血活動,111年第一場捐血活動特地選在4月12日生日那一天舉辦,別具意義;同年7月4日出動「淵文玉霞」號,邀請父親和母親出席,三代同堂齊聚,攜手血脈相承的公益志業,楊雅婷強調,「最喜歡和父母親、先生及孩子們一起做公益,也是最深受感動的時刻!」
111年淵文玉霞號的捐贈儀式,楊雅婷的父親楊燦煌(右2)以及母親楊陳玉霞(右1)與台灣血液基金會董事長侯勝茂(左2)及董事長夫人劉秀雯(左1)合影。
父親傳授楊雅婷行善公益的不二法門,不在於舉辦的技巧,也非外界認為憑藉其地位介紹相關資源給兒女使用,而是要他們親至現場,打開五官去感受,陳君毅說,「這是真的,爸爸總是告訴我們,人來就對了,就算沒有被分配到工作,光是站在旁邊看就夠了。」楊雅婷說,等到自己真正涉入公益的舉辦過程,才明白當時只是在旁觀看,感動卻油然而生,因為難得這麼多人的心是一致的,為共同目標無私地奉獻,多麼地難能可貴!
天母的首場捐血活動便獲得許多商家的協助,以及居民的支持,得以延續年年舉辦,強化她加強深耕此地的決心。111年於春季和夏季各辦一場,接著112年辦了三場,9月那場選擇了先生生日那天舉辦,夫妻倆有志一同地用捐血來為生日重下定義,許下畢生力行公益的心願。
112年就在楊雅婷生日當天,在公司附近的賣場前辦理捐血活動,蘭興里里長林文龍(前排左1)以及台北市議員張斯綱(左4)都前來響應。
棉花糖的心機 灌輸捐血從小做起
捐血活動是最好的生命教育課程,楊雅婷以自身出席捐血活動的體驗,近身瞭解捐血的意義,以及捐血為何不能間斷,因為關係到許許多多的生命必須延續,所以捐血必須傳承,也明白為何父親要求他們到現場的用意,在他們長大後自然會去捐血並協助募血。
楊雅婷希望自己舉辦的捐血活動是大人和小孩都能參加,小孩雖然還未達捐血的年齡,但可以授予捐血科普知識,「如果辦得有趣,孩子們直接拉著爸媽到現場來,請大人挽袖捐血,成為募血小尖兵也很棒!」她想起多年前在夜市認識一位賣棉花糖的阿伯,覺得活動現場擺起棉花糖攤子一定很吸睛,和同仁討論後獲一致贊同,便邀請阿伯到現場製作棉花糖,果不其然,吸引很多小朋友牽著爸爸媽媽的手走過來,開口詢問如何拿到棉花糖,我們便趁機為父母和小孩簡單上了一堂捐血課,令人感動的是很多爸爸媽媽不用等我們勸說,就主動填寫資料加入等候隊伍,給小孩做了最好的身教,相信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刻的記憶點,不管何時回想起來都會是和爸爸媽媽一起做好事的愉快畫面,捐血也會成為他人生中美好的事。
棉花糖的點子吸引孩子前來,從小灌輸捐血救人的觀念。
辦理捐血活動時,小女兒是最佳志工。
辦捐血活動時,楊雅婷總是想著要好好回饋捐血人,除了提供實用的民生好禮,現場還有熱咖啡讓捐血人享用。每場活動不只凝聚家族的力量,員工也受到楊董事長的影響,讓向心力成為更大的影響力。
為孩子蓋一座都市叢林裡的樹屋
「我小時候也有一個樹屋夢」楊雅婷說,繼在新北市新店區山上蓋了樹屋後,心想若都市裡也能有樹屋讓孩子們爬上爬下,開心地玩,該有多好!但在高樓林立的都市裡根本不可能實現,儘管如此,赤子情懷依然存在。士林蘭雅國小幼兒裡矗立著一棟高聳的芒果樹,藍校長夢想著如果有一間樹屋給孩子們玩耍該有多好,但礙於經費問題,一直以來就只能望樹興嘆。沒想到遇到楊雅婷,竟然一拍即合,二人的都市樹屋夢,就因為這份奇妙的緣份而築夢踏實。
陳君毅總經理指出,蘭雅幼兒園的教育很不一樣,有許多積木讓小朋友發揮創意動手堆疊,有些孩子的作品令人驚訝,尚未學習任何工程、力學等建築相關知識,小小的手堆出來的模型已有建築的雛型,看在大人的眼裡更覺得要好好培育優秀的下一代。
除認同學校的教育理念,楊雅婷夫妻倆決定透過蓋樹屋給小朋友進行建築教學,好好的認識房子建造的過程,舉凡從設計開始到興建,完全比照正常房子的程序和規模起造。
樹屋的設計原圖。
「小朋友很可愛,每天都來關心進度,可以感受到他們熱切的期待,使我們更加嚴謹監造樹屋,也刻意設計給孩子們親手施工,體驗一下蓋房子的感覺,而且自己動作做過會對樹屋更有感情。」

小朋友認真學習,克服使用器械的恐懼,蓋自己的樹屋,興致盎然。
小朋友畫下夢想中的樹屋,期待著真實的樹屋完成。
樹屋落成,小朋友們無比興奮。
與實境工地現場一樣,小朋友戴上安全帽、手套,在工作人員的陪同指導下,拿起鐵鎚和釘子敲敲打打,臉上充滿成就感,有小朋友害怕鋸子聲音,不敢行動,同仁不厭其煩地鼓勵她勇於嘗試,帶著她拿起踞子成功踞下木板,克服了恐懼,然後也看見這孩子的轉變,從此不再害怕機具,反而當起小老師教起其他小朋友;孩子們願意自己付出行動和學習,親手參與搭建樹屋,舉辦這個活動的收穫非凡。
蘭雅國小校長藍惠美,一直在教育路上有許多創新的理念;做為教育者,不只是用最大的包容,讓孩子們發揮無限的潛能,還輔以穩定支持的力量,讓孩子們在學習中找到樂趣,也找到啟發。自己也是身教實踐者,因為平常就會捐血,遇到楊雅婷在社區鄰里辦捐血活動,一定會安排空檔去捐血;也因為定期捐血的習慣,總會問捐血車下次什麼時候還會再來。
蘭雅國小校長藍惠美是位定期捐血人,每當楊雅婷舉辦捐血活動,一定到場捐血,用行動來支持。
淨灘 教會孩子摒除偏見
環保意識的普及和推廣,淨灘也是一項需要經年累月進行的海洋維護工作, 但在一次淨灘的過程中,楊雅婷看到這項公益活動讓孩子摒除偏見,進而開啟更大的視野的實例。
那次,車子載著參加淨灘活動的人群來到淡水八里一帶的海岸,紛紛準備下車淨灘,有位小朋友鬧著牌氣,堅持不肯下車,他的理由是「垃圾很髒,為什麼要去碰?」
楊雅婷說,孩子的想法不難理解,在都市裡長大的小孩沒有常碰泥土,眼前烏黑的、佈滿垃圾的沙灘對他來說當然是髒的,但當下很難對一個小孩解釋清楚淨灘的意義和功用,於是對他施行利誘,告訴他撿愈多獎品愈多,他聽了立刻拖著爸爸媽媽下車,興奮地拿著夾子在沙灘上撿起可以換成獎品的「垃圾寶貝」。

寓教於樂,引導孩子體會淨灘的意義。
該場活動在大家努力下拾起的垃圾多達180公斤,也當場對孩子進行環保教育,海洋垃圾的由來、對海洋生物的傷害,我們每個人平常應該怎麼做垃圾的分類和減量,小孩有點恍然大悟,「我相信有幫助到他改變對垃圾的看法,應該不會再嫌垃圾髒了。」楊雅婷講起那天趣味的過程,開心地笑了。
楊雅婷表示,她所做的公益計畫和活動,大多與孩子有關,因為孩子的潛能無限,只是需要啟發。楊雅婷至今舉辦過無數場不同主題和領域的公益活動,看似毫無關連,其實息息相關,她自許是一個觸媒,發動孩子學習的引擎,也是一位播種者,並從幼苗培育起。
子女仨人的公益基因
做為母親,最大的喜悅莫過於孩子體貼她的用心,而且血液裡流淌公益的基因,自動自發地去開發、規劃和執行。
「大女兒曾經做到讓人當場掏錢捐款。」楊雅婷帶著一絲驕傲分享女兒的公益插曲,原來女兒學會永生花製作後,在高中時期和同學成立「繁花妍」非營利社團,不定期帶著親手製作的花束到公園送給路人,希望收到的人都能感到溫暖、快樂,用花傳遞幸福,其中一位老先生收下花束後非常感動,除說著要帶回家送給親愛的老婆外,從口袋掏出2千元堅持要他們收下,表示贊助花束的製作經費,期許他們繼續製作更多花束傳遞溫暖,那天大女兒回家時帶著滿滿的、開心的正能量,因為她們創造了一個善的循環。繁花妍社團臉書粉絲頁上有一段話清楚表明對於公益的想法:「我們靠得到什麼來維持生計,我們靠付出來創造生活。 We make a living by what we get, but we make a life by we give.」
當年還是高中生的大女兒在公司圖書館親手包裝花束。
小女兒第一次的公益行動,獻給公司舉辦的聖誕老公公夢想郵筒的活動。活動的發想人正是楊雅婷本人,初心是想要保留那份純真,即使長大了還是可以許願,讓她來幫忙實現願望。
特別購置的黃色郵筒在公司一樓門口登場後,起初被投擲最多的是便當店傳單,後來陸續有國小低年級小朋友來信,還有一位國小老師看到海報,來電詢問可否讓班上的每位小朋友都參加,並且希望真的回信給小朋友,不要讓他們失望;老師在得到允諾的隔天即送來40封信,連同先前收到的,總計需回覆的信件有150多封。
「小女兒陪著讀信,遇到小朋友的用詞或注音符號實在難懂的時候,同為國小生的她一下子就解讀完成,並且志願幫忙回信,以及協助採購小朋友喜歡的貼紙和文具,稱職擔任起聖誕婆婆的角色。」
小朋友們童言童語地寫下單純的願望,像是有兩個小女孩寫下相同的願望,想在聖誕節那天去對方家裡玩,還有小朋友拜託聖誕老公公讓他弟弟乖一點….想不到的千奇百怪的各種願望都有。楊雅婷、小女兒和同仁們真的一一親筆回覆,活動結束後,收到不少家長的回饋,有個小女孩的聖誕願望是養一隻狗,我們送她一隻玩具絨毛絨代替,家長寄來她抱著禮物超級開心的照片,所有的辛苦都在孩子的笑容裡化解了。
倆姐妹認真發送愛心便當,姐姐帶著親手做的花束遞上溫暖和祝福。
大兒子對人的體恤與尊重則令楊雅婷萬分驚喜。贈送街友便當活動的前一晚,她叮嚀兒子記得要到台北車站給遊民送便當,兒子義正言辭地提醒她使用遊民這個字眼並不恰當,每個街友都有他們的故事,有些也曾經是大老闆,可能只是一時不順而暫時成為街友,我們不該輕易地稱呼他們遊民。
和孩子們一起做公益也學到很多,楊雅婷說,表面上是我在帶著他們,實際上是他們推著我前進,不僅沒有理由鬆懈,還要做得更好!
貼近社會需求 愈挫愈勇
民間企業行善,補足政府力有未逮之處,楊雅婷的公益之路行得愈遠,對社會需求的瞭解愈透徹。有感於復康巴士的不足,她以公司的名義捐贈一台復康巴士予台北市政府,盼能協助載送更多需要的人。公司裡連同她自己和同仁都開心參與處理公益事務,除了本業的工作之外,她盡量親力親為,簡化作業的程序和時間,加速決策的執行,也因此能夠多元化地進行各項公益計畫。
捐助復康巴士予台北市,全家一起見證光榮時刻,台北市市長蔣萬安特別撥冗出席捐贈儀式以表達感謝。
投身公益之後,她更加感念父母親給予良好的家教和觀念,低調行善、不求回饋;只求付出、不計結果。捐血一袋,救人一命,她期許未來也能夠捐贈捐血車輛給捐血中心,父親也常提點著我,公益路上「量力而為」,在沒有壓力下的行善才能做到不求。
「我後來了解,這條公益之路是要走得長遠,不必急於一時,而且因為公益,反而驅使我更加努力經營,有盈餘後才能讓我推行更多公益計畫。」公益之於楊雅婷的意義,就是貫徹到底,走出一條愉悅大道,人生因此快樂滿足!」

長期關懷病童。4月兒童節赴台大兒童醫院,邀請魔術師及小丑到醫院表演帶給病童歡樂,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李旺祚特到場頒贈感謝狀。
夢想中的房子畫畫比賽,楊雅婷行善公益多面向,公益之路不設限,為社會啟發更多愛的動能。
平時就喜愛閱讀的楊雅婷,在收到台灣血液基金會出版的血液科普圖文書《小大人的血液課》後,特別感謝侯董事長;教育是重要的事,書籍也正好能夠讓知識傳達到孩子們的腦海中,是對捐血最好的宣導。
楊雅婷董事長與台灣血液基金會董事長侯勝茂合影留念。
楊雅婷的公益哲學,分享在新書《讓愛無止盡流動 公益教會我的19堂暖心課》中,每一件親力親為的公益行動,透過書中的文字,都能傳達溫暖的感動以及更多對於教育、社會和人們的關注與關懷。
楊雅婷繼承了父親楊燦煌的公益心路,家族所捐贈的大型捐血車總共七輛,截至113年底共承載募集了1,348,843袋血液;目前「宗翰號」、「久久健康號」、「淵文玉霞號」尚在役,募集的血量還會再持續增加,就像楊雅婷的公益行動,會有更多的創新、也會一直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