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是好事做就對了,王昱麒捐血習慣成自然
採訪撰文、攝影/蘇曇
 
       在三民捐血室的逾齡捐血人感恩會上,因著熱愛捐血而很有共同話題,很快就聊起來的資深捐血人之中,有一位先生特別安靜木訥地坐在一邊,卻又會在大家聊到某場表揚大會,卻想不起日期或地點;聊到某個專有名詞,卻想不起完整的名稱是什麼時,簡潔而迅速地幫大家補充資訊,彷彿是將對捐血的感情都謹慎地藏在心中,卻又時不時溫暖地流露。那個人就是王昱麒。
 
言談簡潔的王昱麒,記得許多和捐血相關的表揚及活動的細節。
 
幫助別人成為習慣,想把握可以奉獻的每一分每一秒
 
       說話很簡潔,不笑時神情略顯嚴肅,似乎不太習慣和他人分享情緒的王昱麒說,第一次捐血是在大約二十八歲的時候。那時他常常看到電視上「捐血一袋,救人一命」的廣告,對這樣能夠幫助別人的好事頗為認同。某天,恰巧路過一輛捐血車,不怕針的他覺得捐血是個感覺很舒服的過程,再加上自己身體一向健康、作息正常,飲食也都符合要求。這個輕輕鬆鬆就能幫助到別人,還讓自己感覺很不錯的活動,就這樣進入了他的生命中。
 
       每次捐完血,王昱麒都會在行事曆上認真地記錄間隔多久以後、哪一天可以再捐血,時間一到,就會挑下班後或假日時趕快來捐血。「捐血養成習慣,感覺身體變得更好了。而且捐血捐習慣了,沒捐會覺得渾身不自在。」
 
       隨著年紀逐漸增長,開始邁向七十歲的捐血年齡上限,王昱麒有天意識到:「能再這樣幫助別人的機會愈來愈少,沒剩下幾次了。」這個認知,讓原本一直都是捐全血,大概15分鐘就完成捐血程序的他,開始把握時間,做每次捐血時間動輒近兩小時,但捐血間隔更短的分離術捐血。
 
       「最後我大概總共做過15次分離術捐血吧。已經逾齡了,再不把握時間奉獻,之後就沒有機會了啊。」王昱麒淡然地這麼說。
 
開到公司的捐血車,讓王昱麒對自己做的事更加肯定
 
       從二十八歲第一次捐血開始,認為是好事,就數十年如一日認真地去執行,使之成為自己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王昱麒一直都是這麼做的。
 
       直到那一天,公司裡有個請假去開刀的同事,雖然兩人並不特別熟絡,但大家多少都盼著他的手術平安順利,快點回來上班。卻沒想到,當時正在缺血,那天下午,大家等來的竟是一輛直接開到公司樓下的捐血車,呼籲某血型的人們趕緊「慷慨挽袖」。那天,各種血型的同事都站出來捐血,每個人都無比盼望自己的血液能夠幫到某一個需要的人。「那時候,我真的意識到我做對了事,幫助到了別人。」這件事也讓王昱麒更有動力持續捐血。
 
面對畢業,王昱麒說:依依不捨,但也只能接受
 
       幾十年來,王昱麒一直固定去家附近的捐血車捐血,見證著捐血車硬體設備隨著時代向前而改變的過程。「捐血車有不定期換新,就是車體是新的,設備也都是新的,感覺有愈來愈好。」
 
       妻子與孩子有幾次曾經和他一起來捐過血,但後來又因為怕見血、怕痛等等因素紛紛打退堂鼓,剩下了他一個,默默地一直堅持著。
 
       收到的各種感謝狀與表揚的獎狀,他留一張掛在牆上,其餘的都珍惜地收藏起來。快要七十歲的時候,他也和其他許多捐血人一樣,特地去問過醫生:「我感覺自己還滿健康的,不能再捐血了嗎?」但在醫生耐心仔細的解釋之下,他能理解、也能接受捐血上限的規定有其道理。
 
       提到從捐血畢業的心情,他仍舊用他不帶起伏的嗓音低低地說:「會依依不捨,但是也只能接受。」
 
       雖然捐血年齡有上限,總有要畢業的一天,但是幫助過的人,和所有的點滴回憶,相信會靜默卻美好地留存在王昱麒心中。
 
提到要從捐血畢業的心情,王昱麒淡淡地說:「依依不捨。」簡單的一句話背後是幾十年累積的深厚感情
 
瀏覽人數:343
最新異動時間:2023/11/06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