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陳伊純
社團法人台南市回社慈善會原是一個信仰團體,以「安身立命」為宗旨,幫助政府補助不到的社會邊緣戶,約70名義工、近3000位會員,民國70年代從台南市北區開始發展,民國82年立案成立社團,以回饋社會為目標而取名「回社」慈善會,發展至今成為一個人數眾多的社團。當初大夥秉持悲天憫人的情懷,一聽到有人的家庭陷入困境,就輾轉相告,一個拉一個捐錢、捐物資幫忙,辦理急難救助、長期救援、獎助學金、房屋修繕及捐血等公益活動。
回社慈善會理事長吳建智表示「讓愛延續」是該會核心宗旨,捐血是最直接的助人善行。除了急難救助、長期救援、獎助學金外,每年9月的捐血活動,回社慈善會都以辦嘉年華會的精神承辦,北區大興公園這個捐血地點也是由回社慈善會開拓,近幾年持續在這裡跟耕耘,逐漸累積出一群捐血粉絲,今(114)年9月21日捐血活動前,吳理事長與總幹事陳政仁等幹部,分頭帶著精美的捐血活動海報,前往會員們的商家張貼,活動前一周帶附近掛布條,會員們分工明確,有活動組、美工組、場地布置組等,大家各司其職,發揮團體運作的凝聚力。
理事長吳建智(右)總是親自帶海報給會員開設的店家,請他們張貼。
加入回社慈善會待用餐店家也幫忙張貼海報。
活動前一週,回社慈善會幹部就會在捐血地點附近綁布條事前宣傳。
捐血現場周邊服務也相當多元,有羽球趣味競賽,民眾參與一球進洞就得好禮;還有台南工商之友慈善會主持趣味有獎徵答大放送、打卡活動,還能品茶、喝咖啡,美食,讓民眾有捐血又有得玩,活動氣氛熱絡,吸引大批民眾參與捐血盛會,當天主場大興公園及北安捐血室,共為血庫募得988袋熱血。
回社慈善會現場互動遊戲—一球進洞,用羽球拍將球拍進箱內,就可得小禮物。
大批民眾參與這場捐血盛會。
除了定期舉辦年度捐血活動外,回社慈善會也長期關注偏鄉孩童的資助。位於臺17線沿線,多為資源相對匱乏的偏鄉中小學,學生們不僅面對著隔代教養、單親等家庭困境,學習上也需要更多的支持與關懷。「回社慈善會」深知教育是改變命運的基石,因而在8年前啟動「臺17線偏鄉獎助學金計畫」,計畫的核心即是為孩子們提供實際的幫助。回社慈善會有一套完善的機制,除了訪視了解個案情況,適時提供更多援助,鼓勵學生奮發向上,避免日後加入幫派。也因為有些家長會拿獎助學金去喝酒,他們特請國小老師幫學生開戶存入獎助學金,待學生上國中,再移交給國中導師繼續存入善款,以備學生日後升高中職後可以支應升學費用。此獎助學金計畫已累計發放給超過 2200 位學生,總金額超過400萬元,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是一個被點亮希望的孩子。
回社慈善會照顧臺17線偏鄉孩童,提供獎助學金資助。
回社慈善會理事長吳建智表示,社員每月僅需繳1百元慈善金,每人的負擔不大,眾人加起來的力量卻很大。回社慈善會也是全國第一個推動待用餐實名制的社團,每位領取待用餐的人都要留下地址和電話,若所留資料不實,店家即不再供餐,若有人連續領取3次以上,可能代表生活已深陷困境,理事長吳建智和該會志工會親自訪視,了解實際情況,以及有無必要進一步援助,為的就是要讓有限的社會資源用在最需要幫助的人身上。存好心、做好事,不管是多小的善意,都是改變世界的不可忽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