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攝影/李崇和
昔稱番仔路的番路鄉,據說原是諸羅城通往阿里山鄒族部落的必經通道,也是鄒人到嘉義交換貨物的必經之地。那條番仔路,如今的縣道159,曾經是族人背著獵物步行下山、與漢人交易的古道,如今成了雙向通車、鋪著柏油的馬路。路的兩旁,種了滿山遍野的柿子林,每到秋天便染紅了整座山頭,產量高居全國第一。鄉民自行研發的柿餅製作技法,讓番路成了火紅的柿子之鄉。
位於嘉義縣番路鄉下坑村6鄰頂坑36之3號佛寶山天德宮,尚未建立獨立道場或宮,沒有招牌,在番路鄉卻能連續三年成功舉辦愛心捐血活動,端賴本宮廷蓁上師號召及全體志工同心協力熱烈響應,走入村落詳細宣導,終能完成這項不可能的「愛心捐血」活動!
番路鄉因地廣人稀,鄉民多以務農維生,要辦理捐血活動確實不易,在鄉內亦尚無任何民間企業或宗教團體發起辦理捐血活動。
回顧111年佛寶山天德宮舉辦愛心捐血活動的歷程,本宮志工向捐血中心接洽時,曾回饋因番路鄉人口稀少,捐血車只到過一次,也因捐血量太少,當時僅捐得17袋,後來就不曾再到過番路鄉。「很期待您們辦一場成功的捐血活動,在地的資源要動員,慢慢養成番路鄉年度的捐血活動。」
企劃人員也提供經驗,請我們先掌握可捐血的人數。於是,本宮廷蓁上師本著「慈悲無礙、愛心與希望」精神與胸,曉示:「眾志工愛心捐血活動,勢必達成。」於是我們在群組、fb粉絲團,號召鄉親報名捐血,捐血活動凝聚大家的動員力,眾師兄姐們大夥們排開個人其它活動,來自各地,這天都回來幫忙。
「捐血一袋、救人一命」在今(113)年12月26日,感謝鄉親相挺,我們完成第三年愛心捐血活動,番路鄉長鄉長蕭博勝、番路鄉民代表周昆輝夫人,也都挽袖捐熱血,在大家熱血接力下,共捐到107袋熱血,期盼愛心捐血活動,能夠在番路持續舉辦,為營造有愛心與溫暖、祥和的社會盡一份心力!
佛寶山天德宮連續3年成功舉辦愛心捐血活動。
佛寶山天德宮捐血活動已成為番路鄉親必參與的活動,師兄們賣力的邀約
佛寶山天德宮捐血活動,事前會在小鎮上事先掛布條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