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世利
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捐血人日」(World Blood Donor Day),醫療財團法人台灣血液基金會侯勝茂董事長於今年接受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校園健康筆記」節目專訪,除了向民眾倡導「世界捐血人日」之由來與意義之外,也針對血液組成成分、捐血基本條件、捐血流程等議題,做一系列深入簡出的說明,並適時宣導獲取捐血資訊之相關管道。
「世界捐血人日」的由來與意義
侯董事長於專訪中指出,6月14日是「世界捐血人日」,同時也是發現ABO血型的奧地利病理遺傳學家卡爾•蘭德施泰納(Karl Landsteiner)的生日。1900年他發現了人類的ABO血型系統,為此他於1930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1937年他又與亞歷山大•所羅門•維納(Alexander Solomon Wiener)一起發現了Rh血型系統。為表彰其貢獻,自2004年起,由世界衛生組織、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國際捐血組織聯合會、國際輸血協會發起,將6月14日訂為「世界捐血人日」,主要目的在提高世界各國關注血液安全、血品的供需平衡以及自願無償捐血的重要性。2022年,「世界捐血人日」的主題口號是「捐血是一種團結的行為,一起努力,拯救生命!」提醒人們自願無償捐血在拯救生命和團結力量所發揮的作用。
國內紅血球血品輸用十大科別
侯董事長強調:血液至今仍無法以人工血品或人工製品取代,僅能靠捐血取得血液。在捐血中心醫護同仁將捐血人的血液採集到血袋裡,每袋血液再被分離成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及血漿等,醫院再依病人的狀況,輸入不同的血液成分,來救治病人。
根據健保署2020年的資料,台灣前十大紅血球輸用科別依序為血液腫瘤科(11.20%)、胸腔內科(10.24%)、急診醫學科(10.01%)、消化內科(8.53%)、腎臟內科(含洗腎)(8.29%)、骨科(7.58%)、一般外科(6.25%)、心臟血管外科(6.16%)、其他(6.12%)、一般內科(6.07%)。
全國捐血流程標準化 提高血液品質與安全
捐血前捐血中心會提供捐血人衛教與資料(捐血前須知、捐血小百科、捐血答客問常識解惑、DVD等),請捐血人詳細觀看或閱讀。目前全國各捐血地點的捐血流程已經標準化,主要是可以提高效率且降低人工錯誤,進而提升血液品質。捐血5步驟如下圖:
關於捐血你可能不知道的point
捐血前注意事項,除了一般熟知的需攜帶身份證件、年齡限制、體重限制之外,侯董事長也舉幾個常見但一般人可能不知道的點做說明:
1.男性血色素需大於13公克%、女性需大於12公克%。(捐血現場免費檢測)
2.刺青(紋身、紋眉、繡眉、紋唇、霧眉、霧唇、漂眉、飄眉):請暫緩捐血1年。
3.穿耳洞:請暫緩捐血1年。註:使用拋棄式針頭,傷口癒合,可捐血。
4.打玻尿酸:注射玻尿酸(非動物性來源),請暫緩捐血1週。
5.瘧疾疫區:自瘧疾疫區回國後,需暫緩捐血1年;服用預防性抗瘧疾藥未出國者,暫緩1個月。
(其他捐血須知請詳見台灣血液基金會官網。)
身為醫療人員的第一原則「Do No Harm」
侯董事長提到:我們身為醫療人員的第一原則,就是要做到「Do no harm」 :無傷害原則。捐血行為的第一要件就是不讓捐血人受到任何傷害。所以遵守「捐血者健康標準」的規範來做面談之標準是很重要的。相對的,捐血人的誠實與雙向充分溝通,也是血液品質安全重要的一環。
超前部署行動平台 迎接數位時代
為了滿足醫院用血需求,台灣血液基金會在全國廣設捐血地點讓民眾方便就近捐血救人。而這些捐血地點的資訊查詢,基金會也隨著科技的進步,已早早進入數位時代。除了官網、臉書粉絲團之外,更於2016年成立全球第一個以LINE行動平台來與捐血人互動的官方帳號「愛捐血」,無論有沒有捐過血,民眾都可以使用LINE「愛捐血」查詢各地捐血地點與作業時間、捐血相關限制與說明,包含捐血限制查詢(醫美、手術、疾病、藥物、疫苗、注射等)、感染危險區、接收捐血活動推播、智能查詢等功能;若使用愛捐血的民眾已經捐過血且完成個人資料綁定,則還可以查詢您的「捐血總次數」、「下次可捐血日期」、「檢驗報告完成通知」等更多個人化訊息。
訪問尾聲,侯董事長再次感謝全國捐血人能夠持續捐血救人,並說明捐血是一件非常有意義且神聖的志業,不管是心理上(做善事)或生理上(新陳代謝)都是對自己有極大的幫助,尤其血液目前無法被人工量產製造,於醫療體系上尚無法被取代,所以共同呼籲大眾挽袖捐血,一起打造更安全更優質的捐血環境與確保血液品質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