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血庫協會2017年國際年會會場,發表了120篇口頭報告論文及530篇海報論文,並有超過160家企業廠商展示最新的血庫軟硬體設備。(陳韻元提供)
美國血庫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Blood Bank,以下簡稱AABB)2017年國際年會10月7日至10月10日在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市(San Diego)的會議中心(San Diego Convention Center)舉辦。台灣血液基金會副研究員陳韻元、技士陳瑋萍和台北捐血中心技佐蔡蕾芳於會中各發表一篇壁報論文。
本次AABB年會現場超過5,000名來自各國血庫、血液中心的醫師、護士、醫檢人員、政府官員、研究人員、以及經營管理等專業人員參與,舉辦約100場的輸血教育相關會議及超過160家企業廠商展示最新的血庫軟硬體設備。此次大會收到近800篇摘要,最後接受約120篇口頭報告論文,以及約530篇海報論文。
在需要輸血的情況下,究竟輸老舊的血好,還是輸新鮮的血好呢? 這個頗富爭議的議題在此次會議有許多討論。主持人哥倫比亞大學病理學系Eldad Hod教授詢問與會者一個問題:各位認為紅血球的效期應該要縮短為35天、維持42天(美國FDA的現行規定)、還是需要更多的資料判斷呢? 很有趣的是,三個選項各有約三分之一的擁護者,之後就邀請贊成和反對縮短效期之雙方提出證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Harvey Klein教授根據犬的模型,發現比較老的紅血球會因溶血釋放鐵,而鐵元素會促使細菌生長,他表示雖然新鮮的紅血球在臨床上沒有帶來顯著的好處,但是在病重和受到細菌感染的患者,可能會因輸注老舊紅血球導致死亡風險的增加;而加拿大蒙特婁大學小兒科教授Jacques Lacroix則表示許多的臨床試驗比較各類不同病患輸注老舊或新鮮紅血球的情形,這些試驗均發現兩者在臨床上並無顯著的差異,雖有觀察性的研究報告指出兩者的預後不同,然而證據力比較薄弱,若貿然將保存期限提前至35天,則會影響到血品供應。麥馬士達大學血液學教授Nancy Heddle最新已發表在刺絡針血液學(Lancet Haematology)雜誌的臨床試驗分析近25,000病患的輸血,結果顯示院內死亡率在輸新鮮血和輸老舊血品的受試者上並沒有顯著差異,然而有學者認為尚未有研究能深入了解輸注老舊紅血球究竟會造成甚麼樣的傷害。經過這場激辯,在場的與會者仍未能對紅血球效期是否該縮短產生共識。
此次會議也探討美國紅十字會正建立的「捐血人-血品-受血者」三方連結之資料庫,並探討建立流行病學資料庫對輸血安全將帶來甚麼貢獻。除此之外,其他的熱門議題,包含發生恐怖攻擊時的血品供應、男男性行為的個人風險評估、蚊媒傳染病原的防堵、以及捐血人補充鐵劑等都受到廣泛的討論。此次大會豐富的課程與會議,也讓與會者了解相關研究的最新進展,進而將這些知識和技術帶回工作單位,以促進當地的輸血安全。(陳韻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