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製劑評估暨研究中心(CBER, FDA)余翁美英博士的演講,對血液安全的思維,有另一番的見解。余翁博士的觀點,實在可以作為每一位在捐血中心工作的夥伴們,以及廣大熱心的捐血人,對血液安全有更清楚的認識與瞭解,茲整理一些觀點與大家分享。
為確保血液安全,可以從三方面來考量,第一方面是與血液採集有關的,第二方面是與血品輸用安全有關的,第三方面則是與血液製劑的安全有關。
在與血液採集方面,血液安全有五個層次的安全保障:第一層次為捐血人健康條件的篩選,透過對捐血人實施有關疾病傳染性及危險行為的認知教育、自我健康評量(口頭訊問或是書面問卷)、過去的疾病史,以及良心回電等機制,提供完善的捐血資格篩選,是血液安全的第一保障。第二層次為實施登入系統,以有效追蹤捐血人過去的捐血紀錄,可以防止不適合捐血的人,進入捐血的族群,這是血液安全的第二保障。第三層次為實驗室內感染性疾病的檢測,透過實驗室的感染病毒篩檢,可以降低因輸血後造成疾病傳染的風險,並建立有效的暫緩捐血機制,以防止不適捐血的血品流入。第四層次為血品隔離系統的建立,有良好的庫存管理,可以防止不適輸用的血液流入醫院,確保血液的安全。第五層次為建立監控異常疏失事件之管理系統,包括其影響以及短僑行動的機制,更可以保障病人用血的安全。
在與血品輸用的安全衡量方面,採用無菌採血用具、製成中確保血品的密閉系統、清楚規範血品運送及儲存條件、血品有效日期的管理、良心回電的血品回收與控管系統、以及血品回溯機制的建立都可提供血液安全更進一步的保障。而在血液製劑方面的安全衡量,執行細菌監測或滅菌處理、病毒的清除技術、最終產品的檢測、明確規範產品運送及儲存條件,以及回收及管理控系統的建立,也都可以大大提供血液的安全。
自從前年爆發的醫療疏失,打錯針、給錯藥的事件,以及後來的SARS防疫衝擊,台灣的醫療體系無不全面從新檢討醫療服務流程以及醫學教育,一切從「病人安全」的角度為出發點。而血液安全確是「輸血安全」最前端,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從余翁博士的觀點中,我們不難發現捐血中心工作夥伴們的努力,以及捐血人的血液安全認知觀念,在血液安全上佔有相當大的比重。所以,當捐血中心有嚴格的血液採集作業流程規定時,我們的工作夥伴們一定要確實遵守執行,而熱心捐血的您,若遇到我們的工作夥伴向您解釋血液安全的觀念時,也同樣需要您的鼓勵與支持,期盼您我的努力,可以為病患提供一個更安全的醫療用血資源。
(文/台北捐血中心白舜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