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之餘內心卻有隱隱的煩憂。
我們擔心的是什麼呢?就是新一波的缺血情況該如何避免發生?這其實已經是一個存在多年的老問題了。長年的缺血,而寒暑假只是將問題凸顯得更嚴重。不僅我們努力得辛苦,民眾也困惑不解。為什麼會這樣呢?
捐血原本是個利人利己的行為,但仍有相當多的民眾受制於傳統觀念、錯誤思想,對捐血有不當的誤解,深怕捐了血後影響到自己的健康,造成貧血、虛弱等問題。更有人認為血液是如此珍貴和重要,怎可輕易捐出來。
確實如此,就是因為血液的珍貴及不可取代性,更顯得無償捐血奉獻的行為是多麼使人尊敬和欽佩。事實上,寶貴的血液也有它的極限,也就是一般所謂的生命週期。即使我們每天正常生活著,血球也有它自然汰換的過程,老廢的血球會透過呼吸、排汗、大小便等等排出體外。身體的造血系統會因而刺激,產生新鮮的血液來延續生命的穩定。所以說:既使不捐血,血球也一樣會被代謝掉。但如果我們能透過捐血這樣一個行為,一方面可以幫助需要用血的病患。另一方面,適當的捐血可以讓身體產生良好的循環,同時也能提醒我們更加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也算得上是一舉兩得呢。
曾經有人說:人生不要太圓滿,應該留一個缺口,讓幸福也能流向別人,那會是一種很美好的感覺。我喜歡這樣的說法。如果我們的舉手之勞、涓滴熱血可以延續別人的生命,展現彼此生命價值,那麼,捐血會是我們人生中一個很值得驕傲的成就。
(尹菊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