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頂寮與褒忠西交界,南有西邊里下庄接林北港溪,西南有奮起里秀潭與元長鄉為界,北接新虎尾溪,有新庄里與崙背鄉為界,地形略為狹長形。遠在二百年前的清順時代,由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林板鄉遷來之林、郭兩姓屯居,以農為業,自成一小部落,原名黃吉崙,民國前13年納為嘉義土庫支廳大丘田堡,民國9年行政區重新劃分改為台南州虎郡土庫庄,因人口日益增加,於民國31年將土庫庄升為土庫街,至民國34年臺灣光復後將日據時之庄街改為台南縣虎尾區土庫鎮,民國35年又將土庫鎮部分增設褒忠鄉,39年因本省行政區調整,改為雲林縣土庫鎮。
土庫鎮人口數約33,771餘人,面積約49平方公里。土庫地名的源起,有多種說法,包括源自土造的倉庫,故稱土庫,另一種說法是指源自當地平埔族部落的名稱(Docowang)「土庫望」的漢字譯音等。為何有土造倉庫的說法呢?原來土庫的地理位置,在濁水溪沖積扇西南部,屬沖積平原帶,適合農作物生長,吸引農民耕作。後有了灌溉系統,促進聚落發展,勤勞的農民播種、耕耘、或種植其他農作物,剩餘的產品必須存放起來,貧窮缺乏物質,就地取材,利用竹編製作「鼓亭畚」,存放稻穀,另外再利用當地的泥土,塑造方形的倉庫,儲存當地的特產土豆(花生)等各種農作物,屬於「土」造的倉「庫」,成為地方特色。土庫昔作塗庫,有云往昔墾民在此築有眾多土造米倉,故得名,有云因道路低窪,每遇雨,行人過路有如泥污塗衣褲而名之。也有一說,其由來與往昔當地的洪雅族之猴悶社自稱「土庫」之譯音有關,後來才改稱為「土庫」。
土庫鎮衛生所不僅是雲林縣政府最基層衛生服務機關,更是推動公共衛生事務及提供鎮民適切之健康服務,促進鎮民健康營造健康社區,提升國家競爭力之重要推手。因此,台南捐血中心實踐深耕健康社區理念,土庫鎮巡迴捐血車於雙月廿六日上午十時起至下午四時卅分止,在土庫衛生所前舉辦捐血作業,期望在與社區居民緊密結合下,攜手合作,共同實踐「活力、健康」的願景與夢想的土庫社區。(逢周日、春節、端午、中秋節則暫停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