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總面積一百六十六點六平方公里,約佔雲林縣總面積的八分之一,是雲林縣最大之鄉鎮。極東為草嶺村曲坑子銜接南投縣竹山鎮與嘉義縣吳鳳鄉;極西為麻園村中洲子與斗南及嘉義縣大林鎮接壤;極南為草嶺村鹿窟仔與嘉義縣之梅山、吳鳳二鄉為鄰;西南連嘉義縣大林鎮;極北為棋盤村新厝仔毗連本縣斗六市梅林里,為本縣轄域最廣、山地最多之鄉。
古坑鄉南北長約12,500公尺,東西寬約23,000公尺,介於海拔60-1,750公尺之間,東南峻嶺綿亙,向西漸呈傾斜,境內地形高低起伏很大,山地多、平原少,清水溪、大湖口溪等主要河川由東向西流至沿海鄉鎮而注入台灣海峽。古坑鄉水系複雜,全線遍佈丘壑深谷,為雲林縣北港溪與濁水溪之發源地。本區居住於河川上游居民之飲水農地灌溉,多汲取溪水或飲用山澗流水。
古坑鄉至少有六項雲林之「最」,分別是:面積最廣闊、地勢最高峻、溪流最靈動、物產最豐饒、史詩最悲壯、人口密度最低等等;諸如:台灣柳丁王國、台灣咖啡故鄉、大尖山風景區、樟湖風景區、草嶺風景區、劍湖山遊樂世界……等涵蓋產業、生態、文化、資產、育樂等不同面向的豐富特色,分佈於地廣人稀的好山好水之中。古坑有如一「無為而治」的生態天堂,因為多山多水的原始環境限制以及樸淳渴潤的人文風采,自然雄渾深厚的綠水青山彷彿是一片「人間淨土」。
古坑舊稱為「庵古坑」,可能是由來於初期的入墾者,在坑谷內種植菴瓜而有此稱,在民國九年時,改稱為『古坑』。另有一說為古時候有一對夫婦,專門打鐵為生,其所住的地方命名為「打鐵坑」,這一對夫婦非常恩愛,居民羨慕,乃稱此地為「尪婆仔坑」。日據時期因不文雅而更名「庵古坑」,其意為溫暖的古窩,行政區調整時改名「古坑鄉」。
民國十八年二月十五日古坑庄役場,由崁頭厝變更於庵古坑庄三五八番地,民國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一日改稱為古坑鄉公所,所在地為於今古坑村境內。
古坑鄉巡迴捐血車於單月十七日上午十時起至下午四時卅分止,在古坑鄉公所前舉辦捐血作業,期望在古坑商圈及行政中心的帶動下,締造「健康捐血,快樂加倍」的古坑新文化。(逢周日、春節、端午、中秋節則暫停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