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訂閱電子報 訂閱 取消
             
 
 
熱血雜誌第281期95年3月 更多本期文章
 
愛心咖啡杯
 
 
 
種杯子了,前頭的,都已送人。因為「好東西總要與好朋友分享」。它是由捐血集來的,可不容易,集十點才有一只;難怪,侄子笑稱「這是伯伯的血杯啊」。

談起捐血這事,得從讀淡江談起。還是新鮮人那年,學校和空軍總醫院合作,舉辦了一次捐血活動,因為捐血在那時還不普遍,為了鼓勵學生,凡捐血者記大功一次;沒幾年淡江成立了航空工程系,航空館裡還陳列一架空軍贈送的F-86軍刀機。

碰巧捐血前幾個星期,姊姊生女兒,沒料卻大量出血,鼓虧輸了血,才撿回一條命。或許是受其影響,二話不說,當即響應。

第一次的捐血,我還印證了史記上的一則故事。

捐完血後,一點倦容都沒有,一整個白天都異常亢奮,但到了晚上,卻非常疲倦,因此提早上床就寢。史記裡的故事,是說李陵追匈奴,探子回報敵兵就在前不遠,但馬已疲憊,再追也是望塵莫及。曾將此經驗與別人分享,可惜,不是沒那感覺,就是從沒捐過血,但我始終相信人、馬間應有相同的運作關連。

三個月前到捷運台北站的捐血站捐血,護士小姐問:「是捐分離術的吧!」答以「捐全血」後,她訝異的說來此間已不少年,卻少見擁有120次紀錄卻採捐全血者。聽後,心裡有說不出的榮耀。就在她勸說試採分離式後,當即允諾,因而成了該站的常客。

人要能捐血,必定身體硬朗,不僅不能有任何疾病,連隱性的也不許。譬如弟妹家,她們家族因是肝炎帶原者,連帶的侄子侄女和弟弟都與捐血無緣。我將前兩個杯子送給了侄子侄女,或有彌補作用吧。

離不能捐血的年齡還有十年,若以捐全血的次數計算,要送親戚每人一只,絕不可能,而捐分離術的,只要二星期就可再捐,進度快了許多。也許,此一心願在有生之年或可實現。

人活著真好,是因為無限可能。只為活著,顯然少了些尊嚴,因此要活得健康,而檢測健康與否的指標,就是捐血。再說,施比受有福,是因為還有東西可施;為了什麼而活,就別具意義了。

人雖不一定要活在別人的掌聲中,但榮譽真的能讓人為目標奮力前行,而捐血就是一項自我肯定的大事。更何況,當親戚啜飲咖啡時,或能想起我吧。

(本文作者/蕭漢屏)

 
 
建檔單位:中華捐血運動協會建檔者:admin建檔日期:2012/12/21
 
行動條碼:
瀏覽人次:863
 
 
 
 
行動條碼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