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訂閱電子報 訂閱 取消
             
 
 
熱血雜誌第290期95年12月 - 台南版 更多本地文章
 
嘉義巡迴捐血點--布袋鎮 鹽山留回憶
 
 
 
湖之內,外被二沙嘴包圍,使港口看來就像一個「布袋」的形狀,舊稱「布袋嘴」,日據時期民國九年簡稱「布袋」沿用至今,昔稱「布大瑞」訛傳為「布袋嘴」,騷人墨客稱為「岱江」,也是日據時地方士紳以取七福神之布袋和尚雅號,以布袋延用至今。「冬港」應為布袋最原始名稱,昔亦稱松仔港、蚊港、布袋嘴等。稱「松仔港」的原因是因台灣廈門交通,以布袋為捷徑,附近海水浴場壽島之松樹,蒼鬱青翠而得名。稱「蚊港」的原因是港邊蚊蟲為虐,六月間風平浪靜之際,更猖獗而有蚊港之稱,過去曾有「小上海」之盛,繁華一時,布袋開發得早,明朝天啟四年,顏、鄭拓臺十寨,其中第六寨就在大坵田,後來,又有漳泉籍的高姓人士移入,蔡姓、蕭姓人氏,也接著來此定居。目前布袋五大姓氏,分別是蔡、蕭、邱、李、陳。

布袋鎮是典型的漁村聚落,位於嘉義縣靠海之處,以養殖漁業、近海捕撈及鹽場聞名。居民每天凌晨三、四點出港捕魚,船隻的燈火點亮了漆黑的布袋漁港,一艘艘駛向大海迎接晨曦;午後2、3點的拍賣市場人潮攜來攘往,是識貨的買客最熱絡的時候,新鮮漁貨活蹦亂跳、琳瑯滿目,各式海鮮小吃料多新鮮又便宜;蚵仔煎、蚵仔包、蚵嗲、虱目魚丸湯、土魠魚羹、花枝丸、花枝捲.....等,讓人看了眼花撩亂、垂涎欲滴。提到布袋,不能錯談鹽田,昔時產業的景況已不在,卻是見證地方發展的一項重要命脈。昔日工人曬鹽、挑鹽等畫面已成過往,一座又一座的鹽山述說歷史的容貌,留下的是一絲絲的回憶,鹽業經過這短短數十年,已漸邁入夕陽產業。

嘉義布袋沿海漁獲豐富種類繁多,從日治時期到光復初期,是布袋港最繁榮的時期,兩岸敵對關閉航線後,布袋港就迅速沒落了下來,昔日有『小上海』之稱的布袋港繁華榮景,便隨之成為許多老一輩鄉親的記憶,嘉義縣政府這幾年在此開闢了海埔新生地,增加了不少陸地,完成布袋海埔新生地。民國81年,布袋港也正式升格為國內商港,積極致力於養殖漁業的技術提升及生產,主要有虱目魚、鰻魚等,所以蒲燒鰻、虱目魚加工品,新鮮又好吃,也逐漸扮演重要角色,相信布袋港恢復往日盛況指日可期。

台南捐血中心鄉鎮巡迴車也選擇 雙月29 日10:00~16:30在這熱鬧的漁市場前舉辦捐血活動,歡迎熱心民眾踴躍加入捐血行列!(薛寶紗)

 
 
建檔單位:中華捐血運動協會建檔者:admin建檔日期:2012/12/21
 
行動條碼:
瀏覽人次:980
 
 
 
 
行動條碼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