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訂閱電子報 訂閱 取消
             
 
 
熱血雜誌第296期96年6月 更多本期文章
 
細說捐血人
 
 
 
沒落到今日重生的面貌,經過了數十寒暑,唯一屹立不變的是佇立在鬧區街頭的捐血車。

常有人戲稱70年次後的小孩是「草莓族」,那西門鬧區應該可說是「草莓族」的大本營了。在台北捐血中心五年的日子裡,就有將近三年半的時間是在峨嵋號捐血車度過的。來來去去的捐血人如此之多,但仍會有些人在心裡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一位捐血人給我的印象就非常深刻。他約莫是68-70年次的一個年輕男孩,每次來總是穿著一身的白上衣、白長?。還記得第一次看到他時,只覺得這人年紀輕輕,怎麼走起路來步伐很緩慢,甚至有些不穩,談話應答時,也是結結巴巴,久久才冒出一句,簽名更是下筆唯艱,寫出來的字體也歪七扭八,如果不是因為攪起來年紀尚輕,真會令人懷疑他像是一個中風過的人。

一次幫他扎針前,要先找尋手上適合的血管,才發現手臂上盡是受過傷、明顯的痕跡,看一眼就令人難忘,受傷當時的痛楚也彷佛歷歷在目。「你手上怎麼會有那麼多的傷痕?你曾受過很嚴重的傷嗎?」「年輕男子娓娓訴說...」少年時年輕氣盛,愛騎快車,在一次嚴重的車禍中,被送進了加護病房,醫生原本也不抱太大的希望,鬼門關前走了一回,能醒過來且恢復到今天的程度應該算是奇蹟了!「那還能恢復到像正常人一般嗎?」「不確定,不過要長期復健就是了。」

在另一個炎熱的周末,又再次見到他,仍是一身的白衣、白褲,額頭上還冒著汗滴,卻因血紅素不足,被婉拒了捐血,臉上閃過了一絲落寞的神情,輕輕的說了聲「啊?!...那謝謝」後,只見他又踩著蹣跚的步伐、亦步亦趨的消失在西門町的鬧區裡...也曾遇到好幾位聽障的朋友定期來捐血,身上有著殘缺的他們,雖然只是捐出一袋血這小小的動作,眼裡散發出的竟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光芒...

年輕時很羨慕白領階級的OL,每天都能打扮的光鮮亮麗,坐在辦公室裡吹冷氣、處理文件,且在他們眼中理所當然的周休二日更是所有護士們心中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所謂的「白衣天使」,就是穿著一成不變的白制服,做著一般人會掩鼻皺眉的把屎、把尿的工作,小夜班、大夜班輪值的辛苦,周末假期與家人相處時間的犧牲,完全都是為了病床上的病人。

在一次偶然的談話中,我的母親曾說了這樣的一段話,改變了我對護士這職業的看法。她說:「上帝的安排讓你成為了護士,讓你有能力去幫助在病痛中飽受折磨的人們,這是你的福份啊!妳應該要覺得感謝,且珍惜這樣難的機會。」

想想那在車禍中重生的年輕男子、身上帶有殘疾(視障、聽障、肢障)的捐血人,我想我真的應該感謝老天爺讓我如此的健全,且有這份能力去幫助他人完成他們心中的願望,哪怕只是捐出一袋血。(胡靜雯)
 

 
 
建檔單位:中華捐血運動協會建檔者:admin建檔日期:2012/12/21
 
行動條碼:
瀏覽人次:895
 
 
 
 
行動條碼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