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鄉山地、平原各佔一半,海拔約150公尺,斜度平均四分之一,主要河川有八掌溪、赤蘭溪、仁義潭水庫即位於八掌溪上游。人口約47,800人。
昔日,中埔為土著部落民族的聚居地。而最早移入本地墾殖的漢人,應是在明永曆15年(西元1661年),追隨鄭成功來台屯田於諸羅縣八掌溪崙仔頂(及今之和睦村)的福建平和縣人的賴剛直(恂行,斌來)。其後世墾殖範圍擴大遂成公館庄。在乾隆初葉(西元1746年前後),受了福建南靖縣人邱純德,福建永定縣人翁珍友等人先後移入本地開墾的影響,此地的漢人逐日漸增多,而墾殖的土地範圍乃由點而擴及面,經歷先民們三百餘年來的慘澹經營,如今,中埔鄉乃便成為嘉義縣最富饒的山區鄉鎮之一。
本鄉為先賢吳鳳公感化山地同胞殺身成仁之聖地,鄉內社口地方設有碑石及廟宇以作永久紀念。相傳康熙年間,大陸居民來鄉定居,番族逐漸移往高山地區,惟當時既未建立任何制度亦無文獻記載,於日據之初,始設中埔區,隸屬台南縣,其後改為中埔庄,民國34年改為中埔鄉先隸歸台南縣,到民國39年10月25日行政 區域調整實施地方自治縣制劃分隸屬嘉義縣。
從民國86年開始台南捐血中心每年雙月30日上午10時起至下午16時30分,至中埔鄉公所前舉辦捐血活動。中埔鄉公所其所在地聚集了鄉代會、農會、衛生所、電力服務所、水利會、戶政事務所及群體醫療中心等機關設施。因此,該巡迴捐血車之設立,為便利民眾捐血的安排。
民國92年10月由中埔當地的社團,仁里慈濟會開始認養。相當熱心的總幹事龔容華小姐,每於捐血活動當天,自己會開著廣播車到各村大放送,通知居民捐血車到來的訊息。並事前以電話邀約慈濟會所有會員前往共襄盛舉。龔總幹事,並積極尋找配合廠商加贈紀念品,鼓勵中埔鄉民踴躍捐血。借由龔總幹事的努力,期能建造一個有特色,有氣質的鄉鎮,也冀盼中埔鄉能脫胎換骨成有蓬勃朝氣的地點。
台南捐血中心於雙月30日上午10時起至下午4時30分,至中埔鄉公所前舉辦捐血活動(逢周日、春節、端午、中秋節則暫停作業)。目前由中埔仁里慈濟會認養,每到捐血活動當天,會利用廣播車播放通知居民捐血車到來的訊息,每次都有約30、40袋的實力。期能建造一個有特色,有氣質的鄉鎮,冀盼中埔鄉能真正脫胎換骨成有蓬勃朝氣的地點。(李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