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維他命B12被分離出來是1948年的事情,但是到1973年才能用人工合成大量製造出來,它的分子構造很複雜,其中含有鈷(Cobalt)這種金屬。維他命B12與其它維他命B的來源不同,其他維他命B可以從高等植物中合成,而維他命B12只能從許多細菌與某些黴菌製造出來,所以在泥土、天然的水中、某些動物的腸子與反芻動物的胃內才能找到這種維他命。維他命B12可以進入動物組織內,例如:動物的肝臟、肌肉、腺體組織、蛋等;所以動物性食物含較多的維他命B12,尤其是動物的肝臟,所以市面上有些維他命B12製劑,就稱為「肝精」,大致上說來, 維他命B12B12的含量與動物性食物的價格成正比關係。
惡性貧血的病人若沒有其他併發症,每天只有肌肉注射0.1x10-6公克(0.1微克)的維他命B12,就足以應付造血作用。這麼微量的物質可以激起生理上的反應,只有劇毒性肉毒桿菌素(Botulismnus toxin)能夠和它相比。成年人所需最少的量是每天0.6~1.2x10-6公克。
人體內儲存著大量維他命B12,約5000x10-6公克,其中三分之一在肝臟內,每天只有少量流失掉,若要保持這個儲存量,每天要攝取2.5~10x10-6公克(1微克=10-6公克)。
維他命B12在迴腸內吸收,但是要胃壁分泌的「內在因素」的幫助,同時胰臟分泌的消化液也可能有關,因為胰臟機能不全的人或胰臟部分切除的老鼠, 維他命B12的吸收減少;若給予胰臟消化液製劑以後又得到改善。這種維他命是當作輔助酵素用,在哺乳動物以證實有兩種生物化學反應非它幫忙不可。
葉酸可以由高等植物生成,也可以由低等的微生物合成,所以需許多食物都含有葉酸,尤其是綠色蔬菜、酵母與動物內臟,例如肝臟、腎臟等。這種維他命在高溫下會被破壞,尤其是煮沸以後,破壞50%~95%不等。酒精會抑制葉酸的吸收。
我們每天所需攝取的葉酸大約50x10-6克,因為各種食物在小腸內吸收程度不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男人每天攝取200x10-6克,嬰兒40~60x10-6克,小孩100x10-6克,孕婦400x10-6克,哺乳的母親300x10-6克。葉酸在體內的儲存量約5~10x10-1克,但是每天流失量相當可觀,若給予某人完全不含葉酸的食物,四個半月以後會發生巨母紅血球性貧血。食物中葉酸的含量因每位專家所做的測量方法不同,發表的數值有很大的差異。
葉酸也幫助人體完成許多新陳代謝的步驟,它是一種輔助酵素。
其他的維生素
維他命B6在動物性與植物性食品內含量都非常豐富,尤其是肉類與穀類,所以由於食物的問題而造成維他命B6葉酸缺乏的人很少。少數孕婦與使用口服避孕藥的女人患輕微的維他命B6不足,抗結核病藥物INH(Isoniazid)會破壞 維他命B6。維他命B6不足引起的貧血,屬於低色素小血球貧血。這種維他命也當作輔助酵素用,它與紅血球製造過程中,某些蛋白質的合成有關。
維他命B2又稱為核黃素(Riboflavin),它含於各種食物中,尤其是蛋黃與瘦肉中含量較豐。維他命B2攝取不足時,產生正常血色-正常血球性貧血,同時骨髓內紅血球的製造也受影響。此外還有口角炎、脂漏性皮膚炎(Seborrheic dermatitis)等症狀。維他命B2在造血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還不太明白,不過我們已知道它與新陳代謝過程中的氧化還原反應有密切的關係。
泛酸(Pantothenic acid)在動物實驗中可以誘發貧血,但在人體上只引起倦怠、頭痛、衰弱、情緒不穩、動作不協調、感覺異常、腸胃不適等症狀,不曾發生過貧血。
菸草酸(Nicotinic acid)對造血作用的影響還不清楚,其他的維他命B,例如維他命B1、生活維辛素(Biotin)等對造血作用應該有影響,但是這兩種維他命缺乏時,未曾發現貧血的現象。
維他命C不足引起壞血病(Scurvy)的話,常有貧血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常有其他營養素不足,不能說是維他命C不足引起貧血。含有葉酸的蔬菜加熱時,若同時有維他命C存在,可以減少葉酸的破壞。另外,人體內鐵質的運用,似乎也要維他命C的幫助,維他命C可以使三價鐵(Fe+++)還原成二價鐵以利吸收。目前我們瞭解維他命C與造血作用的間接關係只有這兩點,此外,似沒有直接關係存在。
維他命E不足,在動物實驗中引起肌肉營養不良(Dystrophy)、生殖系統機能不全、心肌退化、肝臟壞死與溶血性貧血、或造血機能障礙等現象。但是維他命E不足很少發生在人體身上,因為大多數食物中都含有維他命E。油性食物與穀類中含量尤其豐富。事實上, 維他命E在人體內的作用還不清楚。本文限於篇幅將分四次陸續刊登。
作者:台北捐血中心謝輝和醫師.王秋華醫師
台灣輸血學會常務理事 林東燦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