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因為在捐血的那一刻,雖然我要短暫的面對疼痛的恐懼,卻可以使得一個面臨生命危急的人,獲得延續生命的機會,那我這點痛就微不足道了。
印象最深刻、最慘痛的捐血經驗,是在大學三年級時。那時候學校正在推廣捐血,我也「輸人不輸陣」的和同學到校園捐血點響應。通過體檢後,我躺在由課桌椅拼湊而成的冰冷木板床上,護士小姐先在我的左手,上下來回尋找適合扎針的血管,當針扎入之後,竟未能順利扎到血管,只見護士把針頭上下左右移動,我的血管竟然在此刻和護士小姐玩起捉迷藏來了,「找不到!不給您找到!」。這時的我,是緊張又粉痛。這時,聽到護士小姐說:「小姐,對不起,可以換右手嗎?」我緊張的只能勉力點頭。還好轉戰右手後,順利完成捐血。
以後每當看到媒體報導「血荒」或路過捐血車旁,心中就一陣爭扎,我的慈悲心就不斷告訴我,要克服疼痛的恐懼,捲起衣袖去「捐血救人」。我也一再告訴自己,這多挨幾針的痛,是比不上那些生命垂危的病患,所承受的痛的百分之一。有一天,我的行動終於戰勝了疼痛,再度上了捐血車。而每次挽袖前,我都會特別的提醒護士小姐,我的血管很細不好扎針,於是她們都會特別的呵護,也會鼓勵我儘量放鬆心情,這樣會有助於上針。因此,現在去捐血大都能「一針見血」,捐血的恐懼感,也漸漸的由心中排除。(陳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