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再忙,也要記得捐血!
 
撰文、攝影/杜文靖
 
炎熱的星期五下午,衛福部政務次長林靜儀來到捐血室捐血,趁著要轉搭高鐵的空檔。
 
       「只要有空,就來捐血。」這是林靜儀之前在臉書曾經發過的貼文,當天正好也是在轉乘交通時,就近在車站附近捐的血。「擔任立委期間,如果選區有單位在辦捐血活動,我也會抓緊時間去捐血。」婦產科醫師背景的林靜儀,在繁忙的工作中,也會記得要捐血;這天,她的捐血次數已經來到42次。
 
林靜儀次長赴台北南海捐血室捐血。
 
       「當實習醫生時,有天半夜急診遇到一個病人,進來時HB(血紅素)不到3,已經DIC(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全身蒼白,身上針孔都在出血,多位醫師都一起幫忙止血。還是實習醫師的我,能做的就是幫忙壓住一直在出血的針孔,看著學長、其他醫師趕忙輸血、開刀,狀況很緊急,病人最後救起來了,而且大概不到七天就出院了。」
 
       俗話說「生得過麻油香,生不過四塊板」,這正是產婦的寫照。林次長回憶起擔任醫師時開刀房的情景,一幕幕危急的狀況瞬時映入眼簾。「實習時,常常是那個被叫去血庫領血的人。」當抱著一袋袋要用來救人的血液時,那無比珍貴的資源在手上,林靜儀比誰都瞭解血液的可貴。
 
       「總醫師時遇到一個病人大出血,直接用手擠血袋,一袋擠完再擠一袋。」「曾經有一個病人是胎盤早期剝離,發現時就立刻送進開刀房,我還在跟學弟說這類個案要特別注意,慢了一點就會DIC,正在講的時候,產婦血液就開始無法凝固了;在開刀前就先備血了,所以立刻幫她輸血,全程都是在和時間賽跑。」對林靜儀來說,血液有多重要,她再清楚不過。
 
       「我們學生時代能夠捐血就是象徵成年的行為吔!」學生時代就開始捐血的林靜儀這麼說道。「大學時同學們最熱衷兩件事,一是考駕照,一就是去捐血,可以捐血,就感覺自己是個大人了。」她特別提到有位同學年紀稍長,已經有過幾次的捐血經驗,他有一件捐血中心的T恤,讓她特別羨慕。
 
       「因為學校是醫院附設的,每次有捐血車進來,我都會去捐血,後來開始在醫院工作,我也是會約同事一起去捐血。曾有因為血紅素不夠被退貨的經驗,可能因為那陣子吃得不夠營養,其他沒辦法成功的原因多是因為去一些公共衛生比較不好的國家做醫療服務,那些國家若是感染危險區,回來就要隔一陣子不能捐血。」除了這些原因外,林靜儀在能捐血的時間就會盡量抽空去捐血,這是生活上的小事,卻是救命的大事。
 
       少子化是一個社會趨勢,既有的捐血人也會漸漸年長,「捐血是一件很簡單、不用花很多時間,就能幫助你不認識的人的一件好事,沒有人知道哪一天我們自己或家人會是那個需要血的人,到那個時候也一定會非常感謝那位願意花時間去捐血的人,做為一個婦產科醫生,太清楚捐血真的超超超重要的!」從林靜儀的臉上,看到的是病人需要用血時的迫切,以及希望有更多人一起來捐血救人的期待。
 
       「台灣是一個很善良的國家,每每有災難發生,台灣人捐錢、捐食物、捐血,都是自動自發。以前我們年輕時因為沒有太多有趣的事、沒有網路、沒有那麼多的娛樂,現在資訊太多,有太多事可以引起興趣,但我相信年輕人一定是很樂意捐血的,只是沒有被提醒到。捐血不是一件困難的事,男生一年可以捐1,500CC,女生一年可以捐1,000CC,台灣的文化氛圍很樂於助人,所以自願無償捐血在台灣一定可以一直推動得很好。」認為捐血是生命教育的林靜儀醫師,對於捐血族群的再塑形有著很樂觀的願景,用多管齊下的宣傳,讓捐血成為日常的一部份,當捐血是一個時尚的全民運動時,自願無償捐血一定能夠永續經營;而另一個身分的林靜儀次長,更願意以身作則,在醫療用血必須安全、足夠作為醫療後盾的前提下,希望民眾也能養成定期捐血的習慣,讓病人都能安心就醫。
 
 
瀏覽人數:817
最新異動時間:2024/07/09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