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從醫檢專業走向社會創新的熱血才女-劉欣萍
撰文/杜文靖
照片/ERIC、杜文靖
 
  走進新板特區的一棟與百貨商圈串連著天橋的新大樓,一樓公共區域呈現的是青銀共創的各式宣傳看板;上樓到了欣萍的辦公室,映入眼簾的不是一般辦公室排列擁擠以OA隔板區分的刻板印象,而是寬闊明亮的開放式空間,這是一個做社會設計和社會創新的團隊,這個據點是「銀光未來館」。

  劉欣萍,23歲,自台北醫學大學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畢業後,因為想要對社會做更多的改變和幫助人,選擇從事社會創新與社會設計的工作,與就學領域完全不同,但卻更顯出欣萍強烈的社會使命感。
 
  「人的生活有很多很多不同面向。」由團隊所發想的高年級設計師及餐食設計,都是在為社會問題尋找解決方案。「結合現在的高齡和長照問題,我們針對族群去做生活設計,賦予他們經驗傳承的責任,政府也有設置共餐據點和課程安排,讓銀髮族群能有生活社交,也能有機會讓他們發揮所長。」


 
  「我其實更關注青少年和幼兒教育,尤其是幼兒學齡前教育,我前一份工作也是在NGO,是致力於從醫療端去推動學齡前的閱讀教育,推廣親子共讀,越早和孩子對話,可以讓親子互動關係增加,藉由眼神的接觸、手指的運動,又可以觀察幼兒的認知發展,避免幼兒發育遲緩,用繪本代替聽診器去觀察兒童的生長發育狀況、腦神經發展等等,因為接觸了這個領域而產生興趣,也認識了宜蘭縣大同鄉的9所幼兒園,到現在我還和他們保持聯繫。」欣萍聊起這些服務工作,眼神都會發光;很難想像一個醫療背景、學有專精的大女孩,能如此一頭栽進社會服務和社會創新的世界,
 
  「其實職業選擇這個問題,一直到現在還是不斷的有人問;包括大同鄉幼兒園的老師也都問我:『都離開了前一份工作了,怎麼還一直來服務?』這群孩子、這群老師雖然都跟我沒有關係,我也沒有因為工作對他們要負什麼責任,我還是持續的會去幼兒園推廣幼兒閱讀、說故事給他們聽,也會帶著高關懷青少年們去爬山,假日都在做這些沒有錢的工作,一直被綁著。」「在北醫求學的過程中,也帶給我很多影響,讓我知道生活並不侷限,可以從一個點發散出去,再從發散出去的面向裡,找到自己喜歡的、有興趣的,再去深耕;或許我有興趣的不在研究、不在學術,尤其在北醫我參加社團和很多服務隊,和老師的溝通中,我才發現原來有這麼多事情可以去做。」
 
  「就好像捐血,我發現原來市府捐血室就在學校附近,那我就可以用空堂去捐血啊!我的星期三就沒有排課,就是我的捐血時間!」「現在工作了,周間都被綁住,不能像過去學生時代那麼固定,加上我假日又都在做其他公益服務,就不像學生時代這樣都能安排好時間,會比較麻煩;像我上次去板橋捐血室,因為沒有預約,差點捐不成,剛好有一個補位,讓我可以順利捐成。」


 
  「我想看到我自己的努力是真的可以實際影響他人,所以我投入NGO。」問起欣萍,何以放下那麼專業的背景,執著在這個領域?她是如此堅毅的回答。欣萍在學生時代參加很多服務隊,中醫服務隊、康輔隊、基層文化服務團等等,這樣的基礎,讓她現在即使是自己自願服務,也能有很好的規劃和組織;「我現在還是會到大同鄉的幼兒園去做服務,鼓勵孩子們讀書,也唸故事給他們聽;曾經打算就在那裡留下來工作和生根,但回來找教授商量,他建議可以考慮做更多的學習,雖然有十足的熱忱,但或許經過學習,能更確定要投入的方向;所以我還是會持續關心他們,盡力去協助他們,我也打算尋求其他資源,來延續服務計畫,甚至做更好的串接。」
 
  欣萍目前已捐361單位,是熱血青年中女性捐最多次者;從高中開始捐血,因為北一女附近就有228公園號捐血車,一試成癮;大學後,開始捐分離術捐血。「在醫院血庫實習時,見過多次病人緊急用血的狀況,看血庫工作人員忙進忙出,血袋成堆的抱走,她感受到血液的急迫性,花些時間和針扎的疼痛都不算什麼,能幫助到病患最重要。」
 
  「我也常看到社會現況後,再回頭反思自己,究竟我做的事有沒有真的幫助到別人,尤其這些我額外花了很多心力的服務,希望真的能看到成效。」未來,欣萍也許會再朝公衛或城鄉發展,無論是社會設計、創新服務或是在地創生,再繼續深耕,是欣萍對自己的期待,希望能夠用自己的力量去對社會做出改變,能改善和影響更多的人。
 
  捐血,能改變他人的命運;欣萍的執著,想讓社會變得更好的堅持,相信也能無形中影響著別人。
瀏覽人數:1148
最新異動時間:2019/07/16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