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容琪
照片/林容琪、蔡鳳娟
意外失去手臂的何清泰侃侃談捐血。
即使失去一隻手臂,他依然坦然面對,克服生活上的各種不方便和遭遇到的困難與挫折,他認為人生不應該只是活著,生命的價值可以自己創造;他是獨臂捐血勇士-何清泰。
住基隆的何清泰,父母是礦工,家中有7個小孩,由於家庭環境比較困苦,排行老六的他想減輕家裡的負擔,高中就讀夜校時就半工半讀,未料突如其來的一場車禍讓他失去了左手臂。
意外發生那年,他才滿17歲不久,當時他白天是工讀生,在騎機車送貨途中與迎面而來的大卡車對撞,猛烈的撞擊,讓送醫急救後的他在醫院昏迷了13天,輸了很多血,甦醒過來後才知道自己沒有了左手臂,因嚴重粉碎性骨折而截肢了。
對於這場意外,何清泰提的不多,不太想談過去發生的事情,只想往前看。「截肢之後,我還能騎著摩托車送報紙呢!」他說,雖然少了一支手臂,但還有健康的身體,事情既然已經發生,遇到了就去面對,只能靠自己走出來,不能畏縮在一個角落,言語中透露著一股堅毅和勇敢。
第一次捐血也是車禍受傷的那一年,他記憶猶新,民國71年4月剛滿17歲時,學校辦捐血活動來了一輛捐血車,在老師的鼓勵下捐出人生第一袋熱血,當時同學們都勇於付出,大家排隊等著捐血,正值年輕氣盛體力最佳時期的他們,深感能捐血幫助他人是一件開心的事。只是意外來的太突然,也就在同一年的11月他就發生車禍截肢,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會有需要用血的一天。
「至少我還有另一隻手」,雖然少了一隻手臂,何清泰仍未放棄捐血;他說,當年救命的血液有部分是花錢向血牛買的,這對經濟狀況不好的人來說也是很大的負擔,自己經歷車禍鬼門關走一遭,更能感同身受,因車禍意外急需要用血的需求,那是如此迫切等待救援的生命,所以只要自己做得到就很願意去付出,並且定期持續捐。
不向命運低頭的何清泰堅持持續定期捐血。
何清泰原本一直都是捐全血,因為捐500C.C.要等3個月才能再捐,後來得知血小板的保存時間較短只有5天,血癌、化療都需要輸用分離術血小板,還有醫院端對分離術血小板這個血液成品有很大的需求後,他想要捐得更多,希望幫助更多的人,在捐全血52次後,民國83年便開始捐分離術血小板,至今分離術捐血次數累計達1,335次,今年還被台北捐血中心表揚。
何清泰分享他的人生體悟,「捐血最大的困難是怕痛,人生在世本來就會經歷很多的苦難,但捐血的痛只是一點小痛,捐血是愛的付出,不要把捐血看得太小,持續累積就是大愛」、「捐血次數只是一個紀錄,能捐就是幸福,有能力就去做」,所以對捐血這件事有著無比的堅持,活在當下,看淡生死的他在多年前就簽署了器官捐贈卡並隨身攜帶,「如果有一天自己忽然離開人世了,最後還能留下一點愛心」-這是獨臂勇士何清泰樂觀、正向的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