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捐與輸、施與受 輸血醫學科陳玟均醫師的雙重使命
 
撰文/周永悅
照片提供/陳玟均
 
       台北榮總內科部輸血醫學科主治醫師、熱血的捐血人、因失血過多成為接受輸血的病患,陳玟均醫師的這三種身分,讓她在114年捐血月記者會上更能分享自己深刻的感受。 
 
陳玟均醫師出席114年捐血月記者會,以自己的親身體驗告訴國人捐血的重要。(照片提供/台灣血液基金會)
 
       除了在輸血醫學科之外,她也執行血液科的臨床業務,同時做第一、二線的把關,工作種類繁瑣,必須能承擔重責,也要能心細並有條不紊。照顧住院、門診的病人是每天的日常,和其他科別的醫師會診、合作與討論,也是督促自己進步、學習更多新知識的動力。
 
從頭開始了解血液從捐入到輸用的過程,成為捐血人有著無比的快樂與成就感
 
       身為專業的輸血顧問醫師,陳玟均醫師對於血液的成分、輸血的策略再熟悉不過了。然而捐血的過程是如何?捐血前必須注意什麼?這些對她來說是相對陌生的。因此她決定要以實際行動來幫助自己從源頭了解血液從捐血人的身上到輸血病患的整個過程。
 
       「我覺得我不能不去了解捐血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而且我之前對捐血的想像是一個很簡單的程序,然而捐血之後,才知道原來這個過程是很嚴謹的。」回想起生平第一次捐血,她的心裡有滿滿的成就感。「那時Covid-19爆發,路上都沒什麼人。我一方面是早就有捐血的念頭,一方面是那天和先生出門吃飯,剛好路邊看到一輛捐血車。身為醫護人員,在這個時候更能感受到缺血的危機,所以我想:就是今天了!」因為先生曾捐過血,也給了她很多勇氣,兩人一起捐血,也讓這個第一次更具有意義。「不過因為我血壓有點偏低,第一次量血壓時沒達標,所以我還在那邊一直跳來跳去的,後來才過關!」她忍不住笑著說,「我一直和先生提過自己的這個心願,他也很支持我;能一起做這麼有意義的事,我除了很開心,更覺得是義不容辭的。」
 
生死一線間,感謝捐血人,也期許自己能重回捐血人的行列
 
       但她也沒想到自己生命中還會和血液有另一個緊密到面臨生死交關的關係。兩年前她接受孕前檢查發現有缺鐵性貧血,只能先暫停捐血並開始接受補鐵治療。生產那天,因為子宮收縮不良大量出血,導致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輸血22單位(約2000cc)血液,包括冷凍沉澱品、新鮮冷凍血漿、血小板、與紅血球。「在產台上醫師就說我血壓過低,我還一派輕鬆的回說我血壓本來就偏低。因為打了無痛分娩,所以我對自己大量出血的狀況根本無感。直到我看到陪產的先生面色凝重,其他的醫護人員都忙成一團,才意識到狀況不妙。」回憶起這段過程,她心懷感激,「真的很感謝婦女醫學部的醫療團隊還有輸血醫學科同仁的幫忙,從死神那裡把我拉了回來。」正也因為如此,玟均醫師對捐血人更尊敬與感謝;沒有他們的付出,需要的病患何以保有性命?目前雖然因尚未超過產後一年還不能捐血,她努力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期望很快就能再重新回到快樂捐血人的行列中。
 
陳玟均醫師為生產做了許多準備,包括適時適度的重訓,鍛鍊自己的體能。協助她的教練本身也是一位熱心的捐血人,正往全血100次的目標邁進中。
 
血液是珍貴的醫療資源,宣導正確的用血觀念,也鼓勵大家定期捐血
 
       在大都市的大醫院工作,資源自然會比偏鄉地區更豐富、也更容易取得。而台北榮總和金門署立醫院長期配合做醫療支援,陳玟均醫師每個月也會過去支援血液科門診。這些年來,她有著頗深的感觸:在金門有些病患因醫院裡的血液庫存量不足而無法即時輸血,讓她更能體會到血液的珍貴,以及城鄉醫療資源的差距。這也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能了解台北榮總以外醫療資源的狀況;「例如血小板的保存期限只有5~7天,但分離出來的成品仍需留在捐血中心兩天,做細菌培養,因此血品到達我們血庫後效期只剩3天。所以我在北榮(台北榮總)的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向其他科的醫師們、病患與其家屬教育宣導血液的珍貴。用其當用、不隨便浪費一袋血,絕對是我最需要讓他們了解的。」除了每年每季都會在輸血委員會進行討論、利用點血系統監督用血、開設群組協調其他醫療院所讓多餘庫存做最有效的利用,用不同的方式建立大家正確的觀念並有效控管血源,陳醫師始終在此努力耕耘,只希望這樣寶貴的資源能被善用而不浪費。
 
       「我覺得捐血真的是一件很好的事!」基於想要了解的初衷,進而成為捐血人,感受到行善的喜悅;而也曾經在生死一瞬間受到其他捐血人的幫助,現在才能當一位快樂的母親,並繼續推動正確用血的觀念,陳玟均醫師不僅感恩,更希望周圍的人也能像她一樣,體會到捐血的正面意義。「這不但可以幫助別人,同時也是個檢視並督促、提醒自己保持身體健康的方法,尤其我們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哪個時候會遇到狀況需要輸血。醫院有捐血車到的日子,我也會跟病患家屬說醫院樓下就有捐血車,如果身體狀況允許,就去捐血吧!今天你的家人受到別人的恩惠,你們也可以去幫助別人。」不僅是自己身體力行,她只要有機會也會鼓勵周圍的人共襄盛舉。就連父母親因她生產時接受輸血都深受感動,也想要捐血助人,「我跟他們說你們超過捐血的年紀了,不能捐了啦!」她笑著說,可是心裡是非常開心和感動的,這代表家人們也都因為她受恩於人而也願意參與這樣的善行,這意義其實是遠超過任何事的,同時也讓自己在輸血醫學科、血液科與鼓勵捐血的路上更能堅持的走下去,勇往直前。
 
瀏覽人數:2867
最新異動時間:2025/01/06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