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攝影/鍾采芳
從事消防員工作27年的鄭棠容,看過無數大小意外事件,「看淡生死、過好每一天」是他人生最大的感觸。當兵的時候開始捐血,中間因為工作中斷一些日子,直到考上消防員,更能體會充足醫療用血的重要性,才開始定期捐血,至今共捐全血228單位。鄭棠容是今年總統接見的績優捐血代表之一,談起捐血,他滔滔不絕,沒有特別的原因,就是想助人。
住家距離新竹捐血中心大園定點仁壽宮約1公里,所以經常可以看見鄭棠容的身影。73年在金門服役時,部隊營區正好位於花崗岩醫院對面,當時只要醫院有病患需要輸血,連上長官就會集合大家帶隊去捐血。自己也是那時捐出第一袋血,從此與捐血結緣。
退伍後因為工作繁忙,忘了捐血這件事,直到從事消防工作才開始定期捐血,當時同事問他有捐過血嗎?他才想起以前當兵經常捐血,是時候回歸了,就這樣捐到現在。
鄭棠容捐血40年 捐血成為他的日常。
捐血,感念母親的養育之恩
起初捐血,媽媽因為擔心他捐過量,經常跟他說「我的囡仔啊,幫助別人也要量力而為,捐250cc就好了,不要捐到500cc。」鄭棠容告訴媽媽:「因為你生了一個健康的身體給我,我才能這樣幫助別人啊,這也是報答您最好的方式。」自此,媽媽沒有再叨念過他。
現年92歲的媽媽身體硬朗、耳聰目明,他說或許這也是冥冥中的回報,將福氣回饋在母親身上。太太也非常支持他捐血,每次捐完血都會買營養的食材幫鄭棠容補身體,兩個女兒滿18歲之後也都踏上捐血這條路,他說:「家人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
鄭棠容母親(左2)高齡92歲以及兩位女兒(右1、右2)合影。
繼承父親救人衣缽 歷經災難後看淡生死
鄭棠容畢業後沒有立刻加入消防行列,而是選擇到外面闖一闖,但他與消防的緣分,卻早在小時候就已結下。父親的啟蒙很重要,鄭棠容的父親是一名消防員,必須隨時待命,維護民眾的安全,不管哪裡發生災難,都得第一個趕到現場。他回憶,早年消防單位人力少,父親幾乎常駐隊上,所以他經常利用下課時間到隊上「寫功課順便探班」,出社會工作幾年後,他決定報考消防特考,跟隨父親腳步,加入消防行列。他從基層歷練,一路當上分隊長。
從事消防工作多年,讓鄭棠容最難忘的是89年10月31日新航空難,事發當天正巧碰上象神颱風來襲,受到強風豪雨的影響,各地都傳出災情,沒想到午夜時分,桃園機場卻傳來飛機墜毀的消息。當時鄭棠容擔任大園消防隊隊長,是第一個抵達空難現場的初級指揮官,他形容現場映入眼簾的就是一顆大火球,機身斷成3截並且燃起熊熊大火。能走著下來的都是倖存者,沒走下來的都罹難。這場意外,造成79名乘客和4名機組員罹難。
新航空難大園消防隊隊長鄭棠容前往搶救。(照片來源/東森新聞台灣啟示錄)
90年納莉颱風,一棟透天厝內一家六口受困在滾滾黃流的對岸岌岌可危,河堤潰堤擔心掏空地基。由於現場僅有一艘橡皮艇及一名義消,人力和設備都不足的情況下,判斷應該是無法搶救。
水勢湍急現場民眾心急如焚,希望可以趕緊做點什麼協助一家人脫困,幾經掙扎後,鄭棠容將繩索固定在挖土機上「拚一次好了!」他與義消跳上橡皮艇,在現場民眾的合力協助下,將一家六口從鬼門關前拉回,大家都感動不已「我想這才是消防員價值!」
所有意外的發生,無論救災救護,警消人員都是第一個到達現場,簡單處理後,才將傷病患者送往醫院。鄭棠容親身經歷過大園工業區爆炸案、大型交通事故、空難、颱風等,他說重大災難當前就是人間地獄,當大量傷患產生時,更需要充足的血液來支持傷病患者。
鄭棠容說:「走一趟急診室就知道什麼是人間地獄,大災難現場需要大量的用血,平安沒事最好」因此維持血庫的安全庫存更顯重要,才可以隨時應急。
經歷過生死大事件,感嘆人生無常,生死就是一瞬間,要珍惜當下。鄭棠容說,在可以付出的範圍內,透過自身微薄的力量從事捐血活動,我非常願意。相較於早期許多人對於「捐血」並未有正確的觀念,現今在大家的無私奉獻下,能夠充分供應國內醫療用血的需求。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我最感謝的還是我的父母,生了健康的身體給我,讓我有機會透過自己微薄的力量,捐血助人。現年61歲的鄭棠容,再捐幾年就要畢業了,定期運動成為習慣,他每天都打赤腳走路促進血液循環。他很有信心的說,我吃得健康也定期運動,春夏秋冬我都洗冷水澡,用自己的方式維持健康。我會捐到不能捐為止,也希望大家可以持續捐血,讓捐血救人的觀念一直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