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助人必有福報 李海明持續捐血保健康

採訪撰文、攝影/鍾采芳
 
       李海明第一次捐血是在專科學校時,當時學校舉辦捐血活動,心想沒試過捐血,於是踏上捐血車,那是他第一次參加捐血。雖然對自己的健康有十足的把握,但在那個B肝盛行的年代,心中不免擔心血液檢驗不知道會不會合格。直到一週後,收到檢驗報告一切合格,「心情好像中了大獎似的,非常開心。」
 
       李海明說,持續的動力就是「助人為樂」。起初是捐全血,80年10月20日後才開始加入分離術血小板的行列。「我健康才能繼續捐血!」捐血的前提是身體必須是健康的,這是他至今持續捐血的原因之一。
 
李海明每兩週準時到南門捐血室報到。
 
因為捐血 學習更多血液知識
 
       不少人有「乳糜血」的狀況,李海明就有過幾次經驗。捐分離術血小板前會先抽一小管的血液,再經離心後檢視有無乳糜血反應。曾經有一次早餐吃炒米粉,下午到桃園捐血站捐血,經檢查乳糜血竟超標。由於捐血站對面剛好是西門國小,為了去除油脂,他就去跑步五千公尺,沒想到再經檢查,乳糜血情況更嚴重。原本總以為跑步是消耗熱量,應該是把油甩掉,結果並不是如此,而是流汗水分流失造成血液更濃稠而已,讓我了解在運動時務必適時補充水分。
 
       還有一次為了避開高油脂食品,捐血前特意選擇大賣場的牛奶麵包配豆漿,結果乳糜血嚴重超標浮了一層油脂,護理師問我:「麵包是不是香香的」原來是麵包裡的人造奶油惹的禍。有一陣子中午都吃公司的團膳伙食,像是炒麵、粄條、水餃、牛肉麵等高脂的食物,然後又出現乳糜血,往往就只能放棄擇日再捐血,這讓我了解身體是很誠實的,你吃甚麼食物就會直接在血液中反應出來,日常飲食中看不到的油脂,更要特別注意。捐血前別吃太油,以免造成乳糜血影響捐血。
 
       為了順利完成捐血,李海明非常注意飲食習慣,也經常運動保持身體健康。有一次血清轉胺酶(ALT)偏高,原來是因為過年期間去露營,睡眠不足及過度疲累所造成,又暫停捐血一次,一個月後重新檢驗合格才又繼續捐血。因為不能捐血的因素太多,才能體會每一次能順利完成捐血是多麼不容易。
 
捐血累積福報 閃過人生的劫難
 
       李海明說:「捐血救人也算是做功德!」這讓他遇到許多災難或病痛時,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閃過許多人生的劫難。
 
       回憶83年9月李海明因工作不慎發生燒燙傷,主要傷及臉部及一眼角膜,住院時整個臉都被紗布包裹,只露出一眼、鼻子和嘴巴。當下整個心都沉了,想說完蛋,以後沒辦法見人了。所幸當時緊急處理得宜,持續沖水,送醫途中不停的冰敷,後續復原情形良好。臉部沒有留下傷疤,眼睛角膜受損長了回來,唯一左上臂留下疤痕,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94年同事在工廠維修設備,將管線拆除後未關閉,導致隔天氮氣大量洩漏在密閉空間。當時上班發現有異狀,趕緊到3樓把氮氣源頭關閉,再從3樓跑到1樓去關閥。不料意外就這樣發生,李海明到1樓後,沒有意識的昏倒在地。「還好當時有戴N95口罩,在吐出的二氧化碳刺激下甦醒,趕緊跑出去」。同事看到我臉色發白,才緊急給以吸氧氣瓶,事後也沒什麼大礙,這也許就是老天眷顧我。
 
       96年11月不明原因發生鬼剃頭,先來一個五十硬幣大的圓型秃,之後嚴重落髮像是癩痢頭,在過年時只能理個大光頭,97年才慢慢長回來。人生總是有很多意外發生,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每每都能幸運度過,李海明認為這就是捐血帶給他的福報。
 
       曾經因為飲食不忌口,讓自己的乳糜血嚴重超標,而被打回票無法完成捐血。心生警惕的他更加注意日常的飲食與健康。李海明認為捐血帶來的收穫,不僅僅是助人的快樂,還有讓自己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間接受益。至今捐血達1,700單位,能夠在今年因為「捐血」這件事,踏進總統府,李海明非常開心,也期許自己能繼續保持健康捐血助人。
 
李海明將持續捐血助人。
 
瀏覽人數:866
最新異動時間:2024/10/17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