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攝影/蘇曇
照片提供/游俊亮
台中中港捐血室的「三劍客」
在台中中港捐血室護理人員的口中,有三個時常來捐血,身材精實健壯,長相極為相似的捐血人,被她們戲稱為「三劍客」,那便是捐分離術已達近1400單位的游俊亮,與他的兩個兒子。游俊亮的妻子早期因身體因素較少捐血,近期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她通常是父子三人背後的「藏鏡人」,時常隱身於鏡頭之後,為他們留下一張又一張帥氣的合照。
游俊亮在兒子們還小時,便時常帶著他們一起來捐血。護理人員眼中乖巧可愛的兩個男孩一轉眼長大後,因為長期的耳濡目染,也都在17歲就開始捐血。現在更都成為分離術血小板的捐血者,年紀輕輕便都已有百次的捐血紀錄,努力追趕著老爸的傲人成績。
雖然父子三人都成了捐血人,但兒子們成年後離家讀書,三人反而很難再一起出現在中港捐血室。他們唯一一次一起上機捐血,是某年暑假,兩個都還在讀大學的兒子剛好同時返家,父子三人立刻樂呵呵地相約捐血,並由媽媽留下了珍貴的照片。游俊亮還記得,那天是父親節前夕,全家人幾天後剛好就用捐血拿到的折價券一起去吃牛排慶祝。捐血這件事,就這樣伴隨著節日的快樂回憶,很自然地成為全家人記憶中重要的一部分。
如今,兩個兒子一個仍在北部讀書,一個則離家到南部工作。「三劍客」愈來愈難相約一起捐血,但三人卻都仍然在自己生活的城市,默默貢獻著熱血。
兩個兒子都還在讀大學時的暑假,游俊亮(中)一家人一起到中港捐血室捐血。隨著兒子長大離家讀書工作,這張合照也成了他珍藏的回憶。(照片提供/游俊亮)
捐血助人的善意傳承永不止息
游俊亮回想起自己第一次捐血,和兒子們一樣,也是在17歲的時候。
那一年,他剛從軍校畢業,在部隊任士官。某天剛好輪到他背值星班長,而那天正好有捐血車來到部隊裡。要帶弟兄們去捐血的他,雖然自己還沒捐過血,但想起在電視上看過「捐血一袋,救人一命」的廣告,加上自己要做弟兄們的模範,於是便第一個上前捐血。在那之後,每次收假從家裡要返回部隊的路上,剛好也都會看到捐血車,秉持著對捐血救人的肯定,游俊亮就這樣慢慢養成了捐血的習慣。而在護理人員向他推薦分離術捐血後,由於兩週就能捐血一次,可以幫助到更多人,因此他也就欣然成為了分離術的捐血者。
如今,他雖已退伍,在國小擔任體育老師,但說起軍人時期參與過的救災行動,游俊亮都還印象深刻。「賀伯颱風啊,九二一大地震啊,我都有參與過救災行動。有很多好不容易才救出來的,救出來時人都已經往生了;還活著的,也往往經過很多急救程序,才把他們送上救護車。這種時候當然都會很希望他們後續有血可用、一切平安。」
而令他印象更為深刻的是,父親是因大腸癌離世,在癌症末期的某一天,父親病痛發作,併發心肌梗塞,當時虛弱的父親就在他面前接受輸血。他看著一袋袋的血進入父親的身體,彷彿又為父親多帶來些許生命力,讓父親因此得以多在這個世上停留一些時日,那時心中的感觸難以言喻。而他也忍不住要想:「這裡面會不會也有我捐的血?」
當時兩個兒子才國小,懵懵懂懂地跟著大人來到醫院,也陪在阿公身邊。在父親接受輸血時,游俊亮不忘機會教育兒子們:「你們常常跟爸爸去捐血,爸爸捐的血就是在這種時候用來救人的。人如果生了重病,或是遇到意外,就會需要輸血,不然就會死掉。有一天,爸爸年紀也大了,沒有辦法再捐血,到時候希望你們兩個可以接棒,繼續做好事。」
他的願望如今實現了,兒子們也都成為了樂於挽袖助人的捐血者,像是要回饋當初父親得到的善意那般,將這份熱忱不斷地傳承下去。
樂於捐血,更樂於推廣捐血
非常認同捐血救人理念的游俊亮,不只以身教影響了兒子們,身為國小體育老師,擁有健身教練執照,又是馬拉松跑者的他,也用自己健康的身體向親友們證明:捐血對身體絕對沒有壞處,一點也不影響健康,反而還可以促進新陳代謝等。
每次捐血,他都會在社群平台上打卡,也會把父子三人歷年來捐血獲得的各種表揚獎狀,和參加各種體育賽事得到的獎狀獎牌,一起掛在客廳的「獎牌牆」上。每當有客人來到家裡,這面獎牌牆就成了了解他們的生活和喜好最快的方式,後來果然也有不少朋友因此開始捐血。
另外,即使是自己的學生們都才國小,離可以捐血的年齡還有段距離,游俊亮也從來不吝於跟孩子們分享自己的捐血經驗,或是讓學生們看自己手臂上因長年捐血留下的針疤,告訴他們,這是個光榮的印記。
游俊亮微笑著說,很多人都會說,做善事不要炫耀,要低調。他也時常會想起那個梁武帝和達摩的故事:梁武帝問遠赴中土的達摩禪師,自己即位以來,不僅鋪橋造路,還蓋了許多寺廟,功德是不是很大?而達摩禪師回:「人所行的善事是為『功』,放在心裡不張揚、不求回報是為『德』,像你這樣,只有功而沒有德。」
說到這裡,游俊亮笑著說,自己既不在乎「功」,也不在乎「德」,當然更不是為了炫耀。他只希望透過自己的分享,能多多少少在幾個學生心中種下一些對捐血助人有所好奇或期盼的種子。小朋友們聽他分享後,通常都不免俗地會問他:「老師,捐血是不是很痛啊?」他則會認真回答:「被針扎這麼一下,說完全不會痛的話,一定是騙人的,老師不會騙人。但是,想到需要用血的人,他此刻承受的可能是十倍百倍於此的痛苦,那這一點點痛,就完全可以忍受了。」
因為身為校內跳繩、直排輪兼籃球校隊的教練,游俊亮和小選手們每天風雨無阻地練習、到處去比賽,建立起深厚的師生情誼。即使是畢業後,師生們仍然時常在臉書互相關心對方的近況。他提及,有些學生上了大學後,也開始成為捐血人,還會回他的臉書留言和他分享,讓他十分開心。
游俊亮帶著直排輪校隊的選手在學校運動會中進行表演。(照片提供/游俊亮)
一旦開始,就要堅持到最後
對於多年來持續捐血,捐到成為績優捐血人代表,得以晉見總統,游俊亮謙遜地說,「堅持」大概就是他的人生關鍵字吧!「人能捐血,是上天和父母賜給自己的身體條件允許,但是決定要堅持下去,則是屬於我自己的選擇。」
游俊亮(後排左1)在軍人時期,便曾因為當選國軍楷模,接受當時的總統陳水扁(前排中)表揚。對於人生中第二次受總統接見的機會(績優捐血人代表),游俊亮笑著說,還是很期待的。(照片提供/游俊亮)
身為軍人時,別人都想把假排在一起,盡量放久一點,他卻為了兩週捐一次分離術,時常把假拆成半天半天來利用;當體育老師以後,他排課時也都會盡量留半天給捐血行程。游俊亮說,他知道血液是有保存期限的,而平日捐血的人要比假日少得多,所以在情況允許時,他會盡量安排在平日時段捐血。
游俊亮從小開始練田徑,雖然不見得是最厲害的選手,卻從那時開始學會了堅持。後來讀軍校,很多同學無法咬牙苦撐,早早退場;就算下了部隊,也有許多人無法待滿20年。但游俊亮說,自己是個只要定下目標,就會拚命堅持下去的人。服役滿20年後,他考慮到軍人時常難以兼顧家庭,尤其時常錯過陪伴孩子成長的機會,因此決定退伍,又再回學校進修,考取教師資格,現在才能夠在國小擔任體育老師。
另外,他平日除了健身,也參加跑團,跟著跑友們去台灣各地,甚至去國外跑馬拉松。在勤加鍛鍊之餘,秉持著堅持到底的精神,他在六年內完成了百場馬拉松賽跑。
「任何事情一旦開始了,就要堅持做到最後。」游俊亮秉持著這樣的精神,在六年內完成了百場馬拉松賽跑。(照片提供/游俊亮)
身為老師的他,當然也從不吝於把這種堅持的態度分享給學生們:「我都會跟學生說,你沒有堅持做下去的話,你不知道自己能做到什麼程度。堅持做下去,不一定會成功;但是沒有做的話,就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成功。就像在山上看風景,跟在山腳下看風景是完全不一樣的,你如果沒有自己上山去,就永遠只能聽下了山的人跟你說山上的風景有多好。」
最後,談及堅持了那麼久的捐血,游俊亮說,無條件、長時間付出久了以後,付出於他而言已成了一種習慣。不太會去想自己付出了多少,反而在意的是自己還能付出多久。所以,他很努力地保養身體、維持健康,期盼自己能夠一直捐到不能再捐為止!
只要身體許可,就會一直捐下去,這是游俊亮從17歲開始不變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