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攝影/蘇曇
照片提供/林青立
「每個隔週的週六早上,爸爸都會消失一陣子。」這是林青立今年才10歲大的女兒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件事。後來有幾次,女兒提出想跟他來看看,於是看到爸爸來到一個地方,坐在椅子上,先是被針扎了,然後又有管子在從爸爸的手臂抽出液體。
「爸爸,你會不會痛?」女兒好奇地詢問。「一開始會啊,但是習慣了就好了。」「真的不會痛嗎?」女兒懷疑地追問。「以後妳也可以試試看,就知道了啊。」林青立笑了笑,然後悠哉地繼續看電視。女兒看得出爸爸的放鬆,於是也放心地坐在旁邊跟著看起了電視。雖然不是很理解爸爸在做什麼,但後來女兒又陸陸續續跟來幾次,兩人就像只是週末早上換了個地方看電視一樣,非常的自在。
採訪當天,林青立與四歲大的兒子在台中捐血中心合影留念。
因公假和贈品開始捐血,不知不覺便成習慣
林青立長期隔週捐分離術,至今捐血次數已超過1400單位。許多捐血人都認同林青立屬於比較「雞婆」一點的人,遇到別人有需要,就會熱心順手幫個忙。但林青立聽了這樣的描述連忙搖頭開玩笑說:「有事情來我可是會躲的人啦。」身為晉見總統的績優捐血人代表,他認真地說自己絕對算不上什麼熱心的人,也沒有多偉大,只是剛好身體狀況允許,時間上也允許,有能力就做了而已。
回想自己第一次捐血,是17、18歲那時的事。由於林青立留級過一年,所以當時才高二。他的哥哥也在同一所學校,大他一屆。因為哥哥加入童軍團,所以他也跟著加入童軍團;捐血活動也是因為哥哥先接觸到,加上老師說捐血可以有公假,他就高高興興地去捐血了。
第一次捐血前,他心裡有些害怕,靠著對自己喊話「我是男生啊,要勇敢一點!」而堅持下來。實際捐完血之後,倒是覺得沒什麼,一直到畢業前,這樣的捐血活動還有過好幾次,為了公假,林青立也就一直捐了下來。
畢業後,雖然不再有「公假」,但林青立發現,自家附近就有捐血點,也不麻煩,所以每隔三個月,差不多到了下一次可以捐血的時間,他就會開始準備捐血。捐著捐著,就自然而然地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林青立開始不滿足於捐全血。「間隔時間太久了,隔好久才能捐下一次。」於是他開始嘗試捐分離術,雖然花費的時間要長很多,但是林青立說,這些年來,捐血室的環境和設備都在持續改善,愈來愈舒服,還有電視可以看,護理人員也都既熱心又親切。常來所以大家都很熟了,有時她們連你的心情或疲累程度也都看得出來,也會關心近況;來到這裡,就好像回家一樣,是個可以好好休息的地方。因此兩週一次的分離術,對他來說是輕鬆愉快的放鬆時間。
他也還記得,在他剛開始做分離術時,還曾接過幾次電話,詢問他是否有空來捐個血。那種「在不知名的某處,真的有人等待著自己的幫助」的感覺,讓本來就不覺得捐血是件苦差事的他,更願意持續捐血。
在公司提供實際誘因,鼓勵更多同事一起來捐血
林青立平時雖然不會特別跟朋友、同事談捐血的事情,但捐血中心曾經送過一個紀念品,是繡有捐血者個人姓名及捐血次數的帽子,他特別喜歡那個,認為是一個讓自己很驕傲的紀念品,平日也時常戴著它出門。如果有朋友問起,他會笑笑地告訴對方:「對呀,我有在捐血。」
林青立把捐血1000單位時拿到的小獎牌放在家中客廳,其他的獎狀則都收在資料夾裡。捐血多年,他笑著說:「已經累積很多個衛生署長了。」(照片提供/林青立)
除此之外,公司時常會舉辦捐血活動,身為主管的他,為了鼓勵大家多多捐血,會幫願意捐血的下屬加績效分數,讓參加者當月的薪水可以略為增加;再加上捐血後還給了一個半小時的休息時間,讓公司內大部分身體狀況許可的人都非常樂於參與。
遇到想要捐血又感到害怕的同事,林青立會鼓勵對方:「捐血這種事,只要跨過第一次的害怕,就會漸漸習慣的。」也有因此對捐血產生興趣的同事,會來請教他捐全血好,還是捐分離術好?他通常會告訴對方,只要時間允許,他很推薦做分離術,可以幫助更多人;如果沒時間,那捐全血也是很好的。加上公司時常舉辦捐血活動,漸漸地公司內也有樂於捐血的風氣。
起床要刷牙,肚子餓了要吃飯,活著就繼續捐血
林青立說,捐血小板對他而言,已經是日常生活中很自然的一部分,「就跟早上起來要刷牙,肚子餓了要吃飯一樣。」週末來捐血前多休養,睡飽一點、不要吃太油膩的東西,其他就沒什麼特別要注意的了。
一向規律捐血的他,只有在生日附近會有例外,因為他很希望能排到生日當天,或是前後那幾天來捐血。林青立說,自己的生命是爸爸媽媽給的,在自己生日那天來捐血,和用得到的人分享,就像是把這個由爸媽那裡傳承而來的生命,再傳承下去給有需要的人一樣。所以他總會特別安排生日附近來捐血,把這視為一個慶祝活動。
對於成為績優捐血人代表,林青立以平常心視之。畢竟無論有沒有各種表揚,捐血都已經是他生活中很自然的一部分了。他也曾經想過,自己捐血捐到幾次時要停下來呢?但當一件事情已經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是很難輕言捨棄的。「後來覺得也不需要給自己定一個Ending的時間,就做到年紀到了,不能捐的時候好了。」
已經捐血超過1400單位的林青立,捐血已成了他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沒有想太多,未來繼續捐下去就對了。(照片提供/林青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