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月   校園捐血   熱血青年      環台醫療聯盟   \警消夥伴挺熱血/  
更多期刊
張士魁盼自己微不足道的付出 成為他人生命中點點亮光
 
採訪撰文、攝影/蘇曇
 
       那一天,接到電話通知,被告知自己成為績優捐血人代表,得以晉見總統時,張士魁的第一個想法是:「這是詐騙吧?」自己只是做了些應當做的事,盡了一點棉薄之力而已,沒有什麼特別了不起的啊?
 
       更何況,前幾年就被問過要不要接受表揚,自己也都婉拒了,因為總覺得做這麼一點小事,就要讓這麼多人為自己勞師動眾,太不好意思,太麻煩別人了。直到他打電話去台中捐血中心求證,得知這是真的時,他都還有點不敢置信。隨之而來的,是有點緊張、有點期待的心情。
 
捐血讓人心情愉快,且好處多多
 
       張士魁回想起第一次捐血,是自己18、19歲高中時的事了。那時有個同學已經捐過血,呷好到相報,說是有件事情很有意思,問他要不要一起去?張士魁那時沒有想太多,既然可以救人,那就去吧!
 
       第一次捐血,其實有點怕怕的,但是閉上眼睛,感覺事情好像也沒有想像的那麼可怕,反而很有意義。就這樣,張士魁從高中開始捐血;當兵時休假如果遇得上附近捐血車每個月固定的捐血日,也會去捐;工作後則是直接到該地的捐血中心去捐血,在還沒想太多之前,捐血就已經成了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
 
       張士魁說,看到自己捐血的次數不斷增加,會很高興;知道自己捐出去的血能夠提供給有需要的人使用,也很高興。且不僅能藉此機會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還能促進新陳代謝,對自己的健康也十分有益。來捐血室,看到這裡的護理人員總是那麼親切,又很有熱忱,心情也會很好。一件讓自己心情十分愉快的事,又沒有壞處,為什麼不做呢?也是因此,他不僅自己捐血,也十分鼓勵家人捐血。他的妻子因身材嬌小,體重不足而無法捐血,但孩子也都和他一樣成為了持續捐血的捐血人。
 
以捐血為社會盡一份棉薄之力
 
       身為保險業業務的張士魁,對人生會遇到的意外及無常,遠比一般人有更深刻的體會,也有更深的敬畏。而他中年以後住在醫院附近,救護車的鳴笛聲也成了他生活中無比熟悉的聲音;每回聽見鳴笛聲,那種宣告著一個生命可能消逝的急促迫切節奏,不只讓他很清楚地感受到有人需要幫助,也會讓他更加意識到,這種時刻,捐血是他唯一能幫上的忙,也是一般人能為自己或他人的緊急時刻預先做的最好的準備之一。
 
       「比別人看得多太多了,看多了就會怕啊,自己沒遇到都不知道。所以,我捐了血,也是盡一份心意,用不到最好啦。」張士魁認真地說。
 
       事實上,張士魁一向認為,願意行善、為社會奉獻的人,一定比我們肉眼所見的多得多。就像他自己,若非剛好聊到相關話題,也不會特意向朋友們提起自己在捐血,參加公益社團、捐款等等也都是如此。也許自己能力範圍內能做的事有限,但無論能力大小,都是一份心意。
 
       而他也分享,的確有幾次,偶然和朋友聊起來時,才知道相識多年的朋友原來家中有成立基金會,針對各種急難救助提供支援;也有些是朋友偶然聊起,才知道對方也在捐血、也是家扶的捐款人等等。也就是因此,他相信社會上為善不欲人知的善意和溫暖,一定遠比想像中多得多,而自己所做的,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小小一部分罷了。
 
       身處詐騙橫行的時代,張士魁在路邊如果看到沒見過的募款單位,也還是很願意捐出個五百、一千元。「被騙的話,也是被騙一點點而已,但如果這是真的有在做善事的單位,你就幫助到一個人了,我是這麼想的。」
 
發自內心做好事,讓社會更美好
 
       和其他長年捐血的捐血人一樣,張士魁也對於在捐血室極少看到年輕人一事,感到有些憂心。他熱切地希望學校機關,或者公司行號都能多多宣導捐血,讓更多人知道捐血的好處,也能吸引更多新血加入。
 
       不過張士魁也說,任何事情,發自內心才能做得成功、做得長久。一個人不可能是為了要當好人,才長久做好事,一定是心裡認同某件事,肯定他的意義,才能做得很高興、樂在其中,同時又能幫助到別人;就像他能夠為別人盡一份力,自己也會覺得心情很好、很開心。他樸素而真誠地衷心盼望,這個社會上會有愈來愈多好人與好事,而這個社會也將會是一個更溫暖友好的社會。
 
對於成為晉見總統的績優捐血人代表,張士魁既期待,又緊張,還有點不好意思。他羞澀地直說,自己只是盡了一點棉薄之力而已。
 
瀏覽人數:447
最新異動時間:2024/10/17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